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28 09:24:53
(原标题:HBF,想得太美)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高带宽闪存(HBF)虽然容量巨大,但也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挑战。
高带宽闪存 ( HBF ) 将堆叠多层 NAND 芯片——每层芯片本身又由数百层堆叠的 3D NAND 单元组成——从而在创造前所未有的存储容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艰巨的工程挑战。
韩国科学技术院 (KAIST)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教授金正浩 (Jung-Ho Kim) 在韩国媒体上解释了 HBF 的发展是为了补充 GPU 高带宽内存 (HBM) 。
HBM成本很高。它由多层堆叠的平面(2D)DRAM 组成,这些 DRAM 通过称为硅通孔(TSV)的通道连接到基础逻辑层,如下图所示:
DRAM 堆栈和逻辑芯片位于中介层上,中介层是一种半导体器件,用于将它们连接到处理器,在本例中即为 GPU。HBM 的优势在于,它提供的处理器到内存的带宽远高于 x86 CPU 的内存插槽方案。GPU 拥有数百甚至数千个核心,而现代 x86 CPU 只有几十个核心,每个核心都需要访问内存。
目前的HBM3E有8到16层;SK海力士的16层器件可提供48GB的容量。HBM4的容量可能与之相近,但带宽将翻倍至2TB/s,而非1TB/s。HBM5则需要在DRAM堆叠层中使用超过4000个TSV(硅通孔)。
Kim在KBS YouTube视频中介绍了HBM 6到8代的发展前景。每一代HBM的进步都会增加内存堆栈逻辑芯片和中介层层面的复杂性:
请记住这一点,我们接下来将讨论 HBF。HBF 的理念是利用闪存为 GPU 提供更多内存——闪存的制造成本更低,但访问速度比 DRAM 慢。HBF 将堆叠多层 NAND 芯片,每层芯片都连接到底层逻辑芯片,然后再次通过中介层将数据路由到 GPU。从概念上讲,我们可以设想如下的架构:
目前,NAND闪存,尤其是其3D NAND闪存,本身是由堆叠的多层结构组成的:
SK海力士目前出货的512Gb(64GB)芯片采用TLC闪存,共238层,并即将推出321层技术的产品。存储单元堆叠在外围逻辑层之上。
考虑一个 12 层 HBF 堆叠:12 层 3D NAND,共 2866 层(使用 238 层 NAND),容量为 768 GB。一个 16 层堆叠的 321 层 3D NAND 总共有 5136 层,容量很可能超过 1 TB。
这里的互连线路将极其复杂。SK海力士的512Gb芯片是一个单堆叠结构,位于底层之上的每个NAND闪存串都有其蚀刻的垂直通道,将其连接到底层逻辑芯片。
想象一下,将两个这样的芯片上下叠放。上方芯片的基础外围逻辑层必须连接到下方的中介层。这些连接是穿过第一个NAND芯片,还是绕过它?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增加整个器件的二维尺寸。此外,中介层现在还必须将来自两个三维NAND芯片的信号传输到GPU,这进一步增加了其复杂性。
让我们把问题变得更糟,设想一个 12 层 HBF 堆叠,这意味着 12 个 3D-NAND 堆叠,每个堆叠都需要连接到中介层,这使得设备尺寸更大,中介层也变得更加复杂。
GPU 与 HBM 和 HBF 之间的连接需要复杂的协调。作为 GPU 市场的主导厂商,英伟达需要深度参与。制定标准至关重要,这样才能让多家供应商展开竞争,防止垄断定价。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Sandisk 和 SK Hynix 积极参与HBF 标准化,并表明 HBF 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两年或更长时间。
(来 源 : 内容 编译自 blocksandfiles)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240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28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28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28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28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28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