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市内免税店”多城开花 “中国购”效应三重溢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05 16:12:13

(原标题:“市内免税店”多城开花 “中国购”效应三重溢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金萍 深圳报道

“市内免税店”,正在多城开花。

8月26日,广州第一家市内免税店亮相,位于广州友谊国金店一楼。

同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深圳市内免税店在福田深业上城正式开业,经营面积近3000㎡,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市内免税店。

9月,长沙发布消息,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也将开门迎客,位于五一广场的王府井百货商场8楼,一期面积1345㎡。

另据此前报道,成都市内首家免税店目前正在装修,预计十月开业。

以往,免税店多开在机场、港口和边境地区,本轮新开的免税店选址市内。

从口岸开到市中心

免税店开在市内,正成为国家推进免税消费增长的新导向。

免税店是面向即将出境的游客,为其出售免三税(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商品的特定经营场所。过去,我国免税店主要布局在口岸、港口和岛内,市内免税店仅有北京、上海、青岛、大连、厦门、三亚等6家。

去年8月,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在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和福州等8个城市新增8家免税商店,同时将北京、上海、青岛、大连、南京、重庆、合肥、南昌、昆明、杭州、郑州、哈尔滨等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转型为市内免税店。这意味着将新增21家市内免税商店。

今年,先后传出开业消息的五家市内免税店便是其中代表。

其中,武汉、广州、深圳三座城市的首家市内免税店已经开业,长沙和成都首家市内免税店将分别于9月和10月开业。

细究这五家市内免税店,有共性亦有个性,也带来了免税消费的新趋势。

从消费模式上来看,在免税店出售免税产品基础上,市内免税店新增了有税产品、退税产品。有税区面向所有消费者开放,消费者在有税专区无需提供离境凭证即可轻松选购,境外消费者可在店内享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深圳市内免税店所在商场深业商管副总经理詹焕元接受采访时表示,有税+免税的模式可以覆盖“境内+境外”双客群,一方面锁定境外离境客群,拉动入境消费回流,另一方面兼顾了境内普通客群,激活本地消费潜力。

从消费选址上来看,新开免税店主要聚集在城市消费核心商圈,集交通便利、消费配套完善于一体。

比如,深圳市内免税店位于广东省第一消费大区福田区核心商圈深业上城,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市内免税店。广州市首家市内免税店则位于广州CBD天河区珠江新城广州友谊国金商店首层。长沙市内免税店选址在长沙五一广场王府井百货8楼,这里毗邻橘子洲头,地处解放西、步行街、太平街、潮宗街等文旅地标,拥有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辐射本地消费者与全球游客。

从品类入驻上来看,在香化彩妆、美酒美食、3C数码、国际精品配饰等传统免税消费品类外,体现区域特色的产品成为丰富免税品类的新方向。深圳市内免税店引入了“深圳智造”核心元素,引进了影石、优必选、荣耀、华为、时空壶等一批本土优质国民科技品牌;武汉市内免税店则增加了湖北本土特色的非遗传承制品,包括荆楚传统手工艺、非遗文创、服装服饰类纺织非遗等共计200余款产品;广州市内免税店也加入了广州工美等国潮新品。

多重利好的生意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认为,入境游不断升温,从“中国游”到“中国购”成为社交媒体热议话题。市内免税店将为城市发展带来三重溢出效应。

一是满足日益增多的入境游客需求,将入境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免税店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消费载体之一。去年以来,随着免签政策不断加码,“中国游”持续火热。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其中内地居民1.59亿人次、港澳台居民1.36亿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5.9%、12.2%;外国人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

谁能精准把握入境游客购物需求,谁就能将客流量有效转换成消费增量。中国旅游研究院去年末发布报告显示,接近95%的受访者在旅行中购物,超过七成的游客有购物计划;超过一半的游客将20%以上的花费用在了购物上。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2-2026年中国免税零售额将以53.8%的高复合增速增长,2026年有望增至3329亿元;中国免税市场占全球比重也将由2019年的14.0%大幅提升至2026年的44.8%,几乎占据全球免税市场半壁江山。

与口岸免税店相比,市内免税店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性,更易转化为消费增量。目前,市内免税对于免税购物不限额。深圳市内免税店总经理张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可在离境前60天内提前选购商品,采取“市内选购、机场或邮轮母港提货”模式,购物时间更充裕、流程更便捷。而在价格方面,免税商品优惠幅度可达11%至25%,较传统离境退税约8%至9%的返还比例更具吸引力。

二是,市内免税店自身即可成为城市消费引流载体,激活更多消费市场。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曾表示,市内免税店的设立与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国际经验表明,消费与旅游深度融合已成为趋势。以往机场免税店受时空限制,转化率有限;而市中心免税店凭借交通便利、触达性强等优势,显著提升游客购物体验与消费意愿。”以韩国为例,首尔市内免税店常年吸引大量国际游客,销售额占比超40%,显示出区位策略对消费拉动的关键作用。

中国免税店布局也正在紧抓其“文旅+消费”融合的新机遇。比如,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毗邻深圳中部五大公园,可与公园形成联动效应,形成一个可逛、可购的消费空间;即将开业运营的长沙市内免税店,选址在长沙五一广场王府井百货8楼,毗邻橘子洲头,与解放西、步行街、太平街、潮宗街等文旅地标形成协同效应,更易辐射本地消费者与全球游客;三亚国际免税城和海口国际免税城逐步由“购物综合体”向“体验综合体”升级,其中三亚国际免税城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免税商业为核心的国家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放大了免税店对旅游消费的带动作用。

三是,以消费端带动制造端产品升级,并为国内品牌搭建新的“出海”通道。

一方面,入境游客对高品质、特色化产品的需求,会倒逼本土供应商提升生产工艺与产品设计,推动制造端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另一方面,市内免税店为本土品牌提供了面向全球游客的展示与销售平台,助力品牌打响国际知名度。以深圳为例,其市内免税店引入的“深圳智造”品牌,通过入境游客的购买与传播,不仅提升了产品销量,还让全球市场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科技产品的实力,为后续品牌正式“出海”奠定基础。

深圳免税消费独特之处

从城市角度,一座城市能否做大免税消费,关键在于其吸引境外游客的能力,以及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的潜力。

这与市内免税店的运营逻辑密切相关。免税运营商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买断商品赚取价差,收入增长的关键指标包括客流量、渗透率、客单价和复购率。

仲量联行中国区零售地产及消费研究负责人朱建辉曾表示,市内免税店服务本地消费者的功能有限,境外游客才是核心客群。

结合上半年的入境游客消费趋势看,在新开的市内免税店城市中,深圳优势明显。

一方面,从境外游客规模来看,依托口岸众多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深圳上半年接待境外游客12961.62万人次,同比增长24%,境外游客数量位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外籍游客数量也位居新增市内免税店城市首位,接待了343.2万人次的外籍游客,为免税店提供了充足的客群基础。


另一方面,从入境消费潜力来看,外国游客在深圳更倾向于购买高附加值的消费电子产品,其中手机、电脑、无人机、AI眼镜等品类最受欢迎。

深圳华强北大疆门店的店长告诉南方财经记者,入境消费客群占店面销售四成左右,其中,在门店的外国顾客中,欧美客户占比70%。他们更喜欢买一款具备第一视角飞行体验功能的无人机。由于国外部分地区地广人稀、飞行场景优越,适合用无人机拍摄风景,因此他们更青睐飞行速度更快、配备飞行眼镜、体验感更好的无人机。

深圳万象城顺电店长告诉南方财经记者,今年以来,入境游客购买手机、电脑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手机销量同比增加44%,电脑销量同比增长214%。

同时,深圳拥有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能为免税店提供丰富优质的本土商品,深圳是亚洲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拥有中国最大消费电子市场的产业基础。其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6。无人机、手机、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科技产品均从深圳走下产线,走向全球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机场也正在通过织密国际交通网,为城市引入更多境外人士。目前,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点总数已突破50个,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周超过800班进出境客运航班。今年以来,阿联酋航空、马尔代夫航空等国际著名航司也陆续入驻深圳机场。上半年,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流量首次突破300万人次,航班量超2万架次,均超2019年同期,创下开航以来新高。

从免税运营商角度来看,新增8家市内免税店或许将进一步拓宽中免集团的渠道优势。这是因为中免集团中标了六家免税店的运营权。

除深圳外,北京、上海等入境游客规模较大的城市,以及拥有特色产业的武汉、广州等城市,也有望在免税市场中受益。对于免税运营商而言,布局这些潜力城市可抢占市场先机;对于本土品牌来说,借助市内免税店的平台能加速走向国际。

可以预见,随着入境人士持续增多、免税店布局不断优化,我国免税市场将再起波澜。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