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通财经
2025-10-29 18:02:31
(原标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63.2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物流运行分析。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物流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需求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物流供给端协同发力,细分领域多元发展,行业景气水平整体向好。在政策精准发力、技术创新赋能与产业协同升级的多重作用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稳步回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成果有所巩固。微观主体在复杂环境中展现韧性经营,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物流需求总量稳步增长,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 263.2 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4%,增速较上半年回落 0.3 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 5.7%、5.5%、5.2%,各季度物流需求增速虽呈小幅回落走势,但均保持 5% 以上较快增长,与 GDP 增长态势始终高度协同,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增速较 GDP 增速略高 0.2 个百分点,反映物流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动力未发生改变。
随着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生产相关物流需求稳步扩张,消费物流需求潜力有序释放,产业链融合创新巩固了供应链韧性,物流需求作为经济循环核心引擎的活力持续释放,进一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强支撑。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社会物流总额呈现以下结构性特点:
(一)工业品物流需求基本盘持续稳固
工业领域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 5.6%,增速较上半年回落 0.2 个百分点,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 81%,工业领域物流需求的核心支柱地位持续巩固。从行业看,其中,超九成的行业相关物流需求维持韧性增长,升级领域驱动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9月份以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 PMI 均升至51%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相关需求增速分别快于工业品平均水平 3.5 和 3.4 个百分点。从实物量看,粗钢、水泥等传统大宗商品的物流实物量普遍有所下降,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3D 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物流量增长则超 30%,工业品物流需求结构调整进程持续推进。
(二)国际物流需求承压回升
进口物流在复杂外部环境下顶压前行,运行呈现回升势头。前三季度进口物流总额同比下降 1.0%,降幅较上半年收窄 2 个百分点;三季度在二季度改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同比增速加快至 3%,增长动力来源更趋多元,结构优化特征更为明显。
从进口货类结构看,与传统动能相关的商品(如基建原料、大宗商品)进口持续低迷,产业结构升级相关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大宗商品进口物流有所分化,前三季度煤及褐煤、成品油进口物流量同比降幅均超 10%,铜矿砂及其精矿、原油同比分别增长 7.7% 和 2.6%;农产品中大豆进口物流量增速回升至 5.3%,反映内需消费需求改善。高端制造元器件进口物流需求依然旺盛,机床与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进口物流量增速维持 13% 和 8.9% 的较高水平,计量检测仪器、计算机及通信设备进口值分别增长 9.3% 和 8.9%,成为拉动进口物流增长的核心引擎。
(三)单位与居民、商贸物流需求活力持续增强
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推动下,单位与居民相关物流需求潜力有序释放。前三季度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 6.6%,三季度同比增长 8.0%,较二季度加快 1.8 个百分点,延续较快增长势头。
一方面,线上新型消费物流需求加快增长。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 6.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 0.5 个百分点,进入三季度以来逐月加快,冷链鲜食、家电 3C、文旅户外、美妆服装等网购品类保持较高热度,线上、电商等新兴消费模式对单位与居民物流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另一方面,线下实体新兴商贸物流需求稳中趋升,仓储会员店、集合店等新兴零售领域相关物流需求保持两位数增长。
(四)高端、绿色物流需求增势强劲
新质生产力领域催生的物流需求增势强劲,绿色低碳、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等领域扩张态势明显。绿色物流需求快速增长,低碳、再生资源循环回收等绿色物流领域延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 15%,循环经济领域活力持续增强,相关回收、运输和处理物流需求旺盛。
在 “大规模设备更新” 等政策推动下,与新能源产业链相关的物流需求增长迅猛。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生产物流量分别增长 29.7%、46.9%、14.0%;单晶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绿色材料生产物流量分别增长 9.0%、16.5%。
二、物流供给规模稳步扩张,多领域协同提质增效
前三季度,产业提质升级释放强劲动能,驱动物流供给端加速变革,各细分领域多数运行稳健向好,物流供给呈现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从市场规模看,前三季度物流业总收入 10.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7%,增速较上半年回落 0.3 个百分点。从景气走势看,前三季度物流业景气指数均值为 50.6%,9 月指数进一步回升至 51.2%,特别是关键先行指标新订单指数达 53.3%,已连续 8 个月保持景气运行,显示当前物流活动较为活跃。
在服务领域,物流供给体系循环更趋通畅,多维度实物量指标稳步增长,展现出较强物流供给能力。铁路、道路运输业务量稳中有升,航空物流需求增长势头尤为显著,其业务总量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实现环比增长,腹仓利用率维持高位。传统物流转型升级与新兴业态领跑并行,跨境物流韧性增强,共同推动现代物流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一)铁路重点物资运输高效畅通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成货运发送量 39.1 亿吨,同比增长 2.8%;9 月完成货运发送量 4.45 亿吨,其中发送煤炭 2.32 亿吨、集装箱 0.89 亿吨,同比分别增长 2.5%、10.9%。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 1.4 万列,中亚班列累计开行超 1 万列,同比增长 22.8%,国际物流运输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二)航空物流实现规模扩张与服务范围双重突破
前三季度货邮运输量 740 万吨,同比增长 14.0%,其中跨境贸易与电商需求稳步提升,国际航线货运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 9 月 30 日,全国累计新开国际货运航线 169 条,每周新增往返航班超 352 班;仅 9 月就新开 17 条航线,周增 46 班。
(三)电商快递物流供给精准对接消费升级需求
9 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 132.5 点,环比回升 1.1 点,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发展更趋均衡。三季度以来,电商物流与现代农业、文商旅产业深度融合,月饼、文旅、文化传承类等产品畅销,汽车用品、节日礼品、出行装备等 “黄金周” 主题商品销售火热,秋日消费渐成规模,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再创新高。
三、降本增效成效巩固,物流效能稳步提升
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14.2万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0%,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
(一)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成果持续巩固
前三季度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任务稳步推进,成果持续巩固。从构成看,运输费用8.1万亿元,同比增长4.7%,与GDP比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费用4.5万亿元,同比增长4.3%,与GDP比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与GDP比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今年以来,在需求结构稳定升级态势延续的基本态势下,物流运输环节结构优化效能良好。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取得积极成效,前三季度,全国水运货物周转量、民航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5.6%和16.5%。仓储保管物流运行高效,三季度仓储物流指数好于上年同期,8、9月份仓储物流设施利用率连续处于50%以上,有力支撑产业链循环,9月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有所改善,提高0.6个百分点。
(二)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联动效应显著
前三季度,物流基础设施硬件环境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1.1%,高于全部投资增长平均水平,物流相关投资力度依然较强,重点投向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欧班列、集疏运体系、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关键领域。
国家物流枢纽网络进一步完善,随着《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发布,物流枢纽名单由 127 个承载城市 212 个国家物流枢纽调整为 152 个承载城市 229 个国家物流枢纽。港口型、陆港型与生产服务型枢纽增幅,侧面体现出更加注重发挥铁水干线运输能力支撑产业发展的导向。“两重” 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 12.8%,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 4.2%;多式联运深入推进,铁路方面拓展联运“一单制”物流产品172个,前三季度累计发送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1277.8万标箱,同比增长16.9%,港口方面联运量增势良好,前三季度上海港海铁联运业务量同比增长18%,宁波舟山完成海铁联运业务量同比增长27.1%。
(三)物流模式升级、技术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物流与产业加速融合,积极适配需求转型升级,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举措,优化供给结构、提升物流效率、增强服务韧性。
从技术应用与装备升级看,系统运行效能显著提升。仓储环节,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分拣机器人、无人叉车及可穿戴设备等先进物流装备进一步推广应用,当前无人叉车增速明显,在移动机器人智能设备中占比约 18%,增速约 20%。运输环节,无人机、无人驾驶卡车等技术在城市配送等特定场景探索取得进展,前三季度无人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69.8%;多家头部快递企业陆续投入超千辆无人车,行业规模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新能源物流车、轻量化挂车及智能集装箱等绿色高效装备研发应用持续推广,前三季度新能源轻卡累计销售 121929 辆,同比增长 88%,有助于降低单位运输能耗与排放。同时,多领域物流智能设备应用增加,提升了物流在整体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可靠性,技术投入带来的效率提升初步显现。
从物流服务模式升级看,微观主体在服务质量、品牌价值与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覆盖仓储、运输、配送、售后等全流程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明确。重点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点物流企业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4.7%,在企业收入构成中占比有所提高,头部企业引领产业从传统 “成本中心” 向 “价值创造伙伴” 转型,通过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乃至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加深与实体经济融合,供应链协同效能稳步提升。
从物流数字化转型看,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化应用,推动货物、车辆、仓储设施等多维度数字化连接;人工智能(AI)与运筹学算法在智能预测、路径优化、库存管理及负载匹配等场景应用更深入,实现物流资源动态调整与降本增效。物流信息平台、车货匹配平台等促进跨运输方式资源共享与协同,前三季度铁路网络货运平台推动入驻汽车 14.3 万辆,完成铁公联运运量2.42 亿吨。
四、物流服务价格趋于稳定,微观主体韧性经营
(一)物流服务价格波动中趋稳
前三季度,物流服务价格呈现显著分化走势,在 “反内卷” 政策和传统旺季需求双重驱动下,不同细分领域价格变动和竞争格局呈现新特点。公路运输方面,受传统旺季需求支撑及车辆运输专项治理行动等因素影响,市场供需平衡格局延续,9 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 105.1 点,环比回升 0.01%,同比回升 0.6%,保持年内高位运行。快递服务方面,在 “反内卷” 政策指引下,9月快递服务单票价格环比回升0.02%,三季度环比二季度回升 0.5%,广东、浙江、上海等核心业务区相继实施价格调整,对行业整体价格企稳回升起到关键引领作用。海运方面,受到煤炭等大宗需求季节性转淡,国际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沿海市场供大于求,综合指数小幅下跌;9 月 26 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月平均值为 1006.71 点,环比下跌 5.9%。
(二)微观主体经营韧性增强
尽管面临复杂外部环境,物流微观主体展现出较强韧性。重点调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增速比1-8月回升0.1个百分点,物流业务活动趋于活跃。在营收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企业持续推进精细化运营与成本管控,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5.5元,比上半年下降0.2元,收入利润率回升至3.3%,环比小幅改善。 快递、跨境物流等细分领域增长势头尤为明显。综合来看,在传统旺季及促消费政策带动下,物流企业经营状况正呈现边际回暖与改善的趋稳发展态势。
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物流运行呈现"稳中加快、质效双升"的良好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基本稳定,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供给质量稳步提升,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特别是三季度以来,物流运行新特点更加突出,电商物流、航空物流、跨境物流等细分领域协同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季度随着海运、电商快递物流等领域迎来传统旺季,物流需求有望企稳回升。加之近期国常会对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做出一系列明确部署,现代物流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降本增效为目标,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推动物流从"规模扩张"向"质效升级"加速迈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观点
2025-10-30
观点
2025-10-30
智通财经
2025-10-29
观点
2025-10-29
观点
2025-10-29
观点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