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财经
2025-11-24 21:42:59
(原标题:长城系百亿“独角兽”,原地解散!)
估值超百亿的自动驾驶明星企业毫末智行,最终没能熬过2025年的冬天。
原地解散
据多家媒体报道,毫末智行11月22日发出的内部邮件,基于“公司当前的经营现状”做出了停工放假决定。对于复工时间,公司仅含糊表示将“另行通知”。
据悉,目前公司账户已被冻结,暂无明确的赔偿方案。更令员工们焦虑的,是有消息称“公司账户已冻结”,而具体原因不详,他们担心自己的社保缴纳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毫末的“休克”并非毫无征兆。新黄河报道,公司的小车业务此前已实质性停工,高管流失从今年6月一直持续至今。但在长达数月的动荡期内,公司从未发布正式公告,但工资延迟发放和业务停摆,已经让员工感受到寒意。多名离职员工证实,早在今年6月,毫末智行深圳研发公司实际上已进入停工状态。
据报道,截至目前,毫末智行北京总部在职员工仅剩128人,加上保定分部,总人数为281人。而在两年前,毫末智行员工超过1500人。
停工内幕:错押高精地图
毫末智行停摆的直接原因,新黄河报道称,在于技术路线掉队导致的大股东战略放弃。
技术层面,毫末智行长期押注“高精地图+规则算法”。2023年起,自动驾驶行业转向“重感知、轻地图”及“端到端大模型”,毫末智行因依赖高精地图,在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场景泛化上受阻,迟迟无法突破复杂路况。
在2024广州车展上,长城汽车魏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谭健曾表示,在更高阶的城市NOA覆盖上,毫末智行可能当初走的相对保守了一点。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智驾方案的加速内卷,长城汽车选择“及时止损”,开始将资源与业务更多地向外部供应商倾斜。2024年,长城汽车宣布向元戎启行独家投资1亿美元,并与大疆车载(卓驭)展开深度合作。此后,魏牌全新蓝山、高山等高端车型均采用元戎启行的“端到端”智驾方案。
尽管毫末智行曾宣布与三家主机厂签订定点合作协议,不过其官网显示,毫末智行所搭载的车型均出自长城汽车,合作主机厂也仅有长城汽车一家。失去了长城的输血和量产订单,毫末智行造血能力归零。
知情人士表示,在公司遭遇经营危机后,内部一直在猜测大股东长城汽车可能会接管毫末智行,但目前长城方面还没有最终明确意向。
估值一度突破10亿美元
据官方信息显示,毫末智行成立于2019年,脱胎于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前瞻部,定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
早期毫末智行曾获得长城汽车、美团、高瓴创投等机构投资,累计融资规模约20亿元,2021年A轮融资后,毫末智行估值超10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估值曾一度冲上百亿。
天眼查显示,毫末智行的第一大股东为“保定市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7.52%),第二大股东为“河北雄安长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6.21%)。两者合计持股比例高达53.73%。
股权穿透显示,毫末智行的最终受益人和实际控制人均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持股约37%)。
去年10月,毫末智行曝出暂缓IPO的消息,当时末智行回应称,消息不实。去年11月29日,在毫末智行成立五周年之际,其董事长张凯和CEO顾维灏在发出的内部信中称,这些年,我们取得了成绩,但也正面临巨大挑战。进入2024年,自动驾驶赛道依旧火热, 智驾市场也已经进入你死我活的竞争期。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落后。 挑战会层出不穷,唯有迎难而上。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1-24
格隆汇
2025-11-24
格隆汇
2025-11-24
网易财经
2025-11-24
证星董秘互动
2025-11-24
格隆汇
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