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对话唐羽:青年粤商不仅敢于走出去,更愿意走回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7 21:26:45

(原标题:对话唐羽:青年粤商不仅敢于走出去,更愿意走回来)

南方财经记者张梦琦、视频制作记者朱治宣、实习生王硕 姚文琪 阳春报道

2025年7月29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阳春市春湾唐羽影视传媒工作室负责人唐羽荣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当晚,唐羽在朋友圈写下:不是为了领奖才努力,而是努力到某天,刚好被看见。

时间拨回2017年,老家阿叔深夜的一则语音消息,给他的人生轨迹划下关键转折。彼时唐羽正在深圳打拼,是广告公司月薪过万的设计师。听闻“村里狗仔豆几毛钱一斤都没人收”的无奈,他决定逆着人流回到阳春春湾镇自由村,用在外的所见所学解决家乡产业发展的困境。

八年期间,他先从三农博主做起,曾直播3天卖出15万斤滞销沃柑,为当地农户建起农产品新销路。后来,他全力打造狗仔豆特色产业链,2024年产值超1000万元。其带队创建的“狗仔豆产业文化创意园”也于同年试运营成功,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目前,他累计带动数千位农民加入特色农产品种植队伍,直接间接创造工作岗位超过500个。

南方财经记者注意到,今年广东共有6人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他们多来自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科技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唐羽是其中唯一一位从乡村成长起来、扎根农业并带动一方发展的代表。这一称号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无数返乡青年的鼓励。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青年正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实践也赋予了“粤商精神”新的内涵——青年粤商不仅敢于走出去闯荡世界,更愿意走回来建设家乡。2025世界粤商大会召开之际,唐羽接受南方财经《新粤商》专访,分享了其返乡创业的历程和对新时代粤商精神的理解。 

《新粤商》:从设计师变成三农博主,你如何成功“起号”?这几年运营思路有何变化? 

唐羽:“起号”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选对了时机和赛道。2018年,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兴起不久,李佳琦一句“oh my god”火遍全网。不过三农垂类的内容创作者很少,我记录乡村生活的视频一下就得到不少关注。 

二是看见了农产品上行的痛点和机遇。传统农产品销售需要经销商上门收购,再向批发市场分销,中间层极大压缩了农户利润。更严重的问题是,即便很多城市消费者渴望天然绿色农产品,但仍有很多当地土特产“养在深山无人识”。直播带货成为农产品打开市场认知,实现产销对接的关键。最开始我只是发一些种植场景,没想到就有很多网友追问“怎么买”“哪里能买到”,这就是机会。

这几年互联网发展飞速,手机已经成为“新农具”了。不过越是在这种追流量、蹭热点的环境下,我越要做原汁原味的乡村视频。原来我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设计脚本上,现在我会更多地靠“现挂”,记录最真实的反应。我始终相信,真诚才是建立长久信任的基础。

《新粤商》:狗仔豆少有人知,当初为什么做这个产业?现在做得如何?

唐羽:我和狗仔豆结缘很早。我的外公是一名老中医,从小他就带我辨认草药,狗仔豆是其中之一,具有温中益气、清热凉血等功效。大健康时代,狗仔豆这样的药食同源食材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食疗正在激发更大的消费力。狗仔豆不仅是乡愁,更是一个产业机遇。

说实话,我也是从“小白”摸索过来的,第一年试种时,它还没开花就成片枯萎,很多人笑话我“吃饱了没事干,回来瞎折腾”。但我没有放弃,不断和专家请教学习,最终成功培育出十多个新品种,解决它表面多毛易接触过敏的问题。我给它们起名“青乡豆”,青年返乡创业种出的狗仔豆。

如今,我们的种植规模已从最初的100亩扩大到500多亩,亩产可达一万斤。我们还开发出狗仔豆米粉、炸条、咖啡等深加工产品,并获得国家专利,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去年总产值突破一千万元。随着农文旅融合逐渐成熟,我们还打造了狗仔豆产业文化创意园,去年试营业反响很好。

《新粤商》:一个严峻的数据是,我国70%的文创产业园处于亏损,真正盈利的不到10%。当第一批回家开“村咖”的中产都陆续返城上班了,你是怎么把这条路跑通的?

唐羽:前期调研中我也关注到了这个现象。因此,我们并没有将文创园作为核心盈利点,而是把它作为一、二产业基础上的一个衍生,定义为开放式的体验工厂和乡土文化客厅。园区都是依托真实的种植、采摘与加工流程建设的,没有“凭空造景”,这既减少成本,也能让游客真实地体验每个环节。

为了避免乡村文创的同质化,我们坚持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策略,不断更新运营项目。例如,我们定期举办狗仔豆采摘节、农耕研学营等时令活动,并保证狗仔豆文创、创意饮品等各类产品半年一次的更新,确保游客常来常新。

归根结底,农文旅融合要想成功,不能只靠“网红”打卡的一锤子买卖,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农业+”的模式,创造出持续消费的场域。我们希望游客在这里可以完整看到一条产业链、品尝一杯狗仔豆烤奶、亲手制作一块豆干、带走一份文创礼品,甚至为企业的团建活动定制一套深度体验方案,做好“吃住玩购”的一站式闭环,把体验转化为收益。

《新粤商》:今年你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有什么感悟?

唐羽:我很荣幸,也特别感恩。这个奖是对我个人、我们整个团队的认可,也是对乡村产业发展的鼓舞。但高光时刻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开始,荣誉背后更意味着责任。我更提醒自己沉下心来、回到日常,继续把事情做实做深。农业需要耐心,乡村振兴更靠的是每一天的耕耘。我一直相信,乡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在这里,产业有空间、青春有舞台、奋斗有价值。希望能有更多有志青年来到乡村、振兴乡村。

《新粤商》:一路走来,你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唐羽:乡村振兴的关键不在“输血”,在“造血”。整体上,我们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系统推动了种植、加工、电商、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具体来说,我从2018年开始尝试通过直播帮助农户销售狗仔豆、沃柑等农产品,截至目前累计销售额已超千万元。随后,我们创办了“阳春市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运营推广基地”,依托线上平台持续推广本地农产品,账号全网粉丝突破500万,单场直播最高成交额达百万元。

在打造个人IP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人才培养,累计举办了80多场电商培训,覆盖上万人次,成功带动3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目前,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规模已达500多亩,平均每亩为农户创收约5000元。

去年,广东省委领导在调研文创园时,勉励我们“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目前,园区已带动村民创办本土美食小作坊和农副产品销售点,实现每户每月增收约4000元。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产业振兴需要脚踏实地和创新思维。目前我们正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助力地方品牌走向湾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新粤商》:现在唐羽的IP名气越来越大。作为县域农产品品牌,它“走出去”有何难点?如何克服?

唐羽: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品牌认知度不足。狗仔豆作为小众品类,消费者从“尝鲜”到“复购”,需要持续的市场教育;二是产业链的协同效率不够高。虽然我们初步形成了产业闭环,但种植端、加工端、销售端的标准化对接仍需优化,有些新品还在小范围试验阶段,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三是乡村业态缺乏可持续的创新能力。我了解到,约25%的乡村搞农文旅融合都盲目复制“农家乐+采摘”模式,缺乏本土特色,游客也会形成审美、体验的疲劳。

因此,后续还需要“内外兼修”。对内要夯实产业基础,目前我们正在推进标准化加工厂的建设,通过“合作社+自建加工厂”的模式,建设完善的品控体系。对外,我们也很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合作,如近期我们与珠海科技学院等高校达成产教融合合作,计划共建直播实训基地、探讨供应链优化方案,旨在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经营的年轻群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新粤商》:你如何认识和践行“粤商精神”?

唐羽:“粤商精神”有传承、有创新。很多人提到粤商,会先想到出海闯荡、敢为人先。但在我看来,新时代的粤商精神,不仅在于“走出去”,更在于“走回来”;不仅是搏击世界市场的魄力,也是转身回归乡土、扎根实业的决心。

“务实”两个字,是这一切的根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是靠讲概念、追热点,而是实打实地从一株豆苗、一块土地做起。比如最初种植狗仔豆,很多人劝我“这东西没人吃、不值钱”,但我们没有放弃,而是一步步攻克难题,把一个小众作物做成千万产值的产业链。

此外,我是从设计师转型做新农人的,我想带回来的是审美、是叙事。我们从古籍里打捞狗仔豆历史,用现代工艺把它做成烤奶、炸条甚至文创周边,让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作物,变成年轻人主动打卡分享的符号。将现代理念融入传统农业,这也是开拓创新精神的体现。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