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市场波动下,为什么资金选择关注储能?

来源:尺度商业

2025-11-07 14:45:16

(原标题:市场波动下,为什么资金选择关注储能?)

近日市场波动加剧,一方面大盘上证指数几度突破4000点后回落,开始区间震荡;另一方面,成长类资产波动明显加大,科技、新能源、医药等各板块轮动速度也在显著加快。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观望,越发重视对所投资产的选择,在各板块中的分布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再配置。

具体到行业选择,投资者最关心的无外乎,产业逻辑够不够强,兑现概率够不够高。在市场情绪最高涨时,大家会更关心第一点。而当情绪趋于冷静后,兼具空间和兑现能力的资产往往会成为大家的“心头好”。

比如最近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关于储能的讨论显著增加,各类投资者都将目光汇聚到了这个此前可能并不为人熟知的领域。

为什么储能会出圈?——从“136号文”谈起

经常被研究的“136号文”全称是《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是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电力相关的重磅政策。

简而言之,该通知宣布了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什么意思呢?就是新能源发的电如何定价全部由市场供需决定,供给多了价格就跌,需求多了价格就涨,不再像从前一样一直享受同一个新能源优惠电价了。

对电价有什么影响呢?每天电价的波动会加大,最高电价和最低电价的差会变大。这是因为新能源发电具有不平顺的特点。例如中午阳光充足时,光伏集中大规模发电,而用电高峰却在晚上,所以就会导致中午的电价显著降低,而晚上的电价又会大涨。

而这跟储能又有什么关系?储能是最受益于这一变化的环节。储能本身不产生电能,只完成充电和放电的工作。所以储能系统只要在中午电价便宜时把电储存起来,再在晚上电价贵的时候把电放出去。这一充一放下,新能源入市交易带来的“峰谷价差”就变成了储能的收益。

再进一步,建设储能甚至成为了新能源发展的关键一步。我们都知道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消纳问题,也就是电发出来了,但电网运不走。我国当前已经是新能源大国,还要继续发展新能源,那就需要储能来把电网消化不了的电储存起来,在电网有空余时放出去,这一充一放就有效疏通了新能源发展的堵点。

为什么储能兑现概率高?——新政策给收益“托底”

“容量电价”顾名思义,根据“容量”给价格,也就是不论储能系统充多少电、放多少电,储能都可以拿到这部分自己建成时就确定的“容量”对应的收益。

今年以来各省陆续发布了各式容量电价或容量补偿政策,这些政策搭配上文提到的“峰谷价差交易”,能够有效提高建设储能的IRR收益率,大大覆盖项目的资金成本。

因此,储能建设的经济性得到了明显提升,建设储能“有利可图”。而另一方面,适合建设储能的资源位是有限的,例如需要靠近变电站、用电中心、风光基地等。

基于以上两点,各类资金都活跃起来,大幅提高了对储能的投资热情,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储能的招标数据一直超预期高涨。

选什么指数又纯又稳?

储能不只是一块电池而是一个系统,需要和电网、用电方、发电方相结合,其中还涉及多道电能的转化。因而投资储能我们要聚焦产业链,关注储能电芯、PCS、逆变器、温控设备等众多细分领域,是典型的适合指数投资的产业。

稳则指的是基本面要更扎实。例如,今年以来电池零部件录得了非常可观的涨幅,其背后既有固态电池主题的催化,也有需求紧俏带来的涨价预期。但当前市场比较看重行业基本面是否扎实,零部件环节相较储能,可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正如11月4日,行业龙头碳酸锂产能复产的传闻一出,上游材料价格的上涨趋势被打破,零部件环节均大幅回落,正是这个道理。

储能电池ETF(159566,联接基金A/C:021033/021034)跟踪的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就是一个高纯度、且基本面扎实的便捷投资工具。指数成份股集中在电池制造和储能系统两大类别,不涉及上游设备材料和中游零部件。而其他同类电池指数基本都有较高的权重集中在中上游,尤其是零部件环节,相应地对储能的暴露度较为有限。

作为市场上规模第一的聚焦储能板块的ETF,储能电池ETF规模已超20亿,近期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成为市场震荡时,资金偏爱的上有广阔行业空间、下有基本面兑现能力的重要投资工具。$储能电池ETF(SZ15956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0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