|

财经

漫长的周期做点啥

来源:雪球

2025-07-09 10:06:53

(原标题:漫长的周期做点啥)

目前我们的主周期还是地产周期。虽然二手房价还没有止跌,但从去年四月起,新城,绿城,建发华润等成功穿越周期的优质地产股都已经反转。在一个行业内,企业和企业有天壤之别,对于优质地产股的投资者来说,企业基本面已经一天好于一天,股价也节节攀升了。

地产周期较为漫长,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上升周期远长于下降周期,此次下降周期已经持续4年整,已经追平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调整周期,级别很大了。很多人说对标日本,我觉得不对,日本的工业整个没落了,国际地位下降也比较多,而我们都在上升的。但个人预计也要再有1-2年才能全面见底(主要是低线二手房价企稳需要时间),这种调整不论从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都是房改以来史无前例的大调整了。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个长的下行周期后,会跟着一个大级别的长的上行周期。

从时间维度看,我的预期是大周期要超过15-20年(拍脑袋拍的)。大家担心的人口问题,定量来看,我们的婴儿出生率在2017年后才开始快速下降,对刚需的影响大概在2017+25=2042年之后才能显现,中短期内不用担心什么。

从空间维度看,我这里不设上限。房价走势长期跟cpi,本来我以为经济越发达,cpi增长幅度越低越慢,但这几年发达国家因为各种原因,通胀问题也很严重,想想也是,经济发达是一个相对概念,人类才几千年文明史,以后会有更辉煌壮丽的时代出现,也许未来人们回头看,现在的时代也就是万物萌发的起源时代,机会大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攀升,可能性都是有的。

那么,在这个周期里,我们应该做点啥呢?我有以下的一些建议。

1.认清周期的长期性。我觉得对于下行的长期性,这几年熬地产的朋友们已经充分体验了,没人会在信誓旦旦的预测拐点了,跟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所以上车后别急着下车,亏了四五年了,别涨一点就卖了,得不偿失。这次去产能很彻底,活着的地产公司不多了,剩下的都是精英,新玩家不那么容易进来,而且这次调整这么惨烈,就算行业见底后,企业也会很谨慎,恢复信心的时间也会很久,新的资本支出到过剩还看不到时间表。

2.认清周期的波动性。正因为周期很长,复苏是缓慢的,企业的业绩增长也不会一步到位,如果股价再出现2022年底,2024年9月那种短期内的暴涨,该卖还是要卖,业绩没跟上,股价上去了还是会跌回来。这一买一卖间,收益是非常可观的。但如果觉得怕踏空,对收益率没那么渴望,持有不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毕竟动的多也不一定就能带来正收益。我算了下,我如果今年老实拿着新城到现在,不换来换去,资产比现在还要多5-7个点呢。但不论如何,坐过山车还是能避免就避免。

3.拓展能力圈。刚才说了,每个行业的股价都会有小周期的波动,能否踩准,就是对投资人水平的考验。举个例子,我判断现在地产,火电,互联网等一堆行业都处于大的上升周期,那么如果地产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大幅上涨,而其他行业陷入调整,这时就会出现切换的好时机。今年其实我在地产和电力上的切换还算比较成功。但为了防止切到沟里,对于切换行业一定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学习,拓展能力圈,找到更多的机会。我看AI带动光模块一年来涨了20倍,业绩也跟上了,不是纯炒作,去年没发现所谓的“易中天”甚为可惜,还有黄金,铜的机会我也没把握住,特朗普当选后不确定性大增,导致中国黄金国际,老铺黄金这些涨的飞起。这些都是通过基本面分析,可以找到的,不论是时效性,还是幅度,都比地产和电力好很多,但需要你有知识储备,认知表现要求你认知高,认知低只能被割韭菜。

4.提升交际圈。通过对各个行业的学习,时间久了你总能看出,哪些球友,哪些大V是靠谱的,哪些是割韭菜的,哪些是半瓶水的。把优质人沉淀下来,多去和人家谦虚请教,会比全靠自己学习要快很多。其实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非专业投资者,能找到几个靠谱的大牛抄作业,可能比自食其力更现实一些。

就这些吧。

雪球

2025-07-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