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航亚科技(688510)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1 23:05:21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航亚科技(68851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行业

    a)国际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

    全球航空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并保持增长趋势,其中亚太等新兴市场的航空运输需求增长迅速。空客公司预计,未来20年的客运量将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到2044年行业将需要大约43400架新飞机交付,包括34250架单通道飞机和9170架宽体飞机。航空运输需求增长带动了发动机市场的规模扩张,国际商用航空发动机行业正处于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关键阶段。根据CFM国际的预测,目前搭载Leap发动机的机队规模接近8000台,交付增速快,逐渐上升的后市场维修需求旺盛。

    然而,行业面临着严峻的供应挑战,主要飞机制造商积压订单处历史高位,截至2025年上半年,波音、空客分别积压订单6590架、8742架,合计15332架次。波音2025年上半年总交付量达到280架;空客2025年上半年则交付306架。同时,全球主要发动机制造商均表示存在供应瓶颈,产能受全球供应链影响仍未完全恢复,防务领域的竞争性扩张又进一步挤占民用发动机供应链产能。

    这种供需失衡导致产能与订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错配日益凸显,零部件短缺及国际贸易环境加剧全球民航供应链效率下行。在此背景下,国际主要发动机制造商正积极调整供应链策略,加强对中国产业链的培育和开发力度,这将有利于公司深化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为未来市场份额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低成本航空公司和短途航线的快速增长,使得窄体机(如波音737和空客A320)配载的Leap系列发动机成为市场主导机型。基于公司与赛峰集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公司在Leap系列发动机增压级叶片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在宽体机方面,历史上商用宽体发动机累计飞行小时数增速最快的GENX系列发动机(配载于波音787等),成为GE航空航天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高推力发动机,目前已有超3600台发动机在役及储备订单,公司已完成GENX发动机项目的研制,上半年仍然稳定交付;GE90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全球现役大型飞机上(如波音777),公司已成功导入相关项目并已逐步量产;空客A350系列飞机的机队规模不断增长,并带来多台TRENTXWB发动机交付量,公司在此机型上的压气机叶片项目已转入量产。

    b)国内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

    我国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涉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法规,对航空和燃气轮机工业的重视极大地刺激了行业的发展,两机专项、飞发分离、“双碳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等为“两机”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中国商飞为代表的民机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C919大飞机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国产大飞机实现研发、制造、取证、投运的“全面贯通”后,客机订单数量不断增加,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逐步扩大,随着计划取得适航许可的时间节点的临近,国产航空发动机CJ1000的研发验证工作正在提速。

    从防务类航空发动机板块来看,需求主要来自于国防装备的生产研发及维护,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竞争以及发动机改装和更换计划是防务类航空发动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新机型的定型批产和后续列装,进一步刺激对应发动机零部件需求,国产防务航空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从燃气轮机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行业发展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目前我国燃气轮机的国产化率还较低,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燃气轮机制造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其中,中小型燃气轮机应用范围广,市场占有率高,是未来燃机发展的主要方向。据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30年前我国累计新增发电用燃气轮机中,中小型燃气轮机的数量占比约为75%;价值量占比约为30%。

    2.医疗骨科植入锻件行业

    骨科关节植入物(人工关节)的作用是替代身体中已经受损或退化的关节,以恢复其正常功能。预计到2030年,全球骨科植入物市场将保持年均5%-7%的增长率,亚太、拉美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现阶段,国内外下游骨科关节业务整体呈现温和增长。集采环境下,国内头部骨科医疗公司格局稳定,行业加速向头部优势企业集中,威高和大博等寡头地位更加明显,率先实现高速增长,中国骨科人工关节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行业有着较大的升级空间和发展潜力;根据2024年的业绩表现,海外头部医疗公司的骨科业务都呈现正增长,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定。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专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关键零部件及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1、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领域

    在航空发动机业务方面,公司已成为法国赛峰、中国航发、美国GE、英国RR等国内外主流航空发动机厂商及国内发动机设计院所的供应商;在燃气轮机业务方面,已成为美国GE、中国航发燃机、龙江广瀚、管网集团等国内外主流燃气轮机公司的供应商。

    公司具备直接供货所需的资质,在“两机”产业链中属于成品零部件供应商,处于产业链的中游,直接向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整机制造商销售关键零部件,上游包括原材料、铸锻件及毛坯件以及辅助材料、加工设备供应商。

    2、医疗骨科关节领域

    公司医疗关节植入锻件是骨科人工关节的半成品工件,客户采购后进行一系列加工及人体植入适应性医疗表面处理,最终形成能植入于人体的医疗骨科关节。由于医疗骨科植入锻件与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在材料及锻造环节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上相近,因此,公司依托先进的航空锻造技术与工程实力进入医疗骨科植入物锻件领域,主要产品包括人工髋关节-股骨柄、人工髋关节-髋臼杯、人工膝关节-胫骨托以及人工创伤类-骨板等。

    (三)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工艺设计、特性验证和产品生产。公司需要通过航空及医疗的质量体系认证,取得客户的供应商资质、特种工艺资质等认证后,才能正式向客户提供产品并批量供货。

    2、采购模式

    公司由采购部统一对外采购,主要包括:金属棒料、盘件及机匣毛坯件、成附件、工装、辅料以及工序外协服务等。对于金属棒料及毛坯件等主要原材料,公司需从客户(主要为赛峰、GE航空、罗罗等)认定的合格供应商处采购棒材原材料,按照“以产定购”的原则,对质量、价格等因素综合比较后在相关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具有自主性。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由制造部门根据市场部门的订单提出领料申请并组织生产。制造部门根据工程技术部门所形成的工艺规程定岗、定机、定人进行生产。除公司自行生产外,基于产能、经济因素等考虑,公司将部分粗铣、线切割等粗加工工序以及等离子喷涂等特种工艺采用工序外协模式生产。

    4、研发模式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为主的研发模式。由技术中心负责科研项目的统一管理、由项目经理向技术中心提出立项申请、由科技委负责项目批准。具体研发项目的实施则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开展,技术中心对科研项目进行定期检查。科研项目研发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需及时完成《科研项目验收报告》,提交技术中心组织评审验收。产品的工艺研发,须严格按照产品研发体系要求,开展产品策划、工艺试验、工艺评审、产品测试、首件鉴定、质量评审等相关工作。产品工艺研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试制阶段、先锋批阶段与样件批认证阶段,并在批产后持续进行工艺改进、迭代提升。其中,试制阶段针对关键工艺工序开展工艺试验并验证,解决设计符合性问题,并确保验证后零件符合设计特性要求;先锋批阶段将通过对关键工序进行制程能力(CPK)评估,验证工艺稳定性和可靠性,精准核算工艺成本;样件批阶段将由客户对产品进行符合性验证,对工艺及关键工序进行固化,以实现后续产业化批量生产。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是公司产品全面进入产业化的关键之年,公司进一步推动战略落地与执行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937.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7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121.27万元,同比下降8.92%;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249.98万元,同比增长6.64%。

    (一)业务综述

    上半年,公司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7%。

    国际业务方面,受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际客户基于供应链稳定与优化考量,正系统推进全球采购战略布局调整,中国市场完备的产业生态与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正日益成为国际客户全球采购战略的重要支点,航亚与国际客户的合作粘性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公司在赛峰集团年度供应商大会上获得“最佳绩效供应商”奖项,同时与赛峰集团各业务单元开展了多次不同层级的业务考察与交流。通过深化技术对接与产能协同,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显著增强,合作边界持续拓宽,产品从压气机叶片向转动件结构件扩张。由此,公司在赛峰业务上形成了兼具稳健性与成长性的业务结构:GE9X等叶片新产品业务研发或量产爬坡进展顺利;稳定份额的LEAP、CFM56、GENX等叶片业务依托客户需求,稳定产出均衡交付;转动件结构件等战略新兴业务下半年陆续进入研发阶段。

    罗罗业务方面,已完成开发的叶片项目实现供货量稳步提升;在研叶片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雅典娜环形件业务今年实现稳定交付;同时,基于叶片和环形件业务的优异交付表现,公司高层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正逐步探索其他转动件结构件类业务的合作开发,以进一步丰富业务布局。GE客户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压气机叶片项目合作保持稳定。

    国内业务方面,在宏观环境变化及“两机”专项政策不断加码的背景下,国内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外部驱动力与内生增长动能同步增强,长期发展前景明确。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聚焦战略客户需求,目前核心客户业务占比超过80%;聚焦批产,产品种类大幅降低,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公司持续增强专业化产品线的运营效能,在叶片专业化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整体叶盘产业化。受益于产能及交付能力的提升,叠加下游市场需求端放量,公司此部分业务实现同步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国内发动机零部件业务同比增长44.26%。

    上半年,公司医疗骨科关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83%。

    国际业务方面,公司与两家国际领先医疗器械制造商达成长期战略合作,相关项目已进入商务报价磋商或产品研发实施阶段,此两项国际合作将为公司医疗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为未来国际市场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国内业务方面,医疗集中采购对于供应链的扰动影响减弱,公司聚焦国内头部客户需求,实施了系统化市场策略,在产品质量升级、技术创新突破、价格体系优化及差异化服务体系构建等关键维度进行了部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专业化能力提升

    产能进阶方面,上半年,公司结合产品具体分类分族,继续优化并推进产线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完成叶片锻造工序第二代自动化迭代及定型,为实现公司锻造工序自动化全覆盖奠定基础;叶片外贸专线机加工柔性线进入试运行;压气机整体叶盘柔性智能化生产线稳定使用;顺应新材料、新技术的行业革新浪潮,公司高质量规划建设新型材料专业化加工能力,上半年,公司新型材料研发产线正式投产。

    智转数改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依托专业咨询机构,在与核心业务流程高度契合的信息化业务架构基础上,继续推进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MES(制造执行系统)升级。通过持续打造多系统间的深度集成机制,努力提升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协同水平,为企业运营效益的持续增长提供动能。下半年,公司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

    管理挖潜方面,上半年,公司持续深化专业化战略,从技术、质量、运营能力等多维度提升,充分激发两级队伍积极性,推动经营质量持续稳定提升,具体经营举措及成果详见公司于同日披露的《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中“一、提升经营质量”之“3.优化运营管理”。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努力实现组织从业务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致力专业化能力建设,持续推动产品专业化目标达成,以组织转型的战略导向、精益科学的管理思路、信息化数字化的创新工具,共同推动公司的系统性建设与经济效益新突破。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具备工艺技术优势。公司所采用的的精锻工艺,是现代国际主流航空涡扇发动机制造商普遍采用的压气机叶片制造工艺。通过多年深耕,公司突破了精锻变形控制、前后缘尺寸控制、组织性能控制、表面完整性控制等关键技术,获得了国际主流客户的认可。同时,公司掌握了不同材料规范在制造各类叶片、整体叶盘、机匣、涡轮盘等零部件的先进工程制造技术以及各类特种工艺,形成了丰富的工程技术能力,掌握了模具逆向设计及逆向制造、叶片前后缘自适应抛修、复杂曲面快速测量等多项核心技术,并掌握了涉及热处理、化学工艺、表面强化等20余种特种工艺技术。公司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科研攻关任务,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具备品牌与客户优势。公司是全球主流的发动机制造企业和医疗骨科植入器械生产企业的合格供应商,产品品质与供货能力获得国内外主机厂商的广泛认可。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领域,公司客户覆盖了赛峰、GE航空、罗罗、中国航发集团等国内外主流航空发动机厂商或国内发动机设计所,并与国内外知名的燃气轮机用户建立合作意向。在医疗骨科关节领域,公司是强生医疗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合格供应商,同时也是施乐辉、威高骨科、爱康医疗等国内外知名的医疗器械厂商的合格供应商。公司稳定可靠的产品品质、工艺、交期、服务响应能力等得到了行业主要客户广泛认可,与客户形成了较强的合作粘性和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同时,公司与客户的深入合作关系也保证了公司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情况及设计、制造需求,提早针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针对性的布局及储备。

    具备供应商及体系认证优势。公司均通过了两个业务领域主要客户的供应商资格认证;在质量体系认证方面,取得了BSI(英国标准协会)ISO13485医疗质量管理体系、BV(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AS9100D叶片制造、转动件及结构件精密加工认证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特种工艺认证方面:公司的热处理、化学处理、无损检测、表面强化、金属材料制造(锻造)等五大类特种工艺已取得NADCAP认证,同时也取得了客户的专项特种工艺认证,已满足国际航空领域特种工艺的质量要求。供应商资格认证、质量体系及特种工艺认证等多种认证构成了公司重要竞争优势之一。

    具备生产效率优势及快速反应能力。公司通过持续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实现智能制造和精益制造,以提升生产效率。公司通过将自动化制造、数字化与检测技术相结合,与良好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绑定,完成车间生产流程、MES智能制造系统以及质量控制体系的高度集成,实现排产自动化、产能智能化分析、流程无纸化等多个智能系统集成,建立了公司生产效率优势及快速反应能力,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等。

    具备专业化管理及人才队伍优势。公司拥有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及专业背景的管理团队,以公司董事长严奇为代表的核心管理团队,均具有大型国企或相关上市公司多年的管理、生产和技术经验,在战略、研发、运营、生产、质量、市场等方面配备了专家型管理人员,管理团队分工协作,形成了专业高效、稳健进取的管理风格。公司拥有各类不同专业学科背景(如材料学、气动热力学、结构力学、控制理论等)的高素质人才。基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和专业化发展路径,公司采取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并举的方式,持续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梯队,服务于公司长期持续发展。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作为典型技术密集型产品,需要面临在高压高温、高负载以及高转速的极端特殊环境中长期反复工作,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极其重要,因此对其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过程有极高要求。公司结合多年的技术研发与项目实践经验所形成的科研成果,在精锻近净成形、精密机加工以及特种工艺等技术领域形成了丰富的工程技术能力,掌握了模具逆向设计及逆向制造、叶片前后缘自适应抛修、难变形材料形变热处理技术、压气机毂筒组合加工技术、复杂曲面快速测量、榫头磨削技术、榫槽精密加工技术、整体叶盘/整流器叶片分层复合铣技术、整体叶盘叶型双面喷丸强化技术、机匣薄壁件加工变形控制技术、半封闭深型腔车削技术、涡轮转子组件加工技术、涡轮燃气发动机部件装配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成功实现向赛峰集团、中国航发集团、罗罗公司、GE航空等全球主流航空发动机企业批量供货,公司技术水平及产品标准得到全球主流发动机企业认证。

    公司的热处理、化学处理、无损检测、表面强化、金属材料制造(锻造)等五大类特种工艺已取得NADCAP认证,同时公司也取得了赛峰、GE航空、罗罗等客户的认证,实验室通过国家CNAS认证,公司特种工艺技术及管控水平已满足国际航空领域特种工艺的质量要求。公司的惯性摩擦焊接设备已完成设备和产品的双重验证,新增的电子束焊焊接技术能力,上半年已完成设备及部分产品的工艺验证工作,同时大尺寸型号的表面处理、荧光检测、X射线检测已同步具备技术能力,标志着公司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向新技术领域的迈进。

    为顺应新材料、新技术的行业革新浪潮,公司积极规划、投入新型复合材料零件的制造技术及产业化配套能力建设,目前在复合材料精密机加工艺开发方面已初步具备多工序加工技术能力。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85项,其中专利170项;累计获得知识产权121项,其中专利106项。

    四、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保持了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36937.5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6%;实现营业利润7043.6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2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121.27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92%。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249.98万元,同比增长6.64%。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