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维安股份与经销商大客户及其实控人关系引关注

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陈刚

2025-01-17 22:36:00

(原标题:维安股份与经销商大客户及其实控人关系引关注)

上海维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安股份”)是一家主要从事电路保护产品、功率控制产品的电子元器件企业,产品应用于工业与物联网、汽车、新能源、网络通信以及消费类电子等领域。

拟沪市主板上市的维安股份,2020年来业绩持续稳定增长,但增速不断放缓,而且过往业绩似乎存在数年增长后突然下降,再增长数年又收窄的特征。

《大众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一直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维安股份,报告期内的经销商大客户有值得注意之处。一家两次跻身前五大经销商客户的企业,公司每年向其销售数千万元,但近两年的企业年报显示,该企业参保人数只有2、3人(含子公司)。而且,该经销商大客户唯一股东曾投资过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其余3名股东与维安股份曾经的员工、股东甚至目前的高管同名同姓,这家经销商大客户及其实控人与公司的关系引人关注。

过往业绩这个“特征”有点明显

维安股份近几年业绩整体增长不错。报告期内的2020—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84亿元、11.53亿元和11.88亿元,2021年增长超过47%,但2022年增速大幅放缓;同期盈利走势类似,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67.46万元、1.26亿元和1.27亿元,2021年增超66%之后,2022年微增0.70%。

值得一提的是,梳理公司可查阅数据的过往多年营收情况发现,维安股份似乎存在一个“特征”——数年增长后会突然下降甚至大幅滑坡,再增长数年后又萎缩甚至大降。

维安股份2013年营收较2012年下降后,连续两年增长较好,到2015年达到3.77亿元。2016年时,公司营收增长态势结束,转为下降17%以上,3.11亿元的营收还不如2012年的3.25亿元。

2017年,维安股份营收重拾增势,大增35.51%后达到4.22亿元,2018年继续两位数增长达到5.16亿元。但到了2019年,公司营收突然大降近28%至3.72亿元,又回到2015年的水平。

2020年,公司营收暴增超过110%,2021年继续大增47%以上,但2022年的营收增幅猛然收窄至3.08%。

维安股份早年的盈利走势虽然没有营收这般明显,但大体类似。201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近16%至4443.39万元,然后小幅增长或维持到2015年;2016年至2017年持续较好增长后达到5458.34万元,2018年又明显滑坡回到4200万元水平,比2012年几乎少了1000万元,2019年则基本维持了2018年的水平。到了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突然猛增近80%,2021年继续大增66%以上,2022年增幅骤然收窄至0.70%。

此外,维安股份在最新相关回复中披露了2023年业绩,营收为12.52亿元、同比增长5.39%,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4.27%。以此来看,公司近几年业绩表现更为稳定,但增长出现放缓的态势也很明显。

深交所也关注到了维安股份的经营业绩稳定性问题,指出报告期内(即2020—2022年)消费类电子领域是公司产品的重要下游应用领域之一,而2022年年初以来,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开始萎缩,要求公司结合下游应用领域变动情况等,说明公司产品市场空间是否存在萎缩的风险以及经营业绩是否稳定。

维安股份对深交所相关问询进行了详细回复,并披露了2023年营收、净利润以及主营产品分领域收入、在手订单等数据。可以看到的是,公司截至2023年12月底的在手订单金额为2.07亿元,较2022年底的2.77亿元减少逾25%。

结合公司2023年6月底的在手订单金额2.18亿元,以及2023年9月底的在手订单金额2.07亿元,显示公司2023年下半年的新增订单情况可能并不乐观。

维安股份对于2023年在手订单金额下滑的解释是:“主要系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下游应用领域客户对公司的产品需求增速有所放缓,自2022年年初以来,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开始萎缩,下游客户普遍以去库存、消化现有留存订单为主,进而对公司在手订单量造成一定影响。”

但公司称:“在手订单金额总体维持在2亿元以上的较高水平,随着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的维稳及逐渐回暖,预计未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将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大客户参保人数与经销金额匹配度存疑

维安股份在销售上一直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的主营收入中,经销收入占比分别达到59.09%、69.60%和68.40%,整体增长。从2020—2022年的公司前五大客户来看,经销商大客户始终过半。

不过,公司未在招股书中披露经销商主要客户。譬如,在公司披露的前五大应收账款客户中,2020年、2022年应收账款均超过700万元的上海聚冠工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聚冠”),未出现在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上海聚冠正是维安股份的重要经销商客户。根据相关回复,上海聚冠在2021年、2023年均是公司第四大经销商客户,公司分别向其销售2788.76万元和4020.36万元,2023年金额与第三大经销商客户相比,差额不到7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企查查查询到的信息显示,上海聚冠提交的企业年报中参保人数方面,2023年为2人、2022年为1人、2021年为8人、2020年为3人(见图一)。上海聚冠只有一家2019年成立的子公司,其提交的企业年报显示,2021—2023年参保人数均为1人(见图二)。此外,上海聚冠唯一股东尹永峰持股40%的上海基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1—2023年的企业年报显示,参保人数都是0人,该企业目前在进行简易注销。

维安股份其他能查询到参保人数的经销商大客户中,企业年报显示的参保人数均与上海聚冠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深圳市立川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来还一直稳居公司前五大客户,其企业年报显示2023年参保人数为51人,2019年达到45人。再如,始终稳居公司第一大客户的达亚电子,企业年报显示2022年、2023年参保人数分别为68人和99人。

还有,2021年经销金额低于上海聚冠的顺百科技,企业年报显示,2023年参保人数为26人。2023年经销金额低于上海聚冠的深圳市衡喻丰华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企业年报显示参保人数为18人。2022年位列第四、经销金额为3452.52万元的富临通,2023年企业年报显示参保人数为67人。

经销商大客户实控人投资企业股东引关注

除了企业年报显示的参保人数与公司对之销售金额匹配度令人注意,上海聚冠的唯一股东尹永峰与维安股份及高管的交集乃至关系,可能更值得关注。

上海聚冠的唯一股东尹永峰曾投资过名叫上海聚安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聚安”)的企业。通过企查查查询到的工商信息显示,该企业2001年11月成立,目前已注销,但工商信息未显示上海聚安的注销时间。

上海聚安存续期间,尹永峰持股25%,其余3名股东王军、侯李明、杨兆国分别持股25%;此外,尹永峰担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王军、侯李明担任副总经理,杨兆国为监事(见图三)。

值得一提的是,维安股份目前的法定代表人、董事兼总经理,姓名是王军。

巧合之处还有: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彼时名为上海维安热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维安股份,于2002年成立、目前已吊销的深圳分公司的负责人,姓名也是杨兆国(见图四)。

事实上,维安股份招股书显示,上海维安热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人为杨兆国,2002年10月28日成立,目前已吊销(见图五)。

此外,公司招股书披露:“1998年10月28日,维安热电(公司前身)召开董事会,同意将材料所10.00%股权以50.00万元价格转让给公司职工。由于本次股权激励实施时尚未确定最终的激励人员名单,为使股权激励能够正常实施,由主要创始股东之一、时任董事、总工程师潘昂代为持有该部分股权。”

公司该次股权激励的分配实施过程具体为:“1998年盛建民等17人获得合计28.50万元的股权;1999年王军等4人获得合计4万元的股权。后历经增资及股份制改制,公司股本变更为3000.00万股。股权激励期间因前述已激励对象中5人离职,其股权激励份额予以收回。2006年陈凯华等16人获得合计131.78万股的股权激励份额。至此,由潘昂于1998年起代为持有的50.00万元对应的股权(股份数量此时已变更为280.37万股)已全部分配给23名职工股东。”

维安股份披露的彼时23名职工股东名单及所获分配股份中(见图六),杨兆国持有25.02万股、侯李明持有16.00万股、王军持有16.01万股。

维安股份在招股书之外的其他处信披显示,2007年8月9日,杨兆国曾将所持公司10万股股份转让给公司其他股东。

这意味着,维安股份早年员工、股东中的杨兆国和侯李明以及目前高管、股东王军,与公司经销商大客户上海聚冠唯一股东投资企业上海聚安的股东、主要人员王军、侯李明、杨兆国,都碰巧同名同姓。 记者 陈刚

图一:上海聚冠2023年企业年报企查查截图

图二:上海聚冠唯一子公司2023年企业年报企查查截图

图三:上海聚安工商信息企查查截图

图四:维安股份曾经的深圳分公司企查查截图

图五:维安股份招股书分支机构截图

图六:维安股份招股书1998年股权激励截图


大众证券报

2025-01-22

大众证券报

2025-01-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