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汽车央企的隐秘重组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2-15 10:44:31

(原标题:汽车央企的隐秘重组)

2月9日,长安汽车正在重庆开办一场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按原计划当天晚上安排了媒体采访环节,但由于中午突发的重大消息,媒体采访被临时取消。这则震动汽车圈的消息是,长安汽车的母公司兵装集团和东风汽车的母公司东风集团,同步发布了“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的信息。业内广泛认为,这是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这两家汽车央企即将重组的前兆。

“我也是刚知道,挺突然的。”2月9日参加了长安汽车发布会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告诉经济观察报。长安汽车的一名公关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为举办这场智能化发布会长安汽车准备了一个多月,之所以选择在2月9日举办发布会,是想要抢在比亚迪发布其智能化战略之前。此后一天,比亚迪在深圳发布了其智能化战略。

然而,长安汽车没有料到,自己费心筹备的这场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会被突如其来的央企重组消息抢了风头。实际上,即便是东风集团和兵装集团这两个消息中的当事方,也对重组一事知之甚少。有消息称,两家公司的高层在公告前一天紧急开会,会议持续到了很晚。还有消息称,重组事项“筹备不足一月”。

关于汽车央企重组,汽车行业的记忆还停留在几年前。2015年前后,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三家央企发生高层人员对调,此事被解读为三家央企即将重组,而后三家央企又展开了一些具体的业务合作,但这些合作一直“雷声大雨点小”。此次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的重组消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实而迫切。

重组消息出现后,资本市场立即出现反应。东风汽车及相关产业链股价大幅上涨,而长安汽车股价仅小幅上涨,这一现象同样耐人寻味。如若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进行重组,谁将是主导方,谁又将是被重组方?未来新公司的组织架构、人事安排以及品牌整合怎么进行?这些待解问题,将关系到重组的成效。

央企重组之内因

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如果重组成功,一个年销量突破500万辆的全新车企即将诞生。按照销量排名,这家新的集团将成为全球第五大车企,并超越同样身处全球前十行列的比亚迪和吉利集团,一举成为中国销量规模第一的“国家队”。

东风集团的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1969年建厂,是一家集汽车制造、销售、研发等于一体的一类央企,2023年销售汽车242万辆,营业收入4103亿元,经营规模居世界500强第188位。兵装集团则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旗下拥有长安汽车、嘉陵工业、建设工业等多家子公司,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长安汽车拥有162年历史底蕴、40年造车积累。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都由国资委监管。

“应该是高层见国家队动作缓慢、合作效果不佳,所以下定决心来主导国家队车企的合并。”某国际咨询公司的分析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推动央企合并符合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的政策,但汽车产业的重组改革却明显滞后。

早在2023年6月,中办国办就联合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也称为“新三年计划”。国务院国资委也早已明确,中央企业要聚焦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15个重点领域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

今年1月国资委再度发声,2024年扎实推进重组整合,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今年将以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为抓手,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重点继续开展新公司组建、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等三方面。

2024年以来,央国企领衔的新一轮并购潮启幕。例如,中国五矿拟控股盐湖股份,中国船舶拟吸并中国重工。相较之下,汽车行业的央企重组一直进展缓慢。

2017年时,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汽车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T3),但实质性整合始终未落地。2024年9月,中国一汽、兵装集团与东风集团联合投资中国诚通旗下力神青岛电池项目,但三方合作限于物流、出行等非核心领域,未触及股权或技术共享。

更重要的是,中央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与市场头部企业之间存在差距。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曾公开表态,认为国有车企的新能源业务发展还不够快,既不如特斯拉,也不如比亚迪,因此将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

2024年,特斯拉交付179万辆电动汽车;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427万辆,较去年增加125万辆;东风集团的总销量为248万辆,连续第七年销量下滑,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6万辆;长安汽车2024年的总销量268万辆,创七年来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3万辆,占总销量比重不到三成。整体来看,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成绩尚未追赶上市场头部企业。

应对全球竞争

借助电动车战略,中国改变了由欧洲和美国主导了一百多年的全球汽车业发展方向。2024年,在全球纯电动车市场上,中国的份额达到64.5%,同比增长2.2%,欧洲所占份额为18%,美国仅为10.7%。

奥维咨询董事合伙人、汽车领域资深分析师张君毅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为应对欧洲和美国的围堵,中国要快速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先进性和全球化布局,此时组建央企汽车航母,以国资实力护航,将有助于在这轮汽车业的国际交锋中巩固优势,并应对未来的风险。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发表文章指出,世界新能源革命目前只有中国获得巨大成功,欧洲虽然态度坚决,但效果很差。在此情况下,特朗普新政可能带来的贸易战将对汽车市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虽然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先全球,但中国车企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这让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进程中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丰田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中国所有车企的盈利加起来不如一个丰田。特斯拉开创了新能源汽车这项新事业,创新了三电自动驾驶技术,始终引领着产业创新发展,中国车企跟特斯拉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上述国际咨询公司的分析人士表示。

财报数据显示,丰田汽车2024财年的净利润折合人民币2300亿元,而根据国内18家上市车企(以乘用车业务为主)的2023年财报,其中12家盈利企业的净利润加起来不超900亿元,丰田的净利润是这些企业总和的2.5倍。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世界500强最赚钱的50家公司中,没有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公司,在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最高的50家公司中,丰田2024年的ROE为15.1%,比去年的8.5%近乎翻倍,中国央企东风集团和一汽集团的ROE分别为-2.1%和7.8%,同比分别下降了8.7%和2.8%。

除了国际形势与国央企自身因素外,当前汽车行业激烈的淘汰赛也是促成央企重组的重要因素。车企通过兼并重组,成立大集团的发展模式,是一体化进程下,车企应对全球竞争、技术变革和政策压力的重要手段。

付炳锋表示:“重组后,双方可以借助自身优势实现规模效应,加速技术协同与创新、市场渠道整合与扩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快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速全球化进程,应对激烈的淘汰赛。”

至于为何此次合并重组仅限于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认为,一汽位居东北,承担东北振兴的任务,同时,相比长安和东风,一汽没有明显的短板,有独立发展抵御市场冲击的韧性。

还有分析认为,三家央企同时重组,规模将过于庞大,管理难度和整合风险较高。此外,一汽集团旗下有一汽解放、一汽轿车等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较为复杂,合并可能引发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

重组难度受关注

对于东风集团和兵装集团如何重组,外界有一个重要的猜测,即兵装集团将聚焦于军工业务,因而将汽车资产进行剥离,长安与东风将组建一个新的车企集团,很大可能是将长安汽车资产注入东风汽车。目前,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方面均无官方表态。

事实上,想要将两大成熟的汽车集团合二为一,势必面临着管理架构如何搭建、品牌如何整合等多重问题。一部分行业人士认为,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之间存在业务互补,具备整合的条件。

工信部汽车产业研究院理事赵强表示,通过此次重组,在技术层面,双方可以整合研发资源,加速技术迭代;在市场方面,整合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将扩大市场覆盖,提升市场份额;在产业结构上,能优化业务布局,加强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积累较深,东风在商用车、氢能源及传统动力系统方面更具优势,双方通过技术共享可加速全产业链布局。长安商用车局限于轻型商用车领域,东风商用车在轻重型商用车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双方合并后将在重卡、轻卡、客车等商用车领域拥有完整的产品线,且依托东风商用车在生产制造、长安在智能化方面实力,共同角逐商用车终极之战。

还有知情人士透露,东风与长安合并重组后,将率先对供应链进行整合,双方或将整合供应链资源,圈定优质供应商,统一采买优质供应商的零部件及技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在销量达成规模化效应下,也将在供应链、采购上拥有更大的定价和选择话语权,使得其在动力电池、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大幅降低,对利润率提升显著。

但值得警惕的是,央企重组整合的难度不容忽视。在汽车行业中曾发生过多次重组合并,如长安汽车母公司中国长安并购重组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后二者品牌消失,但长安汽车也并未因此而发展壮大。与此相类似,广汽集团重组并购中兴汽车、吉奥汽车,北汽集团收购镇江汽车、昌河汽车,这些以往的车企重组并购事项,大多惨淡收场。

“东风集团总部位于湖北武汉,长安汽车总部位于重庆,两地在地域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和鲜明特色。同时,作为多年的老企业,两个企业的管理理念、员工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氛围等方面也天壤之别。在重组过程中,这些文化差异如何被妥善处理,直接决定了内部沟通和管理效率。”原阿维塔科技副总裁李鹏程表示。

此外,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现有加起来多达十余个子品牌将如何重组和区分,是极具挑战的问题。目前东风公司有豪华电动越野市场的“猛士”品牌、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岚图”品牌,以及面向主流市场的东风乘用车公司下辖的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长安汽车旗下则有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等品牌。其中,长安阿维塔与东风岚图,长安启源与风神奕派,东风风行、东风风光与长安欧尚,都存在高度的品牌定位重复及竞争关系。

新公司组织架构则是业内最为关注的一点。“这次合并消息传出后,长安汽车股价只是小幅上涨,其中难免没有市场对新公司组织架构的担忧。”上述国际咨询公司分析人士说,就行政级别而言,东风集团高于长安汽车,市场可能对长安汽车在整合中的地位和能力持观望态度,东风集团则可能在合并中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就市场表现而言,当前行业观点大多认为,长安汽车的发展势头优于东风集团。若以东风集团作为重组主导方,将如何演绎“弱并强”的戏码?李颜伟称:“市场担忧东风集团在发展自主品牌时存在的战略规划不当和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若带到新企业,可能导致双输的局面。”

fund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经济观察报

2025-02-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