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2 20:58:35
(原标题:经济数据引爆美联储宽松预期,连续降息箭在弦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美联储9月会议在即,一系列经济数据引爆降息预期,降息已无悬念。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4%,经季节性调整前同比增长2.9%。当月,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增长0.3%,经季节性调整前同比增长3.1%。
尽管美国8月CPI基本符合预期,但初请失业金数据意外爆冷。美国劳工统计局9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2.7万人至26.3万人,为2021年10月以来最高,高于前值23.6万人和预期值23.5万人。
随着初请失业金人数跃升至近四年高位,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心进一步倾向就业。这巩固了美联储降息预期,市场充分消化了美联储年底前降息三次的情景,这意味着美联储或将在今年余下的每次会议上都进行降息。
未来仍暗礁密布,尽管9月降息已经板上钉钉,但在数据依赖模式下,9月之后的货币政策路径仍未成定数。
尽管美国通胀数据基本符合预期,关税影响整体有限,但仍面临一些压力。在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看来,本次通胀数据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其一,CPI与核心CPI同比增速基本符合预期,并未支持“贸易战与财政扩张导致通胀失控”的叙事,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在9月会议降息的预期。
其二,与进口相关性较高的商品类别在8月并未出现价格全面上涨。例如家居用品、视频和音频设备价格涨幅分别创3月和5月以来新低,表明在当前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加征进口关税对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仍相对有限。
其三,尽管整体通胀表现平稳,但部分商品如新车、二手车及住房价格仍显示出较强的黏性。这一方面支持美联储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目前数据尚不足以支撑更大幅度的50个基点降息。
需要警惕的是,在一些细节上能看到关税压力。例如,美国8月服装价格上涨0.5%,影音产品价格上涨了0.5%,汽车零部件价格上涨0.6%,新车价格上涨0.3%,能源价格上涨0.7%。食品杂货价格上涨0.6%,为2022年8月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
董忠云预计,短期来看,美国通胀仍处于相对可控状态。尽管存在关税等供给侧压力,但就业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在降温,在缺乏需求过热支撑的背景下,美国出现全面通胀螺旋上升的风险较低。然而从中长期视角看,在美联储降息、供应链结构调整、关税政策持续以及地缘政治等供给侧因素的影响下,美国通胀仍面临上行压力,回落至2%目标水平的进程可能依然漫长。
在美国通胀压力好于预期之际,美国就业数据却接连爆冷,以更快的速度下坠,申请失业金人数的激增引发更多担忧。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美国“通胀未稳、就业承压”的组合可能将美国经济推向以下两种情境。一种是温和放缓与软着陆情境。目前虽然制造业和就业市场逐渐承压,但消费市场持续为经济提供缓冲。9月美国零售和食品销售环比增长0.5%,显示居民支出仍具活力。若通胀随供应链修复和住房租金回落持续降温,美联储可能通过渐进降息来更好地平衡增长与物价,实现软着陆。
另外一种是硬着陆和衰退情境。美国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已导致进口成本上升,美国CPI同比增速连续多月回升,若关税传导效应持续,可能对消费支出和美联储政策带来影响,考虑到美国就业市场已开始降温,如果货币政策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可能引发“需求收缩-企业裁员”的恶性循环,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董忠云对记者表示,自7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以来,市场对美国经济降温的预期持续升温,而近期就业数据再度表现疲软,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预期。9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人,失业率升至4.3%,创近4年新高。随后于9月9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年度非农数据修订值下修幅度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其中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的新增就业岗位数较初值下调幅度高达50%。
尽管有观点认为,美国劳工部大幅下修历史就业数据可能包含一定的政治动机,意在强化对上一届政府的指责,但基于失业保险等更客观指标修订后的就业数据,其准确性明显高于主要依赖调查问卷所得的初值。董忠云认为,在当前时点,美国就业市场显著降温、经济边际放缓已基本成为确定性事件,其隐含的衰退风险明显高于年初市场预期。进一步来看,美国当前经济放缓是否会演变为深度衰退,目前尚难以断言,仍需结合后续美联储政策调整、贸易政策及财政政策动向进行综合判断。
整体而言,美国8月CPI基本符合预期,但初请失业金数据意外爆冷,巩固美联储降息预期,市场完全定价美联储年底前降息三次。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ichael Gapen表示,美联储现已掌握了连续四个月劳动力市场放缓的证据,这种放缓似乎更具持久性。美联储应忽略当前通胀表现,通过宽松政策支持劳动力市场。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重心正向通胀偏移,宽松预期升温。董忠云分析称,就美联储稳定物价与实现充分就业的双重使命而言,在当前通胀相对平稳而就业市场显著恶化的背景下,其政策阶段性地向“稳就业”倾斜已成为市场共识。目前更值得关注的不确定性在于,美联储将在多大程度上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就业。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年内将降息3次(每次25个基点),但客观来看,这一预期仍存在过度乐观的风险。董忠云提醒,若未来因关税传导、供应链调整等供给侧因素推升通胀,叠加降息操作的刺激作用,导致美国通胀出现超预期反弹,则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宽松幅度可能不及市场预期,甚至不排除放缓降息节奏或暂停降息的可能。进一步来看,若降息后对美国就业的提振效果有限,同时通胀在供需双重作用下再度抬头,美国或将面临经济放缓与通胀居高并存的“类滞胀”风险。一旦出现此类情形,美联储的政策空间将显著收窄,市场也可能迎来更大波动。
在CPI和初请失业金数据公布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破4%大关,美元指数走低,美股再创新高。
王有鑫分析称,从CPI和初请失业金数据公布后的市场反应看,虽然通胀环比增速高于预期,但美元指数在小幅反弹之后再度下行,表明市场更加担忧就业指标,认为就业数据恶化可能会使美联储将政策重心放到稳就业上,从而加大降息幅度。目前市场预期年底前美联储将累计降息75个基点,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美联储决策重心的调整。通胀数据公布后,美国股汇债市场的变化反映投资者对美联储降息的强烈预期,推动风险情绪回归。
展望未来,王有鑫对记者表示,降息后美国金融市场能否维持良好表现主要依赖美国经济的表现。如果经济能够实现软着陆,美联储降息将继续推动股市上涨。但如果经济和就业市场快速恶化,则市场将重新评估经济和企业盈利前景,并对资产配置进行修正和重估,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出现较大调整。
和讯财经
2025-09-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