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代工到品牌出海 李建全解码稳健医疗“下一个五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4 15:55:05

(原标题:从代工到品牌出海 李建全解码稳健医疗“下一个五年”)

(宋晨曦/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实习记者 宋晨曦 武汉、深圳报道

九月的武汉,仍然是炎炎酷暑,滚烫的路面几乎见不到行人。

但沿着武阳大道行走,位于新洲区阳逻经济开发区的稳健医疗武汉生产基地却不断有重卡穿梭,不时有工人穿梭于卡车与厂房的阴影之下卸货。

在场的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都是从新疆远道运来的优质天然棉花。”

走进车间内部,初步处理后的棉花以棉包的形式整齐存放,室内却没有几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解惑道:“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产线均已高度自动化,实现’黑灯工厂’,基本上不需要人员守在机器旁。”

在高度工业化的流水线上,原棉会经过开松、梳理成网,随后经历高压水刺缠结工艺,形成柔软且坚韧的全棉水刺无纺布。这些无纺布将在30万级医疗洁净环境中,经由红外验瑕、无接触裁切、自动化包装等一系列精密工序,最终变成家庭常见的棉柔巾产品。

据介绍,该基地目前运行三条生产线,综合月产能可达1500-1600吨。

五年前,稳健医疗登陆创业板,其首发募投项目之一,正是记者探访的武汉稳健园区的智能仓储中心。武汉二期智慧仓占地15万平方米,已成为中高端医用材料的生产重镇。

回望上市五年来的经历,稳健医疗董事长李建全对记者表示:“过去五年(稳健医疗发展)的关键词就是全球化。其中医疗业务率先全球化,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已经在进行中。目前稳健在国际市场以OEM为主,自主品牌占比约10%。”


(图为稳健医疗董事长李建全)

站在新的起点,李建全进一步指出:“未来五年,公司医疗板块将全力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目标是将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占比从当前的10%提升至90%以上,实现从代工向品牌输出的转型。

走过阵痛

说起稳健医疗,资本市场并不陌生。

2020年9月,稳健医疗作为医疗健康龙头上市,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彼时,疫情导致稳健医疗防护产品需求激增,在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之下,其IPO超募资金超过21亿元。

但不久后,疫情结束,相关防护品需求回归常态,稳健医疗也经历了几年的业绩波动。

无论是高光时刻,还是行业低谷,李建全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其认为灾难带来的需求不可持续,能穿越周期的只有核心竞争力。

因此,公司比以往更大力度投入到技术研发、品牌打造、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建设。截至2024年底,稳健医疗IPO募投项目整体完成率达95.2%,在湖南常德、湖北嘉鱼等地形成的产业集群,构建起辐射全国的供应链网络。

目前来看,稳健医疗已走过阵痛期,业绩逐渐回归正轨。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96亿元、4.92亿元,同比增长了31.31%、28.07%。

分板块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医疗板块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 46.4% ;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46.5%。剔除新并购公司GRI的外延贡献,医疗板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上升13.2%,单季度收入同比提速发展。

在消费领域,2025年上半年,全棉时代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20.3%,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稳步提升。公司通过“奈丝公主”卫生巾、棉柔巾等爆款产品打入主流,2025年规模预计分别突破10亿元、20亿元大关。

此前,有部分投资者质疑稳健医疗的两大主业——医疗板块与消费业务难以发挥深度协同性。

但在李建全看来,公司的两大主业——并非割裂的业务,而是可以依托同一套供应链和技术标准实现协同。

据其介绍,这种协同首先体现在原材料的共享,“无论是手术室里的医用敷料,还是家庭场景中的棉柔巾、卫生巾,它们的核心原料都来自同一条全棉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医疗标准的原材料向消费端延展,使产品在功能性和安全性上具备差异化优势。

其次是制造端的延展。李建全指出,公司智能化、数字化的工厂一方面满足了医用产品的高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大规模消费品生产提供了效率与成本优势。

“兼顾医疗和消费的公司世界上有没有先例?有,强生。强生就是一个专业性严肃医疗公司,同时还有消费品。但我们本身来讲不是学强生而成立的,是说我们做到今天发现强生的很多经营思想值得借鉴。”李建全说道。

未来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了业绩高速增长,但公司的利润率仅9%左右,并没有达到过去12%的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稳健医疗董事、财务首席财务官方修元对记者回应指出,未来通过卓越运营(利润率)还会进一步提升。

“医疗板块利润率提升核心是两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结构调整,比如高端敷料占比提升,减少传统医用敷料如纱布绷带类产品,同时发展跨境电商。全棉时代板块核心是管控营销费用,做到精准投入,同时提升门店运营效率,对亏损门店全面整改,提升单店利润率;制造板块则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提高人效与品质管控,五年间产能大幅提升而人员未显著增加,成本进一步降低。”方修元说道。

此外,稳健医疗前期的并购动作,投后整合效应也日益凸显。方修元表示,目前平安医疗与桂林乳胶已全面融入集团渠道、产品和运营体系,利润率自2023低谷后已全面回升;GRI业务虽受上半年关税影响,但第三季度起利润率、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大幅回升。

聚焦稳健医疗未来的业绩增长点,相关高管也给出了清晰的判断。

其中,全棉时代的增长点可能来自其四个战略品类。

“提到全棉时代大家的印象总是全品类,但今天我们聚焦正四个战略品类,首先卫生巾、棉柔巾已突破10亿规模,下一步像贴身衣物、内裤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板块,市场空间广,渠道和面料研发也做了很多研究。可以期待贴身衣物板块成为下一个十亿级品类。覆盖面扩及男女婴童、中大童。”全棉时代高级副总裁廖美珍说道。

此外,廖美珍介绍,全棉时代对围绕健康睡眠和健康居家为主的六大场景也有着较好的增长预测,”在家居、家纺、卫浴等场景中,坚持产品差异化,做到浴巾不加柔软剂也能越洗越柔软。同时,在新运动领域也做好产品创新,用全棉产品实现化纤做不到的功能。”

对于医疗耗材领域,稳健医疗董事、医疗板块营销副总裁张燕指出:“医疗耗材管理业务在未来五年将继续深耕医院市场,重点推动高质量产品与服务整合,例如手术组合包等解决方案,助力医疗领域高质量发展。”

“面对带量采购和同行价格竞争,公司坚持不参与恶性价格战,而是依托产品创新、质量把控与完善的耗材产品线构筑优势。例如在消费端,公司紧跟健康消费趋势,推出清洁消毒、伤口护理、医用护理垫、医用修复敷料等从医院走向家用护理的产品,以专业度、产品力与用户信任赢得市场。”张燕进一步表示。

“下一个五年”目标

稳健医疗的“出海”规划也成为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据李建全介绍,其创办稳健医疗初衷,正是想改变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那个时候没有人看得起中国制造,医疗产品在国际上被贴上“rubbish”的标签。我就想,能不能通过一家公司,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认知。”

因此,成立之后,稳健医疗的产品便对标国际标准。上市前,稳健医疗的外销收入占比在20%左右,其中在中东、亚洲等新兴经济市场以自有“winner”品牌开拓,欧洲、日本和美国则以OEM销售为主。

登陆资本市场后,稳健医疗的出海步伐明显加快,并逐渐将重心从OEM转为“品牌出海”。

2024年9月20日,稳健医疗完成了首个国际控股权收购项目的交割,其以1.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医疗耗材公司GRI,借此快速扩充产品线并进入北美市场。

2025年上半年,稳健医疗海外销售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81.3%,产品覆盖欧美、日韩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医疗板块的“出海”相对较快,Winner旗下高端敷料产品已成为亚马逊北美市场该类目市占第一的产品,Winner品牌的手术室耗材和高端敷料也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沙特进入当地医院,海外的市场推广火热进行中。

而下一个五年,李建全表示,还将推动消费板块的“出海”。

“我们要让全棉时代在中国的消费者家庭中真正家喻户晓。同时我们也考虑出海,通过深耕国内市场,建立强大的品牌认知,并借助中国出海人群的自然传播,逐步辐射东南亚及其他国际市场,最终实现全球化品牌落地。目前很多国人出国都会带我们的产品,未来(全棉时代)在国际上开店效果会更好。”李建全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随着中企“出海”热度的升温,不少A股龙头公司选择了通过在境外平台上市助力国际化布局。

稳健医疗,是否也有意愿在境外上市呢?李建全给出了相对谨慎的回答。

“我觉得目前海外上市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总的来讲,中国还是一个每年保持增长的国家,有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所以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李建全指出。

李建全进一步表示:“我们产品、品牌是要走出去,但是不是一定要在海外上市?起码目前,这不是我个人在考虑的问题。如果我们团队要讨论那没问题,我个人是觉得还没到时候。”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