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西安银行内升破局!九年副手张成喆转正行长,曾光晋升唯一行助

来源:机构之家

2025-07-30 12:17:00

(原标题:西安银行内升破局!九年副手张成喆转正行长,曾光晋升唯一行助)

【来源:机构之家】

历经行长职位空缺一年多、市场化外聘行长助理辞任等多窘境,西安银行(600928.SH)现选择通过内部晋升方式,补足其高管队伍。

7月29日晚间,该行公布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议,同意聘任张成喆为行长,自监管部门核准之后开始履职。这位一度被公布拟任市属企业正职的银行高管,最终去向落定于现单位行长一职,既在市场预期范围之内,也在情理之中。

图片系西安银行公告聘任张成喆为行长

与此同时,董事会决议还通过聘任曾光为行长助理。曾光现任西安银行首席审贷官,在次轮任命之后,一跃至核心高管圈。

这或许也是原市场化选聘行长助理王星辞任,留下的机会:这位上海电气金融集团背景高管,从东部沿海远赴西安银行就任,但仅两年即辞任。西安银行现选择内部晋升曾光为行助,或预示着其基于现实情况的微妙选择变化。

图片系西安银行公告聘任曾光为行长助理

老将张成喆肩担行长重任,曾光晋升为唯一行助

张成喆为西安银行管理层中为数不多的“老面孔”,任职副行长时长近9年,在西安银行管理层更迭中宛如“定海神针”。他历任于该行多岗位和内外勤,积累了丰富的业务和管理验,可谓该行内部培养的“多面手”之一。

图片系西安银行拟任行长张成喆

现年58岁的张成喆,与西安银行的缘分始于30多年前,在西安市商业银行(西安银行前身)开启他的银行业生涯:历任钟楼支行办公室主任,城北支行副总经理、城东支行总经理等职位。此后,他在总行部门担任要职:历任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等。此后,张成喆调任西安银行碑林支行总经理,并于两年后升任至西安银行宝鸡分行行长。2016年8月,张成喆开始肩担副行长一职,正式跨入西安银行核心管理层,并于2022年5月董事会换届中获得连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董事会决议之中,张成喆还被选举为副董事长。这一职位在西安银行过往任命中,并不多见,可见该行对这位内部老将的器重。从银行副董事长职位设置来看,往往由股东方派驻或由行长兼任。这也意味着,张成喆在行内权力进一步增强。

图片系西安银行公告副董事长人选

此次选聘的行长助理曾光,则拥有深厚的交通银行背景。现年49岁的他,历任交行西安分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公司科科长、行长助理,陕西省分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副行长,陕西省分行东开发区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行长,陕西省分行高新支行行长,陕西省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授信审批部总经理。此后,曾光加入西安银行,现任该行首席审贷官。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银行曾于2023年3月通过市场化招聘引入行长助理王星(原上海电气金融集团高管),一同的还有副行长管辉(原江南农商行高管),但两人均在今年5月离职,留给市场一团谜团,猜测或为薪酬竞争力不足、外聘高管难以适合等原因。

目前来看,西安银行形成以梁邦海为董事长,“一正二副一行助”的行长架构,包括此轮新聘行长张成喆及行长助理曾光,以及两位副行长刘强、赫勇,新高管团队日趋成型。

风险暴露,盈利增长缓慢

从西安银行近几年经营表现来看,演绎着收入、利润表现并不匹配的特性。例如,从过去的2023年、2024年来看,该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7%、13.8%至72.1亿、81.9亿;然而,同期净利润却分别仅增1.6%、3.9%至24.6亿、25.6亿,增速大幅低于收入表现。甚至在2022年,在西安银行收入同比下降8.8%的同时,净利润更是下降高达13.6%,降幅超出收入表现4.8pct。

从今年一季度,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同比增长8.1%;然而,盈利表现仍为拖累:同期净利润仅增长4.3%,至7.1亿。

图片系西安银行近几年收入和利润增速表现

资料来源:wind

这背后与该行在近几年不良资产暴露中,信用成本抬升息息相关:风险端逐渐演化为成本端,侵蚀该行的盈利表现。2022年至2024年,西安银行不良率从1.25%大幅上升至1.72%,历经短短两年时间47BP;不良贷款余额则从23.8亿上升至40.8亿,更是近乎翻倍。今年一季度,该行不良率为1.61%,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高水平,而不良贷款余额则增长至43.1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该行不得不加大拨备计提:拨备计提在收入中在占比从2022年的32.0%上升至2024年的44.9%,今年一季度,依旧保持在43.9%的高位。

图片系西安银行拨备计提占比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在期间,关注类贷款还短暂充当“蓄水池”作用,在2023年不良率上升至1.35%的同时,其关注类贷款占比更是从2.43%大幅上升至4.37%,直到后续才逐渐回落。截止今年一季度末,该行关注类贷款为2.09%,但仍高于同期不良率表现。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