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1 11:03:24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双一科技(30069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和主要经营模式均未发生变化。
(一)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是一家集复合材料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新能源风电复合材料部件(产品规格涵盖750KW-25MW级别)、非金属模具产品(含叶片模具及其他高精度模具)、车辆轻量化部件、先进复合材料制品、精品游钓艇和先进复合材料制品、复合材料3D打印部件等。客户覆盖风电新能源领域、工程与农用机械领域、游艇与船舶领域、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领域、电动新能源汽车领域、低空飞行器领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经过多年的专业化经营,公司已与Vestas(丹麦维斯塔斯)、金风科技、SiemensGamesa(西门子歌美飒)、恩德、美国GE、中车株洲时代、三一重能、运达股份、Caterpillar(美国卡特彼勒)、比亚迪、宇通汽车、山河智能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实行集中采购的模式,从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方面着手采取价格管理、质量管理、运输风险管控等管理措施,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合理控制生产成本。
2、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公司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订单确定生产计划。公司从订单到交付实现全程计划管理,合同评审、采购计划(ERP系统)、生产计划、详细作业计划和质量控制计划实现表单化管理,有序的生产管理模式使产品交付可预期、可控。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搜集、汇总、分析这些异常并采取措施,不断实施改进。同时,公司对各个生产环节实行标准化绩效考核,根据搜集到的数据分清责任,落实奖惩。
3、销售模式
(1)风电配套类产品、非金属模具产品及车辆覆盖件类产品主要采用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的直销模式,综合运用多种销售渠道获得客户信息,通过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合作的契机,从而在整个行业形成良好的知名度与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市场,创造良好的业绩。
(2)游艇整船产品主要采用经销方式,公司通过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由经销商向终端客户进行销售。现阶段采用经销商模式,可以提高游艇公司的整体销售效率。
游艇部件产品如游艇模具、游艇船体制品等采用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的直销模式,以公司在复合材料成型领域的技术优势、生产经验以及良好的口碑,为国内外其他船舶厂家供应复合材料游艇船体制品及游艇模具。
4、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有两种研发模式,一是根据对市场趋势的判断而进行的自主研发,二是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需要进行的定制研发。公司设立了技术中心并根据不同情况组织开展研发任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深耕于复合材料应用领域,通过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持续推进技术研发、质量提升、深化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成本管控、管理模式改革,打造了以“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为核心的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体系。进而形成了覆盖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工艺革新、模具制造到规模化生产的全流程专业化制造能力。
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打造“绑定头部客户,提供一体化定制服务”的商业模式;构建了贯穿采购与生产的精细化成本控制体系。再辅以卓越的质量品牌管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完善的体系建设,造就多维度的深厚积淀和协同优势,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壁垒,为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如下:
1、技术创新与研发优势
公司共拥有国家专利(含子公司,不含已受理未下证的专利)170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42项,外观设计2项,还参与起草的国家标准共7项,团体标准3项。其中,报告期内公司申报专利3项,新增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由此,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绿色工厂、风电叶片模具/风电机舱罩双项产品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东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基础级智能工厂。
子公司双一游艇被认定为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子公司产研新材料研究院(德州)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公司依托已拥有的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一系列研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校企合作等多种研发模式,形成双关节翻转系统、分体式智能化风力发电叶片模具、大MW风电复合材料部件、全复合材料客车车身、风电叶片根、汽车车身轻量化复合材料部件、碳纤维高精度模具、复合材料游钓艇等高新技术产品,并被授予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风电叶片模具、风电机舱罩)等殊荣。
目前,公司既有上述多个批量化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又拥有复合材料3D打印产品、娱乐设施领域复合材料部件、低空经济复材产品等即将形成产业化的储备产品,还有碳纤预浸料+热压罐工艺产品、HP-RTM工艺的汽车零部件、LFI工艺的复合材料部件制品、风电叶片模具一体化控制系统等在研发产品和项目,形成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自主创新体系。
公司与同济大学、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材料院等多家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研发突破→试制验证→市场检验→反馈优化”的闭环研发模式。
另外,公司开发的分体式智能化风力发电叶片模具、双关节翻转系统两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首台套技术装备,无人机机身模具被认定为山东省低空领域重点产品。
2、质量与品牌、体系优势
公司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复合材料制品主业,注重提供高质量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并逐渐形成一套严格、完整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标准制定到严格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再到高于客户要求的出厂检验制度,基于此,公司产品质量始终居于全国同行业前列,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产品技术标准。
公司生产的机舱罩、非金属模具、车辆部件等产品远销欧洲市场及其他海外市场,满足甚至超过了当地严苛的技术及环保要求,得到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可,其中新能源风力发电机舱罩、风电叶片模具产品被授予山东制造品牌。同时,公司为满足不同市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需求,逐步建立并取得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2017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提高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公司形成了“绑定头部客户,突出定制化服务,打造一体化供应商”的商业模式,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的契机,进一步在整个行业形成良好的知名度与品牌效应,从而不断扩大市场,创造良好的业绩。
3、专业化生产服务优势
公司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拥有有限元仿真设计分析、产品研发、工艺革新、模具设计制造、试验验证、产品生产、现场安装服务等完整的生产服务流程;具备五轴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激光跟踪仪等专业化的生产检测设备,以及成熟掌握LRTM、VARI、SMC、LFI等十余种可满足各类玻纤、碳纤复材成型要求的先进生产工艺,形成行业生产技术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公司拥有一支在复材制品设计、工艺研发及全流程制造方案解决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在复材产品结构设计、模具开发、工艺参数优化等领域具备深厚技术积淀。生产团队拥有多年复材产品产业化经验及一线操作经验,并针对风电、车辆轻量化、轨道交通等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出专有的生产改进工艺,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
4、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具备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内部控制为策略,实现公司长久的成本竞争优势。
采购成本控制体系优势:公司实行战略成本管理,指导采购成本控制,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从价格博弈向价值共创转型,最终达成供应链整体成本最优目标。具体包括: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从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开始,进而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形成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并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
生产成本控制体系优势:公司建立了包括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于一体的闭环成本管理体系,通过事前的成本标准建立、事中信息实时反馈与执行控制、精细化核算成本、事后全面的分析考核,构建起完善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形成成本精细化管理。同时,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各项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提高了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和抗风险能力,而且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及质量。
5、客户资源优势
经过长期市场积累,公司累积了丰富的研发、生产、管理及销售经验,已与众多国内外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卡特彼勒、金风科技、中车株洲时代、三一重能、宇通客车、山河智能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与上述优质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为公司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凭借优良的产品品质、稳定的市场供应和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公司在以上客户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中始终保有着重要的合作地位。
复合材料制品具有多品种、多规格的特点,尤其制造高质量大型复合材料制品和大型非金属模具等产品需要专业的生产经验,包括装备使用、工艺执行等。因此,客户对供应商都会有严格的审核制度,顺利通过后方可进入供方名录。同时,对客户而言,更换供应商的成本较高,客户倾向于选择与规模化复材制品生产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对新进入者形成制约。
公司秉承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坚持产品质量高标准,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工艺,有效地保证了与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进步,在其全球供应商体系里的地位不断提升。
6、经验和管理优势
多年专注于复合材料制品行业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公司不断健全管理控制系统和必要制度,确保公司战略、政策和文化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对各级主管充分授权,营造一种既有目标牵引和利益驱动,又有程序可依和制度保证的高效稳定的环境。具体安排上,公司在年初制定年度计划、工作目标及考核机制,根据当年情况灵活制定员工激励机制,提高人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为提高管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公司实施了复合材料产品数字化车间建设,通过数字化赋能传统制造,自营销订单到原材料采购、车间排产加工、发运货和财务系统等全业务链条的线上运行。实现了生产设备的关键数据实时采集,车间半成品、产成品数量的精准管控,及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对比传统生产车间,数字化车间具有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优势,在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的情况下,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控且可追溯。最终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和高效智能运营,提高订单生产的灵活性,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主营业务分析
近年来,公司为应对国内风电行业内卷式竞争,海外风电装机不及预期等情况,一直围绕董事会既定战略目标,稳步推进降本增效、塑造质量文化、深化客户服务、开发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等工作,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出货量均较去年同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87.0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4.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613.0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0.70%。
其中,风电配套类产品(风电机舱罩/轮毂罩和叶片根)收入2.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43%;非金属模具类产品收入2.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52%;车辆部件类产品(含工程机械/商用车和乘用车)收入7,552.7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06%。各类产品收入变动原因如下:
(1)风电机舱罩/轮毂罩产品
报告期内,国内风电装机量提升,海外大MW风机需求逐步增加,公司在以前年度完成的国内外风电头部主机厂大兆瓦机舱罩首件/小批量产品逐步形成批量订单,大MW风机的增加带动了公司风电配套类产品的销售额增长。另外,公司以良好的品牌质量和完善的体系建设,拓展了毛利率更高的海外客户的新产品订单,提升了风电配套类产品整体毛利率。
公司将持续围绕客户需求提高风电配套类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2)非金属模具类产品
公司非金属模具为树脂基玻璃纤维、碳纤维及其他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模具,用于复合材料部件如风电叶片、风电机舱罩/轮毂罩、大巴车内外饰件、飞行器外蒙皮及内置部件、娱乐设施等产品的生产。目前公司非金属模具类产品主要收入来源为风电叶片模具产品。
2025年上半年,国内风电叶片模具延续了2024年下半年的旺盛需求,在此情况下,公司积极提高生产效率、调配生产产能,积极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了叶片模具产品的销量,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在保障国内风电叶片模具交付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拓展海外风电叶片模具及其他非风电叶片模具领域客户的开发,成功获得了安迅能、LM集团和印度阿达尼集团后续新型号风电叶片模具订单及新型飞机机身机翼模具(含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产品。
后期,公司将围绕非金属模具产品进一步提升相关部件的自研、自产率,提高模具产品的竞争力和毛利率。
(3)车辆部件产品
公司车辆部件产品主要有工程机械车辆机舱罩、新能源电动车电池箱上盖、新能源大巴车内外饰件等。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公司新能源大巴车客户出货量增长、工程机械领域新签客户和老客户新产品开发等因素,公司车辆部件产品收入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车辆领域战略客户的开发,在巩固维护老客户的同时,大力开发新客户,同时,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寻求最适合的生产工艺,进一步补足公司工艺。公司在以前年度承接的多种新型号车辆部件产品订单,在报告期内形成批量化生产、销售。
在国家碳减排及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背景下,风电、车辆、低空经济及无人智能装备等涉及高端复合材料应用的众多产业发展具有确定性及持续性。公司作为新材料制品生产企业,将继续深耕复合材料制品领域,持续关注复合材料制品在新兴领域中应用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公司也将采取内生式和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适时通过收并购的方式拓展新产品或新应用领域或海外生产基地,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