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服贸会秀“绿”绩:42.4万亿信贷筑基,碳减排工具成效初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2 21:00:00

(原标题:服贸会秀“绿”绩:42.4万亿信贷筑基,碳减排工具成效初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李德尚玉 实习生房钲杰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这两个指标在全世界位于前列。同期,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介绍。

适逢2025年服贸会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金融服务专题展区观察到,包含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近20家银行均在各自展位设立专区,集中呈现其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践行“五篇大文章”方面的实践成果,其中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成效尤为显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A股42家上市银行2025年半年报后发现,截至9月12日,共有37家上市银行披露了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规模已达29.22万亿元。37家上市银行的绿色信贷平均余额超8千亿元,同比增长41.79%。同时,自央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以来,已有32家银行在官网披露碳减排贷款相关信息,其中16家银行披露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

在绿色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的同时,多家银行也在积极拓展并创新专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服贸会多个展区了解到,围绕“双碳”目标,银行业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正日趋丰富,覆盖清洁能源、环境整治、绿色网点建设标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多样化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成果。

37家银行绿色信贷总额近30万亿元

从绿色信贷规模来看,我国银行体系的绿色信贷布局中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2025年中报期间,共有37家上市银行披露了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规模已达29.22万亿元。

分机构类型看,国有六大行的“压舱石”作用尤为突出。六大行合计绿色贷款余额超20万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银行总量的近半数,其中工商银行以60000亿元的绿色信贷余额位居行业首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余额均达572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19.17%;邮储银行则以38%的同比增速成为六大行中的“增速黑马”,绿色贷款余额达9586.39亿元,规模逼近万亿门槛;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45391.45亿元,同比增长24%;仅交通银行为个位数增长,境内绿色贷款余额8700亿元,同比微降0.11%。

在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排名前六,总额超3万亿元。

本届服贸会上,建设银行展示了《银行绿色网点建设标准》。建设银行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建设银行分行基于能碳双降“绿色网点建设标准”建设了西二环支行绿色网点,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网点不同区域、不同功能设备能耗,并采用节能模式和巡检模式降低网点运营碳排放量,是全国金融机构中获得“碳减排证书”首家银行,是绿色金融服务涵盖内容最广、创新工具最多的绿色碳中和网点。

记者从民生银行展区了解到,其绿色金融专区展示了民生银行在ESG领域的实践成果,以及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包括绿色供应链金融、碳权金融创新、ESG指数应用等领域。

中诚信绿金绿色金融部高级分析师王雨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交通银行在2025年调整绿色贷款统计口径后,整体规模虽有下降,但依然保持超8700亿元规模,并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航运领域转型金融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农商行板块,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以30.25%的绿色贷款余额增速位列农商行首位。规模方面,渝农商行、沪农商行表现突出,余额分别为802.19亿元、643.07亿元。

王雨哲对记者表示,整体来看,中小银行在绿色贷款规模增长和业务拓展方面持续发力。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在2024年实现了绿色贷款规模的跨越式扩张,例如西安银行、绍兴瑞丰农商行和郑州银行的2024年的绿色贷款余额增速分别达到202.75%、144.63%和123.73%。

“相较于头部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在业务结构的多元性、专业人才储备、重点绿色项目的营销能力以及市场品牌认可度等方面,仍存在客观差距。”王雨哲进一步指出。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小银行需要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化路径。”王雨哲介绍,例如深度结合本地经济特色和产业机构,支持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触达本地中小企业绿色项目,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农户等普惠群体的绿色金融产品,努力成为地方绿色项目融资的关键参与者。此外,绿色金融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无论是绿色项目识别还是碳排放、环境效益量化,中小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员工专业能力。

碳减排工具成效初显

在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披露水平与实践成效,正日益成为衡量银行绿色金融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中一项重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有效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挥了显著作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42家上市银行中有32家银行在官网披露碳减排贷款相关信息,不过仅有16家银行披露了2025年第二季度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数据。

从环境效益看,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减排赋能”效果已初步显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25年第二季度,16家披露数据的银行通过碳减排贷款带动的碳减排当量超700万吨,碳减排贷款金额总金额近240亿元。

在项目数量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项目数破百,分别为107个、185个;在发放碳减排贷款金额方面,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位居前五。在带动的减排当量方面,排名前五位的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城商行中,江苏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金额超6亿元,宁波银行碳减排贷款金额超2亿元,其余银行的金额规模均在1亿元以下。

王雨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所支持的重点领域主要聚焦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尚未覆盖对投融资需求较大以及碳减排效果也比较显著的低碳农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产业。未来,在试点业务成熟的基础上,碳减排支持工具可能会向更具系统性、可复制的政策工具转变,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绿色产业领域。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