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售后“打胶”到正式召回,小鹏P7+转向机故障终有说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3 00:00:00

(原标题:从售后“打胶”到正式召回,小鹏P7+转向机故障终有说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何煦阳报道

9月12日,在距离新P7正式上市2周后,小鹏宣布召回部分P7+汽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信息显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25年9月15日起,将召回2024年8月20日至2025年4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小鹏P7+汽车,共计47490辆。

实际上,自今年五月以来,全国各地的小鹏P7+车主纷纷在各大社交媒体和投诉平台集中反映:小鹏P7+存在“转向机故障”,在车辆行驶中拨打方向盘会出现异常沉重甚至完全锁死的情况。

对于故障原因,小鹏汽车在召回信息中解释,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之所以“转向机故障”,是“由于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导致转向机传感器信号波动,转向故障警告灯点亮,转向助力失效,存在安全隐患。”此次召回将为相关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机总成,以消除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召回制度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球普及,时至今日,国人对于传统车企的召回已司空见惯,但新势力的召回往往会激起较大舆情。小鹏本次召回事件,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在本次公布召回信息前,小鹏的处理方式曾引发车主不满,被指存在“偷偷召回”行为。

P7+车主亮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小鹏汽车门店打电话告知其车辆转向管柱配件到货需要到店更换时,他对此毫不知情,后来,他在网上搜索,才知道车辆有问题。“电话还是另一个站点打过来的,我一直追问原来销售和买车的门店,他们在微信不敢说实话,打电话给我也是遮遮掩掩。”

更受争议的是,《经济参考报》8月4日调查发现,小鹏汽车售后部门并未对方向机失灵给予科学解释,反而在车主保养车辆时,偷偷在方向机电线和电子元件接插处打了一圈复合工业胶。这一操作被不少车主戏谑为“胶个朋友”。

但打胶并未解决根本问题,部分车主后续仍出现方向机主力系统失灵,甚至有车主在更换方向机后,车辆在未发生碰撞预警时却突然爆响。

在维权过程中,有车主认为小鹏汽车有“按闹分配”的嫌疑。

车主阿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已经投诉了三个月,但小鹏汽车“一直不给换,现在是没法瞒了,没办法了,并且现在已经预约到10月底了。”

《经济参考报》的调查报道还指出,有车主原本是“老实人”,直到其后来忍无可忍,“天天打电话骂(小鹏汽车),一骂就骂一小时,(小鹏汽车)一下就给我换了。”

此外,《经济参考报》8月21日的调查显示,面对车主,小鹏汽车除了偷偷打胶,还通过给部分车主OTA(远程在线升级)和赠送积分的方式,以此来消解维权舆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检索发现,9月以来,福特汽车(中国)、大众汽车(中国)等车企也发布了召回信息,但舆论关注度远低于小鹏。

究其原因,传统车企发展成熟,产品问题和召回模式更传统,召回事件通常引发的舆论声量较小,公众认知相对稳定。

例如,大众此次召回2024年款兰博基尼REVUELTO系列汽车,是因为“球形销可能未按照制造规范进行装配及紧固”;福特召回2020款进口林肯飞行家汽车,是因为“座椅约束系统紧固螺栓可能未正确拧紧”。这些召回很多涉及机械或燃油动力设置的更换或维修,用户更为熟悉,而且需要亲自到店,流程更“重”,感知上也更“正式”和“传统”。

但随着汽车行业迈向电智化,电子电气架构更复杂、“软件定义功能”增多,新势力车辆易出现新型电子硬件与软件故障。

比如这次小鹏P7+的“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和特斯拉在华上半年因电子电气系统缺陷累计召回超过120万辆车一样,都属于三电范畴。而今年小米SU7因“智能泊车辅助功能探测盲区”宣布召回3万辆,则属于软件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发生在自己爱车上的“新问题”相对更为陌生。而且新势力凭借远程OTA、软件更新来解决车辆问题,也更容易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

除此之外,新势力作为“高关注度新人”,新势力车企通常更注重在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其用户群体也相对更活跃于网络平台。公众对新势力车企的监管和关注度提高,其召回事件还可能会被视为新能源行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引发对整个行业质量和安全标准的讨论。

这一切都导致新势力的召回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容易引发舆论热议,这或许也是小鹏汽车之前迟迟没有宣布正式召回的原因。

丰田花了30年才建立“省油耐用”的用户信任,特斯拉用十多年赢得“低电耗、硬车身”的认可,均离不开一次次召回与问题的解决。

正如车主姚姚所说:“正视问题、及时召回是一切的前提,等到发现了问题以后再过好几个月才召回,是我不能容忍的。”显然,车企主动、负责任地召回并解决问题,远比隐瞒问题更能赢得长期信任。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亮亮、阿白和姚姚均为化名)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