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30 11:45:34
(原标题:从拼产品到拼生态,新茶饮出海走向深水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易佳颖 实习生董国琪、黄诗茹
新茶饮品牌的出海版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铺开。从东南亚的街头巷尾到纽约时代广场,再到加州苹果总部,新茶饮的门店招牌接连亮起。
霸王茶姬即将在马来西亚迎来第200家门店,并与泰国本土巨头合资深入东南亚市场;喜茶海外门店总数已超过100家,一年内激增六倍;柠季的海外签约门店也达到18家,在北美、东南亚等地均有布局。一场来自东方的茶饮浪潮已清晰可触。
然而,航向“深水区”的背后,是远超预期的挑战。柠季创始人汪洁在四次赴美考察后坦言:“虽然是隔了十多年再去,但美国市场变化不大,整体体验仍无法和国内相比。”若想从单店试水转向规模化布局,供应链的稳定、本土化人才的积累与组织架构的适配,每一环节都需要与当地团队反复磨合,沟通确认。出海的复杂程度远超初期预判。
尽管挑战重重,新茶饮品牌的成绩却令人瞩目。其中,霸王茶姬的海外业务表现亮眼,海外GMV(商品交易总额)为2.35亿元,同比大增77.4%,环比增长31.8%,海外市场已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引擎。
中国新茶饮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驶向深海。它们凭何站稳海外?又将如何重塑世界对茶的味觉记忆?这些问题,正等待时间与市场共同作答。
2025上半年,以加盟模式为主的五大上市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与霸王茶姬,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5.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11亿元,同比增幅达30.12%。
在国内外卖市场热闹的同时,今年上半年,各新茶饮品牌也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出海节奏。随着东南亚市场布局逐步成熟,新茶饮品牌的目光开始投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北美、欧洲等地凭借其强劲的消费力与品牌溢价空间,成为新茶饮品牌新一轮拓展的重点目标。
今年,喜茶在纽约时代广场开设的海外首家LAB店,首日销量突破3500杯,目前日均销量稳定在2000杯以上。喜茶持续采取高举高打策略,锚定全球核心地标,例如纽约、伦敦、库比蒂诺等城市。目前,喜茶已进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海外门店总数突破100家,覆盖28个海外城市与都市圈。
茶百道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8月宣布其北美首家门店于美国纽约开业,门店选址于纽约市皇后区法拉盛的缅街,即纽约乃至全美最大的华人聚居区的核心地带,繁华且人流密集。此前,茶百道在7月正式进驻新加坡市场,首次落地双店同步开业。
茶百道联合创始人、集团副总裁古计林在谈及海外战略时强调:“我们始终坚持不盲目扩张的原则,因此大家可以看到,茶百道用了近一年多的时间,在7—9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前期部署。”他表示,今年下半年茶百道将继续深耕韩国与东南亚,并推动欧美多国首店落地,未来海外业务的成功“不仅取决于门店数量的增长,更取决于单店运营质量与品牌长期价值的提升”。
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即便是头部品牌蜜雪冰城,今年上半年也在其早期进入的印尼与越南市场实施了存量门店优化,导致门店数量有所回落。蜜雪集团首席供应官蔡卫淼解释道:“刚进入这两个国家时,对整体海外运营体系不太成熟,所以开店和管店方面都走了一些弯路。”
蜜雪冰城全球首席运营官时朋透露,今年4月于哈萨克斯坦开设首家中亚门店后,蜜雪集团已在该国签约十几家门店,并在未来合适时间进入更多中亚国家。美洲也成为重点开拓区域,美东、美西、墨西哥及巴西的首店正在筹备中。“在美洲市场初期,我们将采用直营模式,目的是打磨好单店模型,建立品牌影响力。”时朋表示。
面对陌生的海外蓝海市场,茶饮品牌应如何立足本土、实现可持续拓展?
新茶饮品牌不再简单照搬国内菜单,而是积极结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饮食习惯,进行产品调整与创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味蕾需求。
“出海不是做华人生意,而是做当地人的生意。”汪洁一语道破关键——产品研发需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激活本土基因。
例如,喜茶在海外开店时,注重融合本地风味与东方茶味,在比佛利山庄店推出限定产品“加州落日”。入秋后又在美国上市“抹云椰蓝”,截至8月,该产品相关话题在TikTok播放量突破5亿次,全球销量累计超过70万杯。
同样,茶百道马来西亚首店开业时,定制上线了茉莉生椰拿铁和慕斯红茶拿铁。霸王茶姬则更进一步,在产品创新之外,通过优化命名促进文化融合——将其经典产品“伯牙绝弦”在马来西亚命名为“BO·YA JASMINE GREEN MILK TEA”,直译过来就是“伯牙·茉莉绿茶奶茶”,直观传达产品内容。
这些本土化尝试的背后,离不开灵活而韧性的供应链支持。喜茶在欧美等地搭建系统化供应链,设立多个仓储中心,并采用“区域中心仓+前置仓”模式,保障乳制品和鲜果的稳定供应。茶百道则根据各国监管政策与法规要求,在供应链方面灵活平衡国内统一输出与本地采购。
柠季则将目光投向原料源头,考察在墨西哥、佛罗里达、得克萨斯等地种植柠檬的可能性。汪洁表示,目前奶源、糖类及部分水果已实现产地直采,减少对跨境运输的依赖。
相比之下,霸王茶姬更注重效率。为适应泰国法规制度,它让渡51%的控股权,以1.424亿泰铢与当地食品、物流、地产的三大巨头深度合作,迅速打通供应链、配送和商圈资源。
对此,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分析指出,这种“深度合资”模式本质是以股权换取本地资源优势,实现“短平快”落地,效率较高。但他也提醒,由于海外控股占比高,品牌方在决策主导权和核心权益保障方面可能面临挑战。过度追求速度,可能在资本驱动下削弱品牌特色,尤其对霸王茶姬这类带有中国元素的品牌而言。
解决了“卖什么”和“如何产”,下一步的关键将在于“在哪里卖”以及“卖给谁”。渠道与受众的选择,正成为品牌出海的新决胜点。
区位的选择是茶饮品牌出海长跑的关键因素。以美国市场为例,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美国奶茶店数量为6488家,主要聚集于离国内距离较近的洛杉矶地区,以及东海岸地区。
气候与供应链成为选址“第一性原则”。在考察美国东西海岸后,汪洁明确指出,柠季将美国总部设在洛杉矶,核心考量是“加州阳光下全年八个月的热周期”为冰饮消费提供了天然温床。物流优势紧随其后,洛杉矶作为离中国最近的美国港口,有成熟的海运体系与仓储人才池,成本优势大于纽约与旧金山。旧金山虽临近硅谷,顶尖人才易招,但一线员工难寻且成本翻倍,所以我们先锚定洛杉矶,下一步去加州、旧金山等地,一圈一圈打透区位壁垒。
门店形态与营销逻辑也需彻底重塑。北美市场普遍要求门店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以容纳座位区与外摆,这与国内30平方米左右的快取店模式截然不同。营销逻辑也随之转变,美国的汽车文化使得Google地图成为选址和口碑的核心阵地,与国内发达的餐饮软件生态不同,欧美仍以邮件营销为主,小程序生态尚未成型。同时,“车轮上的国家”催生了对“Drive-thru”(得来速,即免下车外卖服务)模式的强烈需求。
除欧美外,占据中国茶饮出海71%份额的东南亚仍是基本盘。霸王茶姬在印尼雅加达的首店开业前三日销量破万杯,首周注册用户超5000位,再次印证了该市场的潜力。然而,其市场高度碎片化仍是隐忧。“新加坡最多开50家,马来西亚不过百余家,体量不及国内一省。”汪洁坦言,东南亚市场很重要,但要优先布局更具消费潜力的地区,并且研读东南亚地区的法律法规还需要相应的时间成本,暂缓布局更划算。
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韩市场,本是茶饮出海的理想试验田。但目前,中国品牌在日韩的门店仍以贡茶、鹿角巷等早期出海的品牌为主,新茶饮品牌布局较少,占比收缩至约1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日韩消费者对茶饮品质要求提升,愿意为高品质支付溢价的群体正在扩大。
库比蒂诺的茶香尚未散去,在中国新茶饮的出海航线图上,直营的“重剑”、合资的“权杖”与加盟的“快刀”正划出不同航迹,共同致力于将东方茶饮嵌入全球饮品版图。
度过跑马圈地的快速扩张期后,新茶饮出海正迈入深耕阶段。霸王茶姬全球CFO黄鸿飞明确了当前重心:“专注于组建海外团队、构建体系,为长期发展筑基。开新店时更关注质量与关键指标,而非单纯求快。”
“敢为天下后,摸着前辈过河,”汪洁在总结出海经验时强调,“前辈踩过的坑我们尽量避开,同时要把节奏慢下来。”她进一步指出决胜关键:“饮品品牌需要观察年轻人往哪里聚集、喜欢什么氛围?我们的品牌能否提供这种体验?”这直接道破了行业共识——最终的胜负手,已非开店速度之争,而在于能否将品牌基因深植于异国街区的日常生活。
“企业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朱丹蓬点破出海核心。新茶饮出海的下半场,本土化的深度将丈量品牌生存的长度。最终的答案,仍需交由市场与时间来揭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子弹财经
2025-09-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