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平安一季报解读:营运利润稳健增长2.4%,新业务价值成最大亮点

来源:雪球

2025-04-27 09:12:08

(原标题:平安一季报解读:营运利润稳健增长2.4%,新业务价值成最大亮点)

今年一季度,A股行情震荡,保险企业股价表现也不温不火。但在这份平静之下,或许也孕育着新的机会。

昨天晚上,中国平安发布了一季报,表现依然稳健。财报显示,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268.64亿元,同比增长5.0%。

其中,新业务价值的表现更为亮眼。今年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新业务价值率达成32.0%,同比增长10.4%。

今天,我们就趁着财报发布的窗口,来说说平安一份一季报。

01为什么我们更应该关注营运利润?

先来说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保险公司利润到底看什么?

在这份一季报里,大家都能看到两个与利润有关的数据:一个是归母运营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2.4%。另一个是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下降26.4%,两者相差将近100亿。很多朋友跑来问我,为什么两个利润指标会相差这么多,我们应该看哪个?

答案很简单,保险企业更应该看营运利润。营运利润,可以理解为保险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而净利润则会包含一些其他非经营性活动产生的损益。

简单解释一下,净利润包含了短期投资波动(即用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而非实际总投资收益率来核算营运利润)以及管理层不属于日常营运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项目及其他(折现率变动影响和非日常一次性收支)。

相比于净利润,营运利润把双上述两点都剔除了,可以更好地评估寿险公司经营业绩表现,其稳定性也更强。所以一般来说,有经验的保险投资人都会把营运利润作为衡量保险企业经营的核心数据。

回到平安一季报,这次平安营运利润与利润差额从哪儿来?

从财报看,差额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寿险及健康险短期投资波动。投资收益波动主要是今年一季度债券市场的上行和股票市场高息股的回撤所致。

不过公允价值波动,不是实实在在的资金损失。所以,投资人对这个数据做个参考就好。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平安其实在一季度买了大量的银行股,赚了很多钱,但这部分收益并没有被计入到利润中。原因是,在IFRS9准则下,为了降低权益类资产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保险企业就会把股票归于FVOCI科目。这样一来,公允价值变动通过其他综合收益,只会影响股东权益,不影响当期损益。

体现在财报上,一季度公司FVOCI的权益投资4770.76亿,较年初增长1205.83亿,但这些赚到的钱并没有反映到利润上。

第二,平安好医生的并表,这部分产生的一次性损益为-34.14亿。

原因是在平安好医生在之前的特别分红,平安集团选择以股代息后,占股从39.41%提高到了52.74%,已经超过平安集团在平安好医生上市前46.2%的持股比例。平安好医生自上市以后,再次成为平安集团并表子公司。

虽然对于财务数据的影响不太好,但我个人对于这次并表动作的长期看法,是偏乐观的。

这两年,从业务上看,平安好医生已经与平安集团深度绑定,业务协同效应不断显现,业绩也在逐渐向好。单看今年上半年业绩,平安好医生收入增长25.8%,重回双位数增长。收入增长强劲的同时,盈利能力也在加速释放。一季度平安健康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5800万元,经调整净利率约5.5%。

同时,平安好医生也在反哺平安的金融业务。比如,平安在财报里提到,平安健康和北大医疗集团能够赋能金融端的企业和个人客户,平安寿险等也受益于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医疗养老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4.2万家,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385亿元。

总的来说,在医疗养老生态和综合金融加速融合的当下,并表平安好医生算是一笔双赢的操作。

02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4.9%,平安一季度亮点还有这些

说完大家最关心的利润,再来说说平安整体的这份财报。平安业绩整体表现仍然延续了此前的稳健的趋势,同时也不乏一些业务上的亮点。

先说寿险,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远超市场预期。这是一季度财报最大的亮点。

渠道端,多渠道发展成效显著。其中,中国平安个人代理人从过去的数量堆叠变成现在稳量提质,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4.0%;

此外,银保渠道和社区金融服务渠道进展迅速,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8%。作为可比保险集团中唯一一家银保新业务保费维持正增长的险企,平安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强势表现。社区金融服务渠道新业务价值也有171.3%的增长。

从目前看,平安在银保渠道上的领先是被低估的。因为从国外市场看,银保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合作渠道。

欧洲银保渠道目前贡献了超过25%的寿险及5%-10%的非寿险收入,特别是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深度银保合作得到迅速发展,贡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

亚洲虽然起步较晚,但银保渠道发展很快。2024年,香港成熟保险市场中汇丰人寿、恒生人寿、中银人寿、保诚等公司银保渠道销售规模均高于自营渠道,其中汇丰人寿银保渠道销售占比高于80%,恒生人寿银保渠道销售占比超70%。

即使是国内银行渠道相对领先的平安,银保渠道占新业务首年保费、新业务价值比例分别仅有12.75%和12.05%。换句话说,后续提升空间很大。

在产险方面,综合成本率明显改善。一季度,产险保费同比增长7.7%,其中车险、非车险分别增长3.7%和15.1%,综合成本率达下降到96.6%,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成本率下降主要受主要受大灾赔付减少、信保业务风险基本出清影响。

在投资端,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 。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3月31日,本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

在业绩数据之外,从整体看,平安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一方面,综合金融和康养生态正在加速融合。截至2025年3月末,在平安近2.45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6.12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

另一方面,公司寿险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有所提升。截至今年一季度,平安寿险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较年初提升了47和39个百分点,达到164%、228%。后续随着公司债券融资工具的发行,公司资本实力有望继续增强。

除了数据外,我们也能从一些券商研报中,看到机构对平安价值的看法。

比如,在一季报发布后,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看好公司改革成果逐步释放,以及稳定分红回报价值,维持“买入”评级。而光大证券则认为,未来随着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及服务加持效果持续释放,NBV有望维持向好态势,推动估值进一步上修。

从券商研报也不看看出,市场对在平安长期价值这件事情上正在达成一些积极的共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安上述的价值会逐渐体现到业绩层面。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SH601318)$ $平安银行(SZ0000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