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5-07 10:08:14
(原标题:美国医药关税分析)
网页链接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5月5日签署行政令,要求缩短国内制药厂审批时间并简化FDA审查流程,同时计划未来两周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以推动本土药品制造业回流;百时美施贵宝随即宣布未来五年将在美投资400亿美元用于研发和国内生产,而印度太阳制药、瑞迪博士等药企因依赖对美出口(2024年占其药品出口额31%)股价应声下跌1%-2.7%
分析:
- 短期避险:关注原料药龙头(如华海药业、新和成)及国产替代器械企业(迈瑞医疗、联影医疗)。
- 长期布局:聚焦创新药出海(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及技术壁垒高的CXO企业(药明生物、康龙化成)。
$信达生物(01801)$ $百济神州(06160)$ $荣昌生物(09995)$
#美国关税政策#
- 风险提示:若美国扩大关税范围至生物制品或加强FDA审查,可能压制行业估值。
1. 政策推进现状
- 调查启动:特朗普政府已于2025年4月启动对药品的“232条款”国家安全调查,覆盖成品药、原料药及关键成分,调查结果预计在270天内(约2025年9月)公布。
- 税率预期:若关税落地,税率可能在25%-200%之间(PhRMA游说组织测算),但实际执行可能分阶段推进(如先对中间体加税)。
- 豁免可能性:美国约90%的医药产品(包括化药制剂、疫苗、生物制品)已被纳入豁免清单,但原料药(如布洛芬、肝素)和部分辅料可能被排除。
2. 落地障碍
- 供应链转移难度:美国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中国占40%以上),本土重建产能需5-10年且成本高昂(单厂投资超20亿美元)。
- 药企反对:礼来、罗氏等跨国药企已联合游说,强调关税将推高药价(预计美国药价上涨12.9%)并导致药品短缺。
- 政策矛盾:关税目标与《通胀削减法案》的药价削减政策冲突,可能加剧联邦医疗开支压力。
结论:关税短期内落地概率较高(60%),但可能以“分阶段、有限范围”形式实施(如针对特定原料药),全面加税可能性较低。
1. 直接影响有限
- 出口结构差异:中国创新药主要通过License-out(对外授权)模式出海(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信达生物的PD-1),不涉及商品出口,因此不受关税直接影响。
- 原料药依赖度低:中国对美出口医药产品中,原料药占比不足20%,且美国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度高达40%以上,关税可能倒逼美国药企与中国供应商重新谈判。
2. 间接风险与机遇
- 供应链压力:若美国对中间体加税(如青霉素、肝素),中国原料药企业可能面临成本上升,但可通过墨西哥、欧洲建厂规避(如药明康德“墨西哥跳板计划”)。
- 技术协作受阻:中美联合研发项目数量已从2021年的287项降至2023年的89项,关税可能进一步抑制跨境技术合作(如CAR-T、基因疗法)。
- 国产替代加速:美国关税政策或推动中国仿制药、医疗器械国产化(如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天坛生物、迈瑞医疗等企业有望受益。
3. 长期竞争格局
- 创新药出海门槛提高:美国可能加强FDA审查(如提高临床数据要求),中国药企需提前布局多中心临床试验。
- 地缘政治对冲:中国药企加速布局“一带一路”市场(如东盟、中东),通过区域合作分散风险。
1. 供应链调整
- 产能转移:药明康德、凯莱英等在墨西哥、欧洲建厂,规避关税风险。
- 多元化布局:华海药业、普洛药业拓展印度、东南亚市场,分散出口依赖。
2. 技术升级
- 合成生物学: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减少传统原料需求(如Ginkgo Bioworks的酵母菌生产青蒿素)。
- 连续化生产(CMC):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对人工成本的依赖。
3. 政策博弈
- 游说与豁免申请:通过行业协会推动FDA对关键原料药豁免关税。
- 反制措施:关注中国对美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产品的对等反制清单。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调查文件、PhRMA行业报告、国泰君安证券、东吴证券。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开信息,政策实际落地可能受多方博弈影响。
雪球
2025-05-08
雪球
2025-05-08
雪球
2025-05-08
雪球
2025-05-08
雪球
2025-05-08
雪球
2025-05-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