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江湖
2025-09-19 13:20:16
(原标题:光峰科技如何接住 LCoS 风口的红利?)
$光峰科技(SH688007)$
最近,科技圈的目光,都被Meta吸引了。
北京时间9月18日,Meta宣布推出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配备全彩高清显示屏。用户透过镜片内置显示屏即可查看信息、预览照片、获取翻译结果、咨询Meta AI助手等功能。每副眼镜均配套Meta神经腕带(Neural Band),这款EMG腕带可将肌肉产生的信号(如细微手指动作)转化为眼镜操作指令。套装含眼镜与神经腕带,起售价799美元。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巨头的动作对投资者来讲往往是一个风向标。
在任一产业生态中,龙头企业的战略抉择均具备全局性的联动效应,其发展布局对整个产业的演进轨迹发挥着关键的指引作用。
所以,作为行业龙头的龙头产品,这款智能AR眼镜的显示方式就尤其值得关注。
和之前网传的一样,这款最新的眼镜,使用的是全彩LCoS显示屏+光波导的技术路线。
Meta 转身,LCoS接棒
在这款眼镜发布之前,Meta也曾推出过高端概念机,成本10000美元的Orion,其搭载的是Micro LED +衍射波导方案。
这就不免会让人好奇,LCoS技术究竟有何魔力让Meta放弃了Micro LED技术路线?我们可以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来看。
在技术端,LCoS有三个重要的优势:
第一是高适配性,LCoS用的是偏振光,需要激光光源,LCoS与激光的适配性,行业内人士都知道,由于激光的高相干性,LCoS(硅基液晶)与激光光源的结合被称为“绝配”。
简单来说,LCoS 与激光光源的组合并非 “单一优势叠加”,而是从光利用、显示效果、形态适配到功耗的全维度协同,有1+1>2的效果。再直接一点,在外部光源这条技术路径中,因为高适配性,它的呈现效果没有明显的短板。
第二成本可控,LCoS芯片制造工艺与传统CMOS工艺兼容,大规模生产潜力大。随着技术迭代和量产规模扩大,降本的潜力更大,40%-60%的空间,这会使产品更具价格竞争力,能加速AR产品普及。
第三是技术成熟,LCoS技术量产成熟,产业链完善;光波导在成像质量、视场角等方面表现优秀,二者结合是当前AR领域兼顾性能与成本的务实选择。
综合技术端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技术成熟度是LCoS最大看点,那Meta在市场端的策略就不神秘了。
我们的判断是:Meta的智能AR眼镜的发展路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追求极致的“秀肌肉”般的科幻产品,转向能落地的消费级产品。
举个比较夸张的例子,原来Meta只会手搓上千万的超跑和几万块的廉价车,在两个极端游走,现在有了LCoS,Meta能做20万左右走量的家用车了。
说白了,Meta在经过这几年对用户的培育过后,增加了用户的依赖度,现在要升级走量了,一旦产量起来,品控,产能都是问题,所以稳定性很重要。
Micro LED技术虽然先进,但是高成本和良率问题,根本没法满足当下的需求,就像在战备领域,威力巨大且十分先进的电磁炮没法普及一样。
换句话说,你2008能接受具备现在一切功能,但续航只有2h,信号不好,时不时花屏的IPhone吗?
可靠,实用,物有所值是所有消费级产品应该遵从的最基本原则,现在这个阶段LCoS光机看起来就是最优解。因为LCoS光机提供了一个更低成本、更高续航、更容易量产的解决方案
那问题来了,国内的机会在哪里?
光峰科技“等风来”
国内与LCoS相关联的最前沿的技术,就在不久前的光博会上,不仅能满足Meta的需求,还进一步优化了方案。
在9月11日的光博会上,光峰科技与谷东智能携手举办发布会,重磅推出业内首创的“LCoS(硅基液晶)+PVG光波导”的“一拖二”AR眼镜光学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一拖二”方案就是以“单光机驱动双目显示”为核心架构,也就是采用一个光机,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将光机输入的光独立输送到眼镜的左右目镜片,最后实现双目独立显示,这种方案直接将终端产品的成本降了50%,来到了1500-2000元区间。
我们拿新能源汽车举例,电池技术的进步其实也是在材料的天花板上优化了技术路径。
像比亚迪的 "刀片电池" 通过独特的长电芯排布方式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宁德时代的 CTP 方案则通过减少模组数量实现了成本下降。
这些结构创新配合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使磷酸铁锂电芯价格在 2023 年末突破0.4 元/瓦时,并进一步压缩到0.32元/瓦时的空间。
当电池成本占比超过整车 40% 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这样的工艺突破时,其对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重构作用不言而喻。
自此,新能源车也跟着降价,车企起飞。
说白了,Meta也是这个思路:一个新的产品问世,尝试的门槛必须要低才行,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当然,空有解决方案不行,还得用具体产品落地。
在本次发布的解决方案中,光峰科技还同步推出两款LCoS AR光机——蜻蜓G1与彩虹C1。据业内人士评测,蜻蜓G1目前可以说是“地表最强”的“一拖二”AR光机。
具体参数上,蜻蜓G1以“一拖二”光机方案,实现单目体积约为0.35cc,支持镜面角度设计,小巧低耗,适配多元场景,可清晰呈现细腻画面细节;视场角(FOV)约25,且支持定制化调整,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视野需求;虚像距约为5m,能营造出较为舒适的视觉距离。颜色上采用单绿色,搭配大于500:1的FOFO对比度,让画面明暗层次更分明。单目光源功耗约为55nit/mW,100%APL总功耗约为100mW(双目总功耗+硬件功耗),在能耗控制上表现出色,有助于延长设备的续航时间。
抛开这些专业的技术语言,这里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点,一是体积,二是双目显示。而“一拖二”蜻蜓模组天然可以实现双目的汇聚角度,能让观看者更加舒适自然。
据贝塔投研笔记指出,MetaAI眼镜最大变化是LCoS,A股映射标就是光峰科技。资料显示,光峰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激光光源科技企业,原创发明 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成为行业主流架构。公司在数年前就开始对半导体激光器件展开研究,截至目前已经建立起自研、自产和定制化的半导体激光器件能力和壁垒,具备量产AR 眼镜光机的能力,实现了底层器件的完全自研,贯通上游与下游,下游应用的需求可以直接传递到公司上游器件的开发。若业内想模仿公司的方案去做 AR 眼镜,首先在激光器件体积上将无法攻克;其次如果去找海外厂商定制,激光器件的价格和调制将会是又一困难点。
最后,看到国内AR行业的发展,也有一些感触。过去,我们的核心器件,比如汽车三大件,电脑的核心处理器,手机芯片等等高端产业都不在自己手里。经过这几年的蛰伏,至少在新的行业,新的领域,国产企业跟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9-19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9-19
天眼查
2025-09-19
天眼查
2025-09-19
观点
2025-09-19
格隆汇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