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光大期货《2025四季度宏观策略报告》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宏观:经济再平衡的结构性改革
要点
投资方面,无论是房地产收储需要中央通过国债资金注入来解决收储难点,还是基建资金面临逆风,都指向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止跌回升需要中央加大财政杠杆。投资行业无一例外对资金尤其依赖,资金方面各有隐忧。基建方面,截至9月14日,新增专项债投向土地储备领域的比例为14.3%。在2017年至2019年间,土储专项债三年累计发行规模占比在三成左右。若今年土储专项债规模持续增加,基建的资金面临“逆风”,增速可能持续下滑。制造业方面,反内卷”不简单等同于去产能,因为新兴行业近几年新增的是先进产能,所以新兴行业“反内卷”更多是限制资本开支、限制产能扩张,制造业投资增速会相应放缓。房地产投资跌幅继续扩大,刺激需求端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收储进展加快。7月10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会议中提出“允许人口流入城市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加大闲置存量土地回收和存量商品房收购力度,持续扩大农业转移人口保障性住房供给”。这一政策将为土地与现房收储提供至关重要的资金渠道。
消费方面,中国正在经历从投资转向消费的经济再平衡,政府的考核方式可能从之前的GDP转向提高消费在GDP当中的占比,10月的四中全会以及明年两会审议《十五五规划》或能窥得相关信号。中国消费市场历来存在结构性问题亟需改善,未来政策的出台可能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降低预防性储蓄,释放消费潜力。
释放消费潜力的前提是通胀温和回升。通胀的回暖带动企业盈利改善,企业盈利改善提高工资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实现消费复苏。物价稳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专栏提到,价格调控思路上,要从以前的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为支持物价合理回升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考虑到央行的表态和“反内卷”政策预期的升温,未来通胀将处于企稳回升的格局。从领先指标M1来看,M1领先核心CPI同比12个月,领先PPI同比9个月。下半年通胀将处于“弱现实和强预期”,数据上的回升可能等到明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