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0-11 09:27:46
(原标题:民资“织链”,山海“聚客”,山东走出养老金融新范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汉垚 见习记者冯紫彤 山东滨州、威海报道
在鲁北平原的滨州博华老年公寓,午后的太极拳队伍缓缓起手,一招一式间,映照出这里“慢”而“稳”的养老生活;队伍前方,几位老人正结伴走向书法教室,那里有他们人生中第一张毛笔字帖。得益于民营资本的深度参与,这里的老人们在不离乡土的环境中,享受专业照护与精神滋养并重的晚年生活。
与此同时,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观澜国际养老公寓里,来自天南地北的“候鸟老人”们正收拾行装,准备开启每周一次的“山海之旅”。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精心组织的旅居生活,成为长者们安享岁月的理想之地。
一边是民营经济沃土上生长出的“全产业链”养老模式,另一边是凭借得天独厚自然环境打造的“旅居康养”目的地——面对加速到来的银发浪潮,山东的滨州与威海,这两座禀赋各异、路径不同的城市,正以金融为笔,共同探索着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齐鲁答卷。
日前,跟随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的调研步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入两地,探寻金融如何赋能养老事业和银发经济。调研发现,无论是滨州以民营资本驱动、服务本地刚需的“深度耕耘”,还是威海借力自然禀赋、吸引全国需求的“广度拓展”,其核心都在于找到金融资源与区域特色的最佳结合点,也为全国提供了差异化、可借鉴的区域样本。
滨州样本:民营经济的“产业链”突围
滨州,这座黄河三角洲上的工业之城,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6.65%,率先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与许多地方不同,这里的养老服务图谱,底色是活跃的民营经济。
从一根具备抗菌功能的科技纤维,到一张能监测体征的智能床垫,再到一所培养专业护理人才的康养职业学院——山东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勾勒出一条清晰的产业升级路径。这家公司隶属于本土龙头纺织企业愉悦集团,目前已建成涵盖滨州欣悦康复医院、映寿滙医康养联合体、万物生颐养花园、健康产品研创智造基地、黄河谣植物园、康养职业学院六大核心板块的养老全业务链。
(欣悦健康生命科技馆的辅具)
走进欣悦健康的生命科技馆,智能护理床、电动辅具等产品琳琅满目。据介绍,该公司的适老化康养产品已涵盖助行、助浴、助餐、助便等19个大类、16000多个品种。在“万物生”颐福园养老社区,由医院与营养师协同定制的个性餐单、贯通全域的风雨连廊、超过1.5万个紧急报警点位构成的“一警五联”安全系统,共同为长者构筑起一个安全、便利、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场景。两公里外,滨州康养职业学院也已拔地而起。作为山东省内首所聚焦康养领域的高职院校,该学院计划于明年启动招生,全面运营后规模可达万人,为行业持续输送专业护理与介护人才。
(滨州康养职业学院院区)
这条漫长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滨州市分行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联合多部门推出《滨州市推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并依托“五个一”提升行动等机制,配套5亿元央行资金专项额度,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推动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实现精准匹配。
在政策引导下,多家银行机构积极响应,为欣悦健康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交通银行滨州分行为欣悦健康发放养老产业贷款1000万元,为滨州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实施后的首笔养老产业贷款;青岛银行滨州分行则通过供应链金融产品,向欣悦集团旗下的山东谷悦康养器具有限公司提供1000万元信贷,助力适老化产品加速推向市场。
而在人才培养这一关键环节,齐鲁银行与威海银行滨州分行共同组建银团,为滨州康养职业学院项目提供高达7.6亿元的授信支持。截至目前,已根据工程进度累计发放贷款近4亿元,有力保障了这项“人才基石”工程的顺利推进,也为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在滨州博兴县,由当地另一民营企业京博集团投资建设的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博华老年公寓”,已成为当地养老服务的典范。目前,公寓已入住老人近1400人,平均年龄81.7岁,其中90岁以上的长者便有70余位。据介绍,该公寓开设了国画、太极、旗袍等六大特色班和多个普通班,更设有“耄耋识字班”,让从未进过学堂的高龄老人也能提笔写下自己的姓名。
(博华老年公寓的书法室)
这种将养老服务深度融入乡村肌理的模式,源于京博集团“以地养老”的实践探索。即当地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后,由企业集中建设养老社区,按照“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助服务”的模式,让当地老人们在熟悉的乡土环境中安享晚年。
这一创新模式顺利推进的背后,是滨州金融机构对京博集团整体产业布局的持续支持。据人民银行滨州市分行副行长陈宝卫介绍,自“五个一”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滨州市金融机构已为清单内养老主体发放贷款3.87亿元,“养老系列贷”、“常清泉”养老联名卡、“鲁担养老服务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各类养老金融产品达190多款。
威海样本:山海禀赋绘就康养蓝图
威海,三面环海,风光旖旎,是闻名遐迩的“宜居之城”,但也面临着山东省最高的27.3%的老龄化率。在这里,养老产业与城市发展战略同频共振。
威海养老金融发展的切入点与城市禀赋紧密挂钩。来自江西的李阿姨对记者说道,她每年6月至9月都会和老伴儿入住威海观澜国际养老公寓。“一日三餐不用自己做,还经常组织免费旅游。今年不光我来了,把我弟弟、妹妹一家全都带来了!”像李阿姨这样的“候鸟老人”正成为威海养老产业的重要客群,他们被威海的环境优势和卫生城市品牌所吸引,在此享受宜人环境和周到服务。
(威海观澜国际养老公寓餐厅)
据观澜国际董事长于国杰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4亿元,其中1.3亿元来自银行贷款支持。 “金融支持帮助我们提升了硬件和服务水平,让我们有能力承接这种高品质、多元化的康养需求。”于国杰表示,在旺季,该养老公寓的入住率能达到60%以上,服务约五六百位老人。
这一养老机构的发展成效,正是威海市系统谋划养老金融的生动缩影。据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介绍,该行联合相关部门出台《“蓝色康养·幸福银龄”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开展“银发需求大走访”等四项提升行动,推动政策从“分散发力”向“集中突破”转变。截至今年8月末,通过走访养老服务机构156家、老年用品企业164家,银行业授信达4.04亿元,发放贷款2.99亿元,政策落地成效显著。
(威高齐全公司生产的部分医疗设备)
“智造”是威海的另一张王牌。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军企业威高集团的重要成员,威高齐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将其在高端医疗设备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延伸至养老产业,不仅研发智能护理设备和智慧养老平台,更深度融合医养资源提供专业服务。在这一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威海金融机构精准发力,迅速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了1亿元的授信支持,有力支撑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威海银行环翠管辖行适老化服务专区)
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同时,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创新打造“银龄无忧”适老化服务品牌,引导威海金融机构将适老化服务理念深度融入日常运营。在威海银行环翠管辖行和浦发银行威海分行的营业网点,无障碍通道、爱心窗口、老花镜、血压仪等便民设施已成为标准配置。网点还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让金融关怀真正触达有需要的群体。
养老金融进阶:从“不敢贷”到“量身贷”
尽管路径各异,但滨州与威海的实践共同触及了养老金融的深层挑战:如何让追求稳健和短期回报的金融,与投资周期长、回报慢的养老产业结成“耐心的合伙人”?
“开办一家养老机构,从土地、建筑到设备采购,初始投资巨大,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但回收周期却极其漫长,普遍超过10年。”在调研交流中,滨州市子梅养护院董事长曹井建分享道,“银行贷款往往需要抵押和担保,而养老机构的用地性质大多属于公益属性,难以满足银行常规授信条件和风控要求。”
养老机构经营者们普遍呼吁开发更“懂”养老的金融产品,如针对床位收费权、养老服务收益权等新型质押方式,基于经营权的未来收益权质押与信用贷等灵活的流动资金贷款……这些创新金融工具若能落地,或将为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关键活力。
面对这些问题,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滨州市分行正积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创新、下沉服务。
在威海,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深入落实金融支持养老事业发展相关政策,创设山东省首个“蓝色康养·养老金融信贷产品库”,引导金融机构突破传统授信限制。据悉,该产品库重点支持三大领域:一是涵盖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等全产业链;二是探索土地使用权、养老设施抵押贷款,以及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床位收费权等权益质押贷款产品;三是从资源配置、产品定价、业务审批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策略,保障养老金融服务供给。
人民银行滨州市分行正通过“央行资金+”政策有效撬动金融资源,指导金融机构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
政策加持下,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与实践探索正逐步深入,养老金融正从标准化产品向“量身定制”转变。
如邹平市养老服务中心,这家由财政部PPP项目投资建设、山东中博养老服务公司运营的机构,随着入住率稳步提升,面临着500万元流动资金缺口与抵押物不足的双重困境。对此,邹平农商银行根据该养老机构的特点匹配了“养老机构运营贷”,并联合滨州市融资担保集团形成“银行+担保”合力,仅用3个工作日,就为该养老机构完成500万元贷款的审批发放,助其新增120张护理型床位。人民银行滨州市分行也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对邹平农商银行予以了央行资金激励支持。
作为威海荣成市最大的养老服务机构之一,福康泰养老护理有限公司在完善配套设施时也曾面临资金周转压力。荣成农商银行在金融辅导走访中了解情况后,通过协调不动产登记中心等方式,为其解决了抵押物产权证的相关问题,快速向企业发放了贷款2050万元贷款,助力其建设老人活动长廊、增扩建公寓设施。
据荣成农商银行副行长冯昊介绍,该行针对养老机构建立了差异化的利率定价机制,根据机构等级评定结果实施梯度优惠,“对评定为5星级的养老机构,利率较同类产品优惠20-30%”。据了解,在贷前调查中,银行会实地考察机构卫生状况、照护质量,并结合入住率等经营数据综合评估,推动养老金融从“一刀切”向“精准画像”转变。
尽管已有突破,但调研中,各方都清醒地认识到,养老金融“大文章”仍处于谋篇布局的起始阶段,后续仍有广阔天地等待书写,关键在于金融供给能否与区域特色、真实需求精准匹配、有机融合。
前行之路,亦是深度解题之路。市场认知不足、支付能力有限、专业人才短缺等系统性难题,仍在制约养老服务的商业化与有效需求的释放。其未来发展既需要金融机构放下“赚快钱”的思维,深入研究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开发真正契合行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也需要政策层面能更具包容性,让更多中小金融机构能参与到这场民生事业中。
养老金融的成熟,终会是一场金融机构、养老产业、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奔赴”。其目标,不仅是做大银发经济的蛋糕,更是守护好千家万户的夕阳红,让源远流长的“孝和”文化,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智通财经
2025-10-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智通财经
2025-10-1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