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媒体
2025-08-27 23:55:57
(原标题:“并购狂人”华润医药换帅)
8月26日,华润医药 (03320.HK) 发布公告称,公司管理层出现重大调整。自当日起,陶然先生因个人其他工作安排,辞任执行董事及执行委员会成员;程杰先生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总裁,同时加入执行委员会及企业管治委员会;邓蓉女士辞任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
激进改革派上任
作为头部企业,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资料显示,新总裁程杰出生于1979年,现年46岁,目前为华润集团旗下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03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程杰自此加入华润三九,历任多个重要职务。比如,曾担任产品总监并主导999感冒灵市场开拓,将其打造成为了华润医药超级大单品。还担任过OTC 销售市场部总监,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专业品牌事业部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三九赛诺菲(深圳)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职务。
2022年1月,程杰自华润三九空降东阿阿胶担任总裁。2024年10月,程杰辞任东阿阿胶总裁,升任东阿阿胶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此期间,外界印象最深的是其对东阿阿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调整组织结构,精简人员,收入分配改革等降本增效措施可圈可点。不仅帮助东阿阿胶复方阿胶浆进入医保,还扭转了业绩颓势。
2023年和2024年,东阿阿胶营业收入分别为47.15亿元和59.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6%和25.57%;净利润分别为11.51亿元和1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5%和35.29%;扣非净利润10.83亿元和14.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70%和33.17%。
业内认为,程杰此次履行总裁一职,可能会对华润医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进一步提升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官网信息显示,华润医药主营业务包括创新研发、医药生产制造、商业流通服务和药品零售四部分。在商业流通领域,公司与国内外近万家医药生产企业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以北京为中心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营销网络,主要服务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药商业批发企业和零售药店。在制造领域,华润医药是国内重要的非处方药(OTC)制造商,公司生产制造的产品多达840个,产品组合丰富多样,涵盖化学药品、中药、生物制剂、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全面覆盖了心血管、消化道和新陈代谢、大容量静脉输注、儿科、呼吸系统、皮肤科以及血液制品、凝血障碍治疗及免疫类疾病治疗等广泛的治疗领域。旗下拥有“999”“东阿阿胶”“双鹤”“江中”“博雅生物”“紫竹”“南格尔”等多个在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8月26日,华润医药公布中期业绩显示,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1318.7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医药制造248亿元,医药分销1083亿元,药品零售55亿元。医药分销占比最高,达79.2%,其次是制药业务占总营收的16.6%,药品零售仅占4.2%。集团毛利润为215.1亿元,同比增长2.8%,整体毛利率为16.3%。净利润为人民币50.54亿元,同比下降8.8%。
近年来,华润医药在医药领域的并购动作频繁且精准,不断拓展和深化其在行业的布局。今年年内,华润医药将完成对天士力和南格尔科技的收购。还拟设立两支产业基金,开展创新孵化,重点布局战略新赛道,加强央地合作。不过,有着“并购狂人”之称的华润医药今年也开始卖资产了。
从华润三九、江中药业、昆药集团到东阿阿胶、天士力等标的看,华润医药几乎将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都揽入怀中,目前共有成员企业超过700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非处方药“一哥”。
然而,进入2025年,华润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机遇。从市场环境来看,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政策法规不断调整,如药品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对医药企业的成本控制和产品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业绩面看,去年开始,公司增收不增利情况明显。截至2024年末,华润医药总资产高达2578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576.73 亿元,同比增加4.77%;归母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减少13.06%;扣非归母净利润33.51 亿元,同比减少0.61%。
股价长期低迷
华润医药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不如其子公司。截至8月27日收盘,华润医药总市值仅为314.7亿港币,东阿阿胶329.7亿元,华润三九505.9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股价长期低迷,与该公司疯狂并购有关。自2023年起,华润集团已成功发起超10次外延式并购,覆盖化药、中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交易金额累计超200亿元。这也直接导致该公司负债率持续飙高,以及并购后遗症增加。
数据显示,2020年,华润医药总负债为1293亿元,2022年突破1500亿元大关,2023年总负债已经飙过1537亿元,2024年总负债进一步飙升至1597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增至1748亿元。负债率长期高达62%左右。
疯狂并购的另一个后遗症是,标的企业业绩不达标。比如,2021年华润医药收购了博雅生物,但是今年以来,已经开始挂牌转让全资子公司江西博雅欣和80%的股权,成交价1.58亿元。原因就是该公司持续亏损,据悉,博雅欣和已经连续亏损两年,2023年亏了5687.42万元,2024年又亏了3461.87万元。
8月21日晚间,博雅生物(300294.SZ)发布20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12.51%;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28.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36.0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6.72%。截至2025年6月30日,博雅生物商誉账面原值为11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28
证券时报
2025-08-28
证券时报
2025-08-28
证券时报
2025-08-28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中国基金报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