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25 18:00:29
近期,随着多家创新药企半年度业绩报告的密集披露,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一波“数据高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39家创新药企已完成2025年半年报披露,共有27家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占比高达69.23%,并有6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行业整体展现强劲发展动能。
具体来看,6家归母净利润翻倍的企业分别为科兴制药、圣诺生物、金凯生科、博腾股份、甘李药业和药明康德。
其中科兴制药以576.45%的增速位居榜首,归母净利润总额为0.80亿元。据悉,科兴制药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国际化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抗病毒、肿瘤与免疫、血液、消化、退行性疾病等治疗领域,聚焦于新型蛋白、抗体药物、递送系统、基因工程载体疫苗等技术方向。
半年报显示,公司海外商业化平台已实现了40多个国家,人口过亿、GDP排名前三十的新兴市场国家全部覆盖,产品人促红素注射液在巴西、菲律宾、埃及、秘鲁等国家已成为当地EPO领先品牌产品。在国内,公司持续拓展电商平台等多元化销售渠道,已实现常乐康、克癀胶囊、赛若金等产品在京东大药房、阿里健康大药房、美团自营大药房等销售,电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长约90%。
圣诺生物则以308.29%的增速位居第二,归母净利润总额为0.89亿元。据了解,圣诺生物致力于为国内外医药企业的多肽类创新药研发提供药学研究和定制生产服务,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多肽类仿制药原料药和制剂产品以及多肽药物生产技术转让服务。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增加69.69%,其中,原料药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32.38%,主要为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出口销售增加,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圣诺生物表示,后续将持续专注于多肽医药行业,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加快研发创新和国际化步伐,加大核心原料药与制剂产品市场开拓和渠道建设,并紧密围绕“抢占糖尿病、肥胖症等领域的多肽药品市场,推进美容多肽类的产品放量,强化和巩固在辅助生殖、慢性乙肝、抗肿瘤、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优势”等的战略方向,为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助力。
面向全球生命科技领域客户的小分子CDMO服务商金凯生科亦实现了123.61%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位居第三。金凯生科主要为全球原研药厂的新药研发项目提供小分子药物中间体以及少量原料药的定制研发生产服务,协助其解决创新药研发过程中化合物合成的工艺开发、工艺优化、工艺放大和规模化生产等难题,有效提高原研药厂新药研发效率,降低其新药研发生产成本。
8月22日,金凯生科发布公告称,拟投资3200万美元用于Kingchem Laboratories Inc.扩建项目,以响应海外市场需求,进一步支持公司的协同发展战略,巩固国际竞争力,提升对全球客户的配套支持能力。
此外,从营收规模来看,39家创新药企中共有3家企业半年营收超百亿元。其中,华东医药以216.75亿元的营收规模位居榜首,药明康德以207.99亿元位居第二,恒瑞医药则位列第三,营业收入达157.61亿元。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通过这一成绩单可以看出行业已经走出了低谷期,盈利动能显著恢复。从周期位置判断,利润增长开始兑现,标志着行业正从“投入期”迈入“收获期”,整体进入温和扩张阶段,景气度处于回升通道。
当前,创新药行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创新药研发、医保准入、临床应用、多元支付等5大维度提出16条具体举措,旨在破解创新药研发与市场应用中的结构性矛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兴业证券认为,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创新+国际化”创新药产业趋势不变。当前,中国创新药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的开发优势,在热门技术赛道如ADC、双抗、细胞治疗等已经具备竞争优势,有望持续展现行业竞争力。在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验证后,叠加高性价比优势,可以看到全球大药企从中国企业引入的分子数量占比快速提升。
湘财证券也指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在基本面及政策持续推动下,板块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2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1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8-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