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19 19:59:45
(原标题:金风科技炼金有术:抓超级牛股,卡热门赛道,一年狂赚2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报道
近日,金风科技(002202.SZ)子公司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金风投控”)对参股公司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纬新材”,688585.SH)的密集减持操作引发二级市场关注。
7月至今,伴随上纬新材股价进入大幅上涨通道,作为其股东的金风投控开启减持进程。根据公开信息梳理,过去两个月内,金风投控累计减持上纬新材股份163.28万股。保守估算,减持套现金额已逾亿元。
此举揭示了金风科技在核心风电装备制造主业之外日益彰显的资本布局能力。依据金风投控2024年年报披露,其全年实现投资收益高达19.62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该投资收益规模已超过金风科技同期所创造的18.6亿元净利润。
资深投资人士屈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上市公司投资股市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通过市值管理等方式提升投资者信心,也可以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对冲行业风险。
过去多年,上纬新材(688585.SH)是资本市场沉默的配角。
这家主营新型复合材料的企业,2020年上市时总市值仅10.04亿元,擦着科创板10亿市值门槛底线惊险上市。
上市近五年间,市值长期徘徊于30亿的形象,让上纬新材在资本市场中从未“上桌”。
转折点出现在7月初的一纸公告:明星机器人公司智元机器人将以21亿元代价入主上纬新材。
智元机器人崛起的速度与其带来的资本热度同样惊人。
这家成立仅两年半的机器人企业已拿下13轮融资,身后站着高瓴创投、鼎晖投资、红杉中国、比亚迪等顶级资方。
其创始团队包括科技圈知名KOL“稚晖君”彭志辉,技术布局覆盖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到具身基座大模型的全栈能力。
当明星独角兽瞄准冷门股,资本市场瞬间爆发。
抛开争议不谈,二级市场数据足以佐证本次交易的影响力。
在此后12个交易日里,上纬新材股价经历30天连涨,一度冲上此前15倍股价,引爆板块行情。
上纬新材股价狂飙,金风科技“闷声发财”。值得一提的是,上纬新材持股5%以上股东金风投控,是A+H上市公司金风科技的全资子公司。
早在5月21日,智元机器人现身前夕,金风投控便发布了减持计划,拟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210.0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3%。
上纬新材公告显示,金风投控计划在6月13日至9月12日期间,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403.36万股,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806.72万股。
8月12日晚,上纬新材公告称,自2025年7月9日至本公告披露日,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金风投控”)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58.44万股,持股比例降至5.00%。
此外,金风投控与致远新创合伙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协议转让4.40%股份目前尚待上海证券交易所确认并办理过户手续。
截至8月13日,金风投控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上市公司股份163.28 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0.4%。
盘面上,7月9日至8月12日上纬新材股价上涨992.54%。同期,金风投控开始密集减持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公开资料显示,金风投控的持股源自上纬新材上市时获取。而该公司当初发行价格仅为2.49元/股。而截至8月19日收盘,上纬新材报85.65元/股。
而在原计划减持的1210.09万股中,金风投控完成减持不过百万股。后续账面浮盈能否切实转化为财务收入,仍需观察。
对上纬新材的投资并非孤例。
过去多年内,金风科技通过旗下投资平台,逐步构建出横跨新能源、装备制造、农林牧渔多个领域的商业投资版图。
天眼查显示,金风科技对外直接、间接投资中包括A+H股企业中国中车旗下株洲中车、港股企业金力永磁、储能黑马厦门海辰、A股企业海通发展、刚刚过会的IPO企业德力佳、专攻新能源汽车、氢能等产业核心零部件的A股企业金帝股份等。
此外,在金风投控的对外投资名单中,还有新三板公司欧伏电气、A股企业上纬新材、IPO企业牧镭激光等。
梳理其投资图谱可见,金风科技近年重点布局方向均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及当下热门的新兴产业领域。其中包括风电产业链上的核心零部件、智能运维技术、以及新兴材料等关键环节。
行业人士分析,金风科技投资“同行”产业链的逻辑之一,在于构筑企业防火墙。在整机价格白热化的阶段,产业链协同效能成为关键利润调节阀。
聚焦财务层面而言,投资收益也已经成为金风科技营收的关键支撑。
据金风科技财报显示,2024年末该公司持仓市值高达17.54亿元。金风科技同期投资收益达到了19.62亿元,超过公司当年18.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此番金风科技聚焦资本市场的减持动作,也折射出当下A股市场的活跃氛围。2025年以来,上证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已超1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主要指数同样持续上行。
二级市场持续回暖引发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7家A股公司公告将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其中利欧股份以30亿元额度居首,方大炭素、七匹狼等7家企业计划投入金额均超1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52家参与公司2024年实现盈利,但其中2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盈亏图谱折射出高风险属性。比如七匹狼2024年证券投资收益达2.36亿元,成功对冲主营业务60.86%的利润下滑,推动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5.35%。
但另一面方大炭素近三年证券投资累计亏损超7000万元,连续两年盈利腰斩。
当主营业务承压与证券投资冲动形成共振,这场百亿资金盛宴的背后,风险与机遇的天平正在剧烈摇摆。
屈放指出,上市公司需防范因投资资本市场影响正常的经营现金流,同时需注意炒股的潜在风险,如市值波动,潜在舆论风险,关联交易风险等。如果上市公司过度倾向炒股,会导致投资者认为其忽视主营业务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智通财经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