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财政部: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2026年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12 17:15:04

(原标题:财政部: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2026年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9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以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副部长王东伟、副部长郭婷婷,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并答记者问。

蓝佛安回应记者提问表示,去年四季度,我国推出了一揽子化债举措。总的来看,各项措施如期落地并持续显效。截至今年8月底,一次性增加的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累计发行4万亿元。各地置换以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可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今年以来,全国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78万亿元,其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支持地方用于化债。这一系列举措,叠加前期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步收敛。

蓝佛安进一步指出,化债是手段,发展是目的。通过坚持化债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性循环。一是增强了地方发展动能。化债打通了资金链条,地方腾挪出更多的资金资源、时间精力和政策空间,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二是推动了融资平台加快退出。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快推进。三是改善了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得到改善,风险显著降低,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明显增强。

蓝佛安表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92.6万亿元,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8.7%。根据IMF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2%。同时,我国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总体看,我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安全可控。

蓝佛安表示,“十五五”期间,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在存量上做减法。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第二,在管理上做加法。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用得好、还得起、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隐性债、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制度。依法加大债务信息公开力度,提升管理透明度。

第三,在效益上做乘法。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合理把握发行时机、节奏,保障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政府债券的带动放大效应。

第四,在风险上做除法。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从事后“救火补漏”扩展到事前“防患于未然”。健全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管理机制,防范兑付风险。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