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TCL在广州投下全球首创项目,“世界显示之都”诞生“新物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4 20:00:26

(原标题:TCL在广州投下全球首创项目,“世界显示之都”诞生“新物种”)

南方财经记者郑康喜  广州报道 

随着技术迭代和场景革命,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其在柔性与可折叠、AI眼镜等新兴应用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在该领域,传统OLED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仍由日韩厂商主导。而在印刷OLED、Micro LED等下一代显示技术赛道,中国正快速超车。

根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今年二季度,中国显示面板厂商在全球OLED市场的出货量占比已接近50%,创历史新高。为抢占IT设备OLED市场(包括平板、笔记本及电竞显示器),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等中国企业加速向OLED领域拓展,并逐渐形成领先优势。

新一轮产业浪潮之下,广州、合肥、北京等早期布局显示产业的城市,已经开始浮现“赢家”。

近日,TCL宣布在广州投资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简称“T8项目”),主要产品涵盖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应用领域,预计总投资额约295亿元,在今年11月开工。在中尺寸OLED市场成为厂商新一轮战场的今天,TCL这一印刷OLED项目的意义,已远超一条产线本身。T8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州乃至我国在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提供支撑。

它如同一个强大的“链主”,正在链接、激活并重组广州新型显示产业,最终催生出一个技术更强、生态更完善、价值更高的显示产业“新物种”——一个拥有颠覆性技术内核,与AI深度交叉融合,进化至“万物皆显示”,代表着未来显示产业发展范式的新阶段。

近年来,全球面板头部企业的竞争逐步聚焦OLED等高端显示领域。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已陆续关闭LCD工厂,将未来押注在OLED技术上,该技术被认为在中尺寸领域更具成本优势,有望成为高端显示技术主流。

在技术路线上,三星、LGD和TCL华星都具备产业化技术。后者的印刷OLED技术,是唯一一个由国内面板厂先发主导的技术路线。

这主要源于市场需求的改变。随着消费者对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显示器等中大尺寸IT产品提出更高的视觉与体验要求,OLED面板凭借色彩还原度、技术成熟度及柔性轻薄设计等优势,成为这些应用的理想选择,推动OLED实现突破性增长。

OLED市场的“IT淘金热”,对生产线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显示产线建设和量产进入加速周期。

相关企业投资布局动作不断加大,也为各显示产业“玩家”构建新兴产业生态创造了良机。上半年,MLED、硅基OLED等新兴领域成为全国显示产业投资的主要驱动力,整体投资额超过500亿元。

为抢占快速增长的IT设备OLED市场,2023年至今,中国头部面板企业京东方、维信诺相继官宣投建8.6代OLED产线,分别落地成都和合肥,总投资额高达630亿元和550亿元。TCL华星位于武汉的G5.5印刷OLED生产线(t12)于去年11月起,实现量产及用户交付,产线产能正在从3k/月提升至9k/月。

TCL华星此次在广州投资的t8项目,计划月加工2290mm×2620mm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作为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该项目的成功运营,将成为我国显示器件制造厂商,在基于印刷AMOLED技术上超越境外企业在高世代AMOLED领域地位的重要契机,并让我国成为新技术的引领者。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主任郭毅认为,这笔投资对于广州发展高端显示产业来说非常关键,项目各项技术指标比较前沿,且在投资和制造成本上更低,有望解决中尺寸OLED长期面临的高成本、低良率难题。也可补全广州从LCD面板、OLED面板以及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并在黄埔区“链群集聚”,巩固其在全国显示产业中的领跑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广州在超高清面板、显示模组以及偏光片、超高清电视板卡等领域产能均稳居全国前列,但面临全球面板产业格局新一轮结构性调整,仍选择在技术路线上实现超越,抢占战略制高点。

从LGD8.5代LCD到广州超视堺10.5代TFT-LCD,从TCL华星t9项目到国内首条8.5代AMOLED产线等重大项目,再到此次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不难看出广州正在加快“重仓”技术创新。

“这一次,广州或许能真正成为新技术进化的高地。另外,这项投资也有助于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显示产业下游的集聚发展和技术的快速迭代。”郭毅说。

广州是国内首批布局新型显示产业的城市之一。早在2006年,广州便引进了当时全市最大的外资独资高科技项目——隶属LG集团的乐金显示。这一时间甚至早于合肥牵手京东方。

2018年之后,广州陆续引进TCL华星、超视堺、康宁玻璃、维信诺等行业巨头,迅速促进产业集聚。至今,广州已经培育了十余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十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构建起覆盖上游显示材料、装备,中游面板、模组制造以及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去年新型显示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近8%。

不过,在观察人士看来,相较于北京、合肥、成都而言,尽管广州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大、韧性强,但是在技术迭代、高端产品定义力以及与未来产业的融合生态构建等方面仍存差距。

一份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4年)》显示,从整体看,合肥、深圳、成都依托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等优势,位居十大城市前三位。

技术方面,合肥国显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即将投产。目前,合肥在印刷OLED试验线、硅基OLED小尺寸线、柔性AMOLED 6代线和柔性AMOLED 8.6代线均已投产。生态层面,随着京东方在北京落地未来显示产业园,北京正在推动新型显示与元宇宙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

此前,广州新型显示产业主要集中于LCD面板生产线,在OLED面板生产线上的布局并不多,尤其缺乏具备全球领先技术的高世代OLED面板产线。

在中山大学教授林江看来,TCL此次投资8.6代印刷OLED,对于广州更新技术路线意义非凡。“更为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显示领域的‘新物种’,对广州在该产业上的生态完善具有开拓性作用。”林江说。

林江进一步分析,从终端产品来看,目前广州大多集中于大尺寸领域,面向教育、家电等应用方向,缺乏面向平板、笔记本、电竞显示器、车载、AR/VR、可穿戴等方向的中尺寸面板。

随着海内外大厂先行布局IT和车载等中尺寸应用,广州新型显示产业如果要寻找新增长路径,势必要突围笔电和平板OLED面板、车载显示、桌上型显示器等。

伴随t8项目在2027—2028年间实现量产,广州新型显示产业将在生态上得到进一步完善——彼时恰逢中尺寸OLED需求爆发期,广州印刷OLED技术产业化进程,不仅能带动广州新型显示产业迈向高端化,更能推动显示产业向广州半导体、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眼镜以及更多应用场景延伸,为下一步发展未来显示探路。

行业人士认为,未来的显示将不再局限于传统屏幕,而是与万物深度融合,例如柔性与可折叠显示、透明显示、屏幕传感器集成等。再下一步,则是集成更复杂的传感器,让屏幕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输入设备”,从一块屏到“万物皆显示”。

显示产业的价值,也将更多体现在与不同行业的结合上,竞逐万物互联时代的屏幕话语权。

9月19日,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华南总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基地建成后将聚焦大平板显示设备领域,实现芯屏并举,这被视为广州推动新型显示与半导体融合发展的新范式。

自从2018年提出打造“世界显示之都”后,如何参与全球竞争,便是广州的必答题。

这几年,围绕“世界显示之都”建设,广州通过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例如,通过引进乐金、TCL华星在黄埔集聚,建设超高清显示产业基地建设;引进超视堺8K项目、康宁玻璃、维信诺模组项目在增城集聚探索建立电子化学品及材料专区;依托广州软件名城发展优势积极引导影视后期、网络直播、电子竞技企业集聚。

可以说,新型显示产业每个关键环节,都可以在广州找到全球代表性企业,“广州屏”正重塑全球显示版图。

以视源股份为例,其生产的液晶电视主控板卡全球出货量已超7.7亿片,这意味着“每年全球每生产三台电视机,就有一台使用来自视源股份的主控板块”。这家起家于交互式显示大屏、曾创立过全球教学市场独立品牌“希沃”的企业,正在构建“一地试制,全球量产”的能力。

不过,在郭毅看来,广州还需要在技术层面、平台层面、市场层面、政策层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才有能力和国内国际巨头展开竞争。“广州还需要更多t8这样的全球首条产线,需要掌握更多核心前沿技术,才能够确保产业做大做强。”郭毅说。

平台方面,目前广州已有“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和“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这些平台在新型显示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健性。

郭毅认为,广州需要建设更多前沿技术的创新实验室,并将实验室科创成果快速应用产线中,同时提供商业化落地场景,促进产品市场化快速应用。

OLED的扩张步伐,受限于高昂的生产成本与有限的产能,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普及。而中尺寸应用,则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及品牌的推动,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已进入突围阶段。

广州如何抓住新一轮市场机遇?“目前这方面的市场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包括成本控制、生产效率等,都对产业形成关键影响。”郭毅表示,广州要以此次t8项目为起点,调动整个产业链共同开发创新产品,促进市场快速增长。

全球显示产业即将进入由中国主导的新一轮扩产周期和技术标准重塑阶段,于广州而言,这正是实现全球突围的重要契机。

但全产业链的技术突破仍是关键。正如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所言,印刷OLED倘若能攻克材料均匀性、精密工艺控制等挑战,可能对全球显示产业产生深远且多维度的影响。

从整个产业的角度观察,未来几年,广州T8项目是否推进并实现大规模量产,将成为观察全球OLED产业格局演变的关键指标之一。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