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2-15 10:45:48
(原标题:车企扎堆接入DeepSeek:智能革命还是营销噱头?)
近期国内车企纷纷宣布与DeepSeek合作,掀起了一股大模型接入热潮。据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自2月6日起,已有近20家车企及品牌宣布在智能座舱或AI运营领域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包括吉利、奇瑞、东风、长城等自主车企,一汽-大众、smart等合资企业,以及零跑、智己、极狐等造车新势力。
DeepSeek,一款由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研发的大型语言模型,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语言理解和逻辑思考能力迅速走红,用户量及访问量持续攀升。
随着汽车智能化日益普及,爆火的DeepSeek成了车企眼中的一剂灵丹妙药,车企纷纷寻求与之合作,以期提升车机的智能交互体验。这一盛况与当初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大模型后十几家车企争相接入的场景相似。然而,接入文心一言大模型后汽车智能化有了怎样的改变,行业中对此鲜有相关反馈。
那么,此次车企集体接入DeepSeek,能否带来不一样的结果?DeepSeek真的能为汽车的交互体验及智能驾驶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吗?
车企争相接入
DeepSeek在2025年初爆红后,吉利汽宣布成为第一家接入其中的车企。2月6日,吉利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将利用后者对车控和主动交互等模型进行蒸馏训练。此后,极氪、岚图、宝骏、智己、东风、零跑、长城、深蓝、smart、广汽集团、极狐等企业纷纷跟进,都发布了类似的合作公告。
在汽车智能化时代,尽管大部分车企已搭载自研或第三方提供的智能交互系统,但在实际体验中,消费者反映许多交互功能存在不够自然、流畅和聪明的问题。接入DeepSeek被认为将有助于缓解这些交互痛点。“语音交互操作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但响应较快的车机控制操作,比如打开空调、控制车窗、播放音乐之类的语音指令;第二个层次是问一些复杂的问题,包括联网查询天气、附近餐厅推荐、长途规划之类的,这些需要复杂的推理能力,通常需要云端大模型来支持。目前DeepSeek主要是用来提升第二个层次的能力。”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汽车行业特聘研究员鹿文亮对经济观察报表示,DeepSeek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体验。
东风汽车表示,接入DeepSeek后,车内语音交互将更加自然,场景理解能力更为智能,功能迭代速度也将大幅提升。借助多模态感知决策技术,系统不仅能精准识别驾驶员意图,还能根据舱内外场景提供个性化推荐与主动服务,从而实现从“交通工具”向“智慧出行伙伴”的进化。
车企此次扎堆接入DeepSeek体现了对智能化发展的重视。2月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开工信中提到:“中国科技公司DeepSeek让全球科技圈震撼,不仅实现媲美OpenAI大模型的产品体验,更将成本压缩到极低。下一个十年,AI会驱动汽车产生巨大变革,也会驱动全球范围内硬件软件产生巨变。”
当前,智能化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赛道。开源证券研报认为,DeepSeek的接入有望带来更优的座舱交互体验,令智能座舱实现前所未有的功能提升,并有望孕育全新应用场景。同时该模型对算力的节约也让模型更容易在座舱端本地化部署,实现更优的体验。
事实上,自2022年ChatGPT爆火后,车企已经陆续推动AI大模型上车,部分新势力车企还发布了自有AI大模型,如理想发布了MindGPT;华为发布了盘古大模型 3.0;小鹏发布了XGPT灵犀大模型等。目前,“蔚小理”以及鸿蒙智行均未宣布接入DeepSeek,这可能与其自身的AI发展战略有关。
噱头还是妙药
百度在2023年推出文心一言大模型后,包括吉利、长城、长安、东风日产、零跑、智己、岚图等十几家车企也争相接入该大模型,以提升车机智能化水平,但关于接入该大模型带来的成果,车企鲜有提及。如今DeepSeek引发的新热潮会有所不同吗?
有观点认为,车企接入DeepSeek有较大前景。华福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到DeepSeek的阵营中,不仅可以更快地打破行业内的技术壁垒,降低AI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成本和门槛,还能带来更加强大的性能和更好的服务,提升智能汽车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但也有观点认为,当前车企与DeepSeek的合作仍是噱头居多。“DeepSeek开源了,自己本地部署成本很低,而且难度不大,DeepSeek这么火,先蹭波流量,有用没有再说。”鹿文亮表示。
综合各车企发布的接入DeepSeek的消息,DeepSeek更多被应用在汽车智能座舱的语音控制和训练方面,而较少与更为复杂的智能驾驶相关联。而能否对智能驾驶能力带来显著的改进,成为DeepSeek受关注的又一大因素。
开源证券指出,DeepSeek通过架构和算法创新,显著降低内存占用和计算开销,在有限算力与训练成本下显著提升算力利用效率。DeepSeek对智能驾驶产生深远影响,有望加速国内自动驾驶发展进程。
但行业普遍的观点是,大模型在短时间内难以对智能驾驶起到提升作用。法雷奥集团中国区首席技术官顾剑民表示,虽然DeepSeek支持AI上车应用,但目前车企直接把DeepSeek做智驾接入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信息输入源和应用场景有较大差异,且DeepSeek的稳定性也存在较大挑战。“我在使用DeepSeek的过程中,已经有好多次发现对于一些简单问题或判断都会出错。如果应用到智驾,必须和之前一直讨论的end-to-end(端到端)类似,需要有兜底方案确保下限,否则就是对行车安全不负责任。”基于此,顾剑民表示,目前AI上车要谨慎,即使在智能座舱这类不直接关联到驾驶安全的场景下,也不能盲目依赖,否则也会有安全隐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提醒,车企接入DeepSeek对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DeepSeek不是万能的,车企要有自己强大的数据和分析能力,因为再强的大模型,如果原始数据是受污染的,得出的结论永远不可能正确。
总体而言,接入DeepSeek究竟能给消费者的用车体验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提升,取决于车企能否在DeepSeek基础上做出个性化的差异应用。鹿文亮指出,大模型上车不是简单替换一个大模型,具体体验如何还需要看车企在车端如何进行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智能座舱提升交互体验外,一些车企还利用DeepSeek探索更多领域的应用,如一汽-大众将DeepSeek应用于销售端,宣布新媒体AI内容运营数字化平台已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并在60多家经销商展开试点。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