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19 21:46:46
(原标题:“Agent大战”,单个智能体已成“过去式”)
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记者吴佳芸、记者孔海丽
“AI Agent元年”已至,各类Agent产品迎来集中爆发。从Manus、Coze等通用Agent平台,到Lovart、Skywork等垂直领域 Agent,能够自主拆解任务、规划执行、具备记忆与协作能力的智能体,成为行业焦点。
但其实,时间推进到8月份,随着百度、阿里、腾讯、字节、360等互联网大厂的密集布局,智能体市场已从“单兵作战”进入“协同作战”新阶段。
8月18日,百度文库联合百度网盘发布了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2.0,支持超100个Agent同时干活,并且过程可干预,结果可追溯。
用户对AI Agent的期待不再是工具或助手,而是希望它能理解需求、分解任务并协调执行,完成PPT制作、代码编程,甚至高考志愿填报的复杂决策场景。会干活的Agent,需要具备规划、记忆和工具使用三个功能,以满足用户的端到端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一个通用Agent往往难以同时精通AI绘图、编程、PPT制作等跨领域技能,不同任务的执行流程和工具也大相径庭。这导致单Agent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效率不足、结果准确性不高,常常出现“描述难、结果差”的痛点。
百度方面表示,由多个专业化Agent组成的Multi-Agent(多智能体)协同系统,就像一个AI“项目组”,不仅能发挥单个 Agent 的专长,还可通过协同提升整体效率与质量。
在Multi-Agent架构下,复杂问题被拆分为子任务,再由多个专业Agent分工处理,最终实现系统性交付。
效率方面,GenFlow2.0最快可在3分钟内并行完成超过5项复杂任务,如PPT制作、视频绘本创作、代码编写、网站搭建、小游戏开发等多模态任务。
据透露,GenFlow2.0和百度生态资源是联动的,整合百度文库共14亿条公域数据,并经用户授权接入网盘私域数据,以搭建用户记忆库,交付个性化结果。
要注意到,AI产业真正要出售的不是工具概念,而是最终成果。
多智能体在处理复杂和动态任务方面优势明显。例如,在软件开发领域,多个智能体分别扮演产品经理、UI设计师、开发、测试、部署等不同角色,从而将一个复杂的软件项目拆解成多个子任务,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在工业制造领域,原料供应、加工、装配、检测等每个环节都可以视为一个智能体,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收集生产数据,并通过网络通信进行信息共享,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025年被称为“智能体爆发年”。据公开数据统计,仅上半年就有超过50款智能体产品密集发布。字节跳动的扣子空间支持飞书、高德地图等14种插件调用;360的“多智能体蜂群”,被周鸿祎称为生产力迈入“成果交付时代”的关键节点。
IDC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27年,60%的大型企业会采用协作型智能体系统,将业务流程效率提升50%以上。
大厂的押注,从AI大模型,到智能体,再到智能体协作,背后不止考验战略定力,也考验技术实力。如今仍是AI变革的早期,战局仍然需要时间才能明朗起来。
观点
2025-08-19
观点
2025-08-19
观点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观点
2025-08-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