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阿里卷土重来,美团能否再胜

来源:雪球

2025-07-14 09:39:00

(原标题:阿里卷土重来,美团能否再胜)

外卖市场原本保持着“美7饿2”的稳定格局,因京东4月加入掀起一场风波,但其基础设施、履约效率与用户心智都与美团有着不小差距,我认为其威胁有限,原本计划借这次情绪杀估值的机会买入美团。

万万没想到,阿里6月重启外卖大战,高调官宣未来12个月补贴500亿,彻底改变了外卖的竞争态势,市场立马一片惊涛骇浪,我对美团的投资也按下了暂停键。

这次外卖大战本质是闪购大战,从以前单纯送外卖延伸至即时零售领域,从送餐饮到送万物,美团能否再次获胜,最终取决市场份额的抢夺。

而市场份额如何演变,或许能从阿里、美团外卖往事找到一些线索,但不能线性类推,如今多了很多变量,未来也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结局无人知晓,只是有些思考想记录下来。


1.重温往事可知一二

2018年4月,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阿里集团元老级人物王磊出任CEO;

2018年8月,饿了么CEO王磊接受《财经》杂志采访,他表示饿了么目前只有一个重点,就是抢占市场50%的份额,“到50%之后,竞争的主动权就在饿了么手上了”;

同月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本地生活服务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会“尽一切力量获得胜利”。

2018年10月,阿里成立了一个控股公司,持有饿了么、口碑的股份,组成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面对来势汹汹的阿里,美团内部一度军心不稳。

2019年1月的战略沟通会上,美团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担心,王兴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而且还提出美团需要怎么做:聚焦核心,苦练基本功。

2019年4月,王磊在新一年启动会上公布“快速开拓三四线城市”的竞争策略,再次喊出“抢占50%外卖市场份额”的口号:“我们一定会打到50%的市场份额…我们的‘子弹’肯定足!”

然而,尽管阿里向饿了么投放了大量资源,但大半年的磨合之后,饿了么的表现始终不温不火,并未出现预期中的爆发式增长。

到了2020年8月,新闻报道阿里着急了,“逍遥子现在一个星期来本地生活开一次会”——饿了么的市场份额非但没有实现50%,反而一降再降,“最低的时候仅有百分之二十几”。

至此,阿里似乎已经接受了单纯在外卖业务上难以与美团抗衡的现实,外卖市场长期保持着“美7饿2”的稳定格局。

回顾这段往事,市场普遍分析美团取胜有以下主要原因:

强大的三边网络效应(商家多-骑手多-用户多):美团拥有更丰富的可选商家与品类、更准确的用户评价,也能提供更高效稳定的配送履约服务,聚拢了足够大的商家与用户量;

下沉市场覆盖:美团骑手深入县域,低线城市渗透率超50%,而饿了么主要聚焦一二线城市;

更优的技术调度能力:动态算法优化骑手配送路径,履约效率领先行业;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借用雪球创始人方三文的说法,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竞争,有点像过去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竞争,本质上是根目录与子目录的竞争。通常来说,根目录会战胜子目录。


2.今日不同往事

时隔多年,如今阿里、美团、市场环境都有些变量,昔日经验不能完全照搬,需审时度势。

变量一:阿里的决心更大、战略更科学

此次阿里不再满足于“外卖老二”角色,而是以全生态协同+长期补贴+技术基建的组合拳,争夺即时零售的终局门票。

2025年6月,阿里将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由蒋凡统一指挥,饿了么、飞猪虽保留公司化管理,但业务目标与电商事业群统一作战,避免过往“子目录式”割裂问题。此举旨在解决2018年饿了么与阿里生态协同不足的痛点,实现流量、履约、数据的深度绑定。

宣布未来12个月内投入500亿补贴闪购业务,单日补贴峰值近10亿元(单均补贴约10元),远超京东的百亿级投入。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为闪购的智能调度、动态定价提供底层支持。

变量二:闪购战并非外卖战

闪购=外卖+即时零售,即时零售扩大了市场规模,摊薄了养骑手的成本,骑手可以送外卖也可以送商品,而阿里早年就布局前置仓盒马,这些都降低了阿里的进入门槛。

关于摊薄骑手成本这方面的逻辑,早期王慧文曾指出,外卖是蜂窝型的结构,竞争对手要一个个蜂窝来打,这种生意的防御比较难,竞争周期很长。

其实就是我上篇文章网页链接的观点,真正要有效攻下外卖市场,需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拿下一个个3km区域,而不是盲目大面积撒网追求订单量。

变量三:美团更加强大

相比2018年,美团在时间的沉淀中已根深叶茂,从用户规模、黏性,商家品类,配送能力,前置仓布局以及技术能力上全面升级。

年交易用户达7.7亿,较2018年(约4亿)增长近一倍,年均交易频次连续15个季度增长,用户习惯从“点外卖”扩展至“买万物”,高频消费依赖加深。

活跃商户1450万,覆盖餐饮、零售、服务全业态,较2018年(约550万)增长164%。

日订单峰值9800万单(2025年6月),较2018年(约2400万单)翻4倍,30分钟送达率97%,超脑AI调度系统动态优化路径,单均成本行业最低。

前置仓数量超3万个,计划2027年达10万个,覆盖全品类与下沉市场。

技术投入巨大,2020—2024年美团5年累计研发费用达1000亿,仅2024年就投入211亿,而且基本投在了即时配送算法优化、AI客服、无人机及自动配送车、商户SAAS系统,已形成“数据-算法-履约”闭环,新竞争者难以短期复制。

变量四:阿里处境更加艰难

阿里从十年前市场份额80%+,回落到现在38%+,这种趋势还在扩大,不只面对美团在即时零售上的侵蚀,在低价上还需面临拼多多的侵蚀,在内容电商/品牌区需面对抖音电商的侵蚀,可谓四面楚歌。


3.回归常识看结局

往事至今,美团在变强,阿里在变弱,美团的胜率要远比阿里高,专注是时间的朋友,你很难在一个领域干得过一个专注的团队。

蒋凡是人,并不是神,他需要同时面对拼多多黄峥对折扣零售、对下沉市场、对全球化电商的深刻理解,也需要面对王兴在本地生活15年的理解,还需要面对抖音直播电商。

阿里唯一胜算是长期巨额砸钱,砸出50%的市场份额,砸出落后美团3倍的骑手配送的规模效应,砸出同样落后美团3倍的商家供给,砸出从零开始的消费者“上淘宝点外卖”的心智认知。

即使阿里砸出50%的闪购市场份额,也将长期面临和美团双雄争夺的市场格局,赢家依然不是阿里,是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到时阿里和美团将成为国内最大的两家公益慈善公司。

但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的事情发生,可能导致中途停战,比如阿里找到第二曲线,比如阿里遇到更危机的事已无力两头开战。

还有上面反内卷喊停(不允许低于堂食价),我有一些做线下实体店的朋友,特别是一些小型咖啡奶茶店、餐饮店,因为巨头打架,堂食的生意下滑非常严重,都快坚持不住了。

从目前看最坏的结果就是阿里长期砸钱,美团的市场份额缩减至50%,因为闪购是美团的主业,美团会拼死守住,到时美团的市值会大幅缩水。

虽然这个结果概率很低,中途反内卷喊停的概率很高,但投资不能基于这种概率思维,而应基于理性的分析。

即使投资失败,反思自己错误的思考也有价值,而赌概率结果赢或输,其实都没把事情做对,赌错了你会损失金钱,赌赢了你会产生一种良好的错觉,让你在错误的路上愈走愈远。

最后,引用王兴的一段话结束:

“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交了很多学费才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神话,只有一些朴素的道理:便宜的打败贵的、质量好的打败质量差的、认真的打败轻率的、耐心的打败浮躁的、勤奋的打败懒惰的、有信誉的打败没信誉的。”

$美团-W(03690)$ $阿里巴巴-W(09988)$

雪球

2025-07-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