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深圳“园区贷2.0”全域推进 破解中小微融资“不可能三角”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30 18:04:04

(原标题:深圳“园区贷2.0”全域推进 破解中小微融资“不可能三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在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滋养实体经济的最小细胞——中小微企业,已成为区域金融改革的核心命题。

为进一步服务深圳超270万家中小微企业,深圳9月30日宣布启动“园区贷2.0”,27家银行和60个产业园区作为第二批“园区贷”试点,这标志着这项首创于深圳的普惠金融模式进入全域深化阶段。通过政府、园区、银行、担保四方协同,深圳正试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中“降成本、扩覆盖面、可持续”的“不可能三角”。

(主办方供图)

从“1.0”到“2.0”的系统升级

2024年7月,深圳金融监管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动“园区贷”的工作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内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年10月,宝安光电子器件产业园等10个产业园区与宁波银行等10家银行金融机构举行合作签约,首批“园区贷”业务正式启动。

“园区贷”产品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高额度、低利率、无抵押等优势,其由产业园区向银行提供企业在园经营数据,帮助银行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增信,深化银行、园区管理方、担保公司三方合作,为园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信贷支持。

数据显示,“园区贷1.0”试点中,首批试点银行向试点园区企业合计授信超115亿元。

如果说去年的“园区贷1.0”是一次打破信息障壁的“破冰”实验,如今的“2.0”版本则是一场构建完整金融服务生态的“系统升级”。

与1.0版相比,“园区贷2.0”在数据赋能、风险分担、服务效率上实现三重跃升。

数据维度扩展方面,“园区贷2.0”中,园区方将向银行提供企业入驻年限、水电租赁、专利奖惩等动态数据,通过“打分卡”模型辅助银行精准画像,同时在“深i企”融资虚拟园区开辟“园区贷”专区,整合涉企数据,逐步实现线上对接;风险共担优化方面,政府性担保机构设置专项额度,推行“见贷即担”,并提高代偿比例;升级工作机制方面,建立“园区贷”专员机制、常态化跟踪监测机制、定期更新及退出机制。此外,“园区贷2.0”还将升级支持政策,优化贷款风险补偿流程,开辟绿色通道。

破解中小微融资“不可能三角”

记者了解到,“园区贷”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协同推动的一种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

长期以来,普惠金融面临降综合融资成本、服务下沉增量扩面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能三角”。“园区贷”模式便是解决该“顽疾”的一次有效探索。

其中,深耕园区场景本身针对的便是“服务下沉增量扩面”这一目标。有市场机构统计,深圳园区数量居全国首位,达4423个,上海次之,园区数量为3428个。园区,已成为深圳银行业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批量获客的重要场景。

在园区贷“政园银担”四位一体的协同架构中,政府与监管部门搭台,产业园区作为关键枢纽,银行与担保机构精准灌溉,共同为园区内那些缺乏抵押物、但充满成长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打造无抵押、优惠利率、快审快批的信贷产品。

这种模式直指初创期企业的两大痛点:缺信息、缺抵押,试图通过制度性安排,将无形的信用转化为有形的信贷支持。

今年,深圳明确提出将“园区贷”经验复制到外贸、供应链、专业市场等八大场景。这一举措的底层逻辑在于:园区作为中小微企业的物理集聚区,天然形成风控闭环,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甚至可以推出有针对性的特色信贷服务。

而这些服务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园区贷”重构了产融关系。园区运营方从“二房东”转变为“孵化者”,银行从资金提供者升级为“成长合伙人”。深圳青创智园副总裁蒙宇指出,园区通过协助银行贷后监测,实现了风险管理的互补。

此次“园区贷2.0”发布会上,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杭州银行深圳分行、深圳担保集团、智慧企服公司分享“园区贷”工作经验。10家银行机构与10家产业园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步深圳金融监管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园区贷”良好经验逐步复制到外贸、供应链、特定群体等其他细分场景。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3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