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益坤电气境内外收入呈现跷跷板:专利还待提升,连年分红后补流

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2025-07-30 12:16:30

(原标题:益坤电气境内外收入呈现跷跷板:专利还待提升,连年分红后补流)

《港湾商业观察》萧秀妮

2025年6月26日,温州益坤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坤电气)递表北交所,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

7月22日,益坤电气进入审核问询阶段。其原材料成本占比过高、核心产品产能利用率不足、境外收入下滑等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1

核心产品呈现跷跷板

天眼查显示,益坤电气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从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有轨道交通和电网行业过电压保护设备制造和在线监测系统开发,主要产品为避雷器、绝缘子等。

从生产成本来看,益坤电气主要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包括五金配件、化工原料等大宗商品,这类材料存在一定的价格波动。2022年—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分别为1.44亿元、1.6亿元、1.89亿元,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84.00%、84.57%和85.24%。招股书中特别提示,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将直接推高生产成本,且这部分成本难以通过产品提价完全转嫁。

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压力,益坤电气的业绩仍呈现增长态势。报告期内,益坤电气营业收入分别为2.38亿元、2.84亿元、3.3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85万元、4175.87万元、5439.34万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5.82%、32.57%和33.71%。

不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其营收规模仍有差距。而报告期内,同行业可比公司同类型产品营业收入均值为3.31亿元、4.16亿元、5.25亿元,益坤电气营业收入虽逐年增长但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同类型产品营业收入均值。对此,益坤电气解释道,公司与金冠电气、中国西电、平高东芝同类型产品收入水平较为接近。但因神马电力披露的收入中还包含了复合套管、复合横担产品,导致其同类型产品收入规模高于益坤电气。

具体到主营业务,核心产品之一的避雷器期内销售收入分别为8235.29万元、1.14亿元、1.68亿元,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35.31%、40.62%、50.11%;毛利率为35.10%、36.88%、37.66%;销售单价分别为169.45元/支、148.19元/支、151.75元/支;产量分别为54.22万支、79.59万支、110.46万支;销量分别为48.60万支、77.12万支、110.78万支。招股书说明,2023年度销售单价的下降主要系避雷器的主要原材料当年价格回落和低价杜力顿芯体销售规模增长。

据《2025年中国电气化铁道复合绝缘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中国轨道交通绝缘子国产化已提升至60%。作为益坤电气另一个核心产品的绝缘子,在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078.46万元、7090.65万元、6479.27万元;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38.92%、25.20%、19.31%;毛利率为23.77%、39.80%、45.05%。

与避雷器不同的是,绝缘子三年产量近乎腰斩,单价却因转向轨道交通高端市场反而上涨,涨幅约93%。绝缘子期内销售单价分别为123.01元/支、185.75元/支、236.88元/支;产量为77.67万支、33.58万支、28.91万支;销量分别为73.8万支、38.17万支、27.35万支。

对此,资深财经评论员皮海洲向《港湾商业观察》分析道,避雷器收入增长伴随单价下降,可能是为扩大销售采取的降价策略,但这会直接影响产品毛利率,对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绝缘子产量大幅下降却单价飙升,这种情况持续性存疑——若产品真具备提价空间,同行可能加大生产,竞争下价格难以维持高位,且产量下降本身也可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或竞争力减弱,两者均非积极信号。

北交所在对益坤电气的问询函中提出,报告期内业绩增长是否因轨道交通领域需求集中释放。皮海洲表示,轨道交通订单集中释放是部分IPO公司的常见操作,目的是在报告期内做高业绩以凸显“优秀”,但这可能透支未来业绩,导致上市后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这种行为虽不能直接认定为造假,但存在刻意美化业绩的可能性,需警惕其上市后业绩变脸的风险。

2

境内外收入一升一降

报告期内,益坤电气客户集中度呈现偏高态势,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69%、46.95%和50.29%,其中对中国中车体系的依赖尤为突出,2024年来自中国中车的收入达7957.48万元,年度销售额占比23.72%。

随业务结构变化,益坤电气的客户结构也同步发生重大调整。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中境内业务收入8292.75万元、1.25亿元、2.06亿元,占比35.55%、44.48%、61.44%;境外业务收入1.5亿元、1.56亿元、1.29亿元,占比64.45%、55.52%、38.56%。

报告期内,境外业务大幅收缩,境外收入占比下降将近26%,主要海外客户GRUPPO BONOMI、西门子采购额显著缩减。与此同时,境内贸易商收入激增,重庆远徙电气、鑫源易网等新增客户2024年贡献收入超1.2亿元。

另外,据招股书中公司主要竞争劣势分析,公司在国内电力系统领域市场占有率较低。主要原因系国内电力系统领域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并且公司过去以国内高端的轨道交通领域以及境外电力系统领域开拓业务为主。

对此,北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益坤电气说明贸易商终端销售真实性,并对2024年末4860万元已发货未签合同的发出商品收入确认合规性提出质疑。

3

专利还待提升,连年分红后补流

据招股书显示,益坤电气期内研发投入逐年增加,研发费用分别为1076.48万元、1277.68万元、1473.05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52%、4.50%、4.35%,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4.42%、5.14%、4.37%。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累计获得已授权专利54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且多数集中在传统产品改进领域。对比同行业,金冠电气拥有20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3项,中国西电拥有专利高达1741项。由此可见,公司技术投入存在一定优势,但研发投入的转化效率还待持续提升。

在产能方面,益坤电气招股书中通过计算硅橡胶车间硫化设备产能利用率反映避雷器、绝缘子产品的整体产能利用水平。报告期内,熔断器产能利用率为81.38%、89.81%、70.21%,而硅橡胶车间硫化设备产能利用率为93.46%、80.20%、98.76%。

在此次IPO募集资金运用中,益坤电气计划投入1亿元扩建绝缘子产能,但现有产能利用率略显不足,或将引发监管层问询,包括募投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产量、经营规模是否有足够的市场消化能力,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或产能闲置风险等。

对此,皮海洲表示,在硅橡胶车间硫化设备产能利用率明显波动、整体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下,对公司拟募集资金新增产能的合理性存疑是必要的。其一,产能利用率并非充足的情况下,此时扩产可能加剧产能过剩,与当前高层呼吁限制内卷化竞争的导向相悖。公司需证明新增产能有足够市场需求支撑,否则难以消化,北交所的质疑具有合理性。其二,从行业逻辑看,企业在产能利用率不足时应控制生产,而非扩大产能,此类扩产可能存在编造项目、套取融资的嫌疑,后续资金使用效益及是否变更用途也需重点关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拟募集资金总金额为2亿元,除1亿元投入绝缘保护电气系列产品扩产项目和4991.2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外,另拟募资450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而报告期内,益坤电气已累计现金分红达5824万元,2025年再次分红1456万元。

最后,在股权结构方面,基于余燕坤、余明宣、余敏源父子三人的《共同控制协议》,截至2024年12月31日,余燕坤(父亲)直接持有公司2.60%股份,余明宣和余敏源分别直接持有公司21.84%和19.26%股份,其中余明宣通过其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益坤创服、益垚创服分别控制公司5.69%、5.24%股份。三人现合计直接和间接控制发行人54.63%的股份,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换言之,余氏三父子合计分红超过3900万元。(港湾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