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服装产业链企业求稳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2-14 21:32:00

(原标题:​服装产业链企业求稳)

2月12日是元宵节。在这一天,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迫不及待”召开了一场干部大会。

这次干部大会提出,要打造对外开放“柯桥样板”,为纺织企业和市场经营户“走出去”提供更多便利,确保2025年轻纺城总成交额增长10%以上,总额达到4400亿元以上。

而在过去一年,中国轻纺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4年全年,中国轻纺城实现的总成交额为4009.87亿元,同比增长11.09%。

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中国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每年全球约四分之一的面料在此交易。“中国轻纺城的经营情况可以说是国内行业状况的缩影。其成绩单和目标是目前业内判断当前和未来景气度的重要参考。”一位绍兴纺织企业高管告诉记者,“去年行业整体以及公司的表现应该还算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3.8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增速较上年回升4.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5%,增速较上年回升0.3%。

但该高管判断,今年,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叠加,服装产业链公司可能会迎来挑战。此前,这位高管所在的公司前往越南建设产能,以求更低的人力成本以及规避相关风险。

她表示,“关税风险是考虑在外投资的原因之一。现在出口美国的产品还有可能赚钱,但如果后续关税再增加,我们会重新考虑相关布局”。

今年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服装关税水平维持在25%左右,其中化纤类服装的进口税率较高,如化纤质地的毛衣进口税率为32%,而棉质毛衣的税率约为16.5%。在上述新征额外10%的关税后,来自中国部分服装产品最高关税达到42%左右。

“最直接影响是成本上涨。”多位服装从业者说,服装市场竞争激烈,跨境出口成本如果因为关税大幅攀升,那么只有另想办法。“如果提高售价,产品竞争力会被削弱”。

2月10日,外媒报道称快时尚企业希音(以下简称“SHEIN”)让一些供应商在越南增设新生产线,并给出相应采购激励措施。尽管SHEIN公司一位发言人否认了上述针对越南的举措,但该公司此前已在巴西、土耳其等地布局拓展供应链。

记者注意到,除SHEIN外,包括伟星股份、华孚时尚、百隆东方等多家上市公司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有产业落地。

从事服饰辅料生产的伟星股份在越南的工业园已在2024年3月投产。公司在投资者交流会议上表示,公司建设越南工业园的核心目的是强化对服饰品牌的综合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公司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2月14日,伟星股份董秘办人士告诉记者,在纺织服装行业,越南、孟加拉基本上属于服装加工的出口型国家。“有一部分企业转移过去了,一些海外的客户在这些国家进行委托加工,这些客户希望我们再往外走。”

该人士表示,“我们肯定是要围绕这些客户进行服务的,但是肯定要积累到一定的客户需求,我们才会考虑出去”。

不过,该人士表示,外界认为越南这些目的地人工成本比较低,但实际上,这部分成本已经不低。“在国内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基本在大中城市或在沿海城市,越南、孟加拉这些国家的劳动用工成本肯定要比国内要低一些。但越南实际上的人工成本不低,工人的效率也不是很高。相较于海外,国内有着更为成熟和高效的产业配套以及人工效率。这些东西,海外不一定能跟得上。”

华孚时尚主营为中高档色纺纱线。此前,华孚时尚进行定增以求在越南新增产能布局。但据披露,2021年华孚时尚定增募集资金项目由(越南)50万锭新型纱线项目(一期)变更为 30 万锭智能纺纱 产业园项目(项目实施地在安徽省淮北市)。华孚时尚董秘办人士告诉记者,终止越南产能布局的原因“可能是那边市场需求没那么多。”

“这部分出海公司也在根据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一家华东地区的私募基金消费研究员徐伟告诉记者。

上述担忧外,面对服装纺织产业链外迁,学者还有更多担忧。比如产业空心化。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的研究指出,产业外迁将加剧我国制造业发展过早过快减速风险,需警惕出现产业“空心化”风险。

所谓产业空心化,其实就是没有制造业,经济以服务业、金融业、贸易业为主。

罗志恒认为,产业链转移并不必然造成产业“空心化”,但是若不能留住产业链关键环节,或产业流出速度过快,易造成产业“空心化”,且短期难逆转。受产业迁移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岗位规模缩减。以纺织、鞋、帽制造业为例,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数从2015年的449.5万下降218万至2022年的231.5万,岗位规模几乎腰斩。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