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中国软件双子星缠斗一生

来源:巨潮WAVE

2025-09-04 23:19:49

(原标题:中国软件双子星缠斗一生)

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2025年6月12日,中国企业软件行业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金蝶国际市值突破504亿港元(约461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越老对手用友网络(454.8亿元人民币)。

该事件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不少人将其解读为两家公司竞争格局的转折点。

但若将视角从某个特定单一时点的“输赢比拼”中抽离出来,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就会感受到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什么总是金蝶和用友,两家企业的生命力为何如此之强?

回溯过去三十余年不难发现,用友与金蝶之间持续而激烈的竞争关系,就如接连不断的强心剂一般,驱动着双方不断演进,并深层次地塑造了整个中国企业管理软件产业的业态。

两家企业之间的“相爱相杀”,将中国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上外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大量挤压,从而确保了大量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进步,以及商业数据的安全。可以说,一个重要的领域长期、稳定的自主生长,自主可控,在中国科技领域并不多见。

到如今,两家企业再次同时走到了全新的历史节点之上:实现AI化,走向全世界。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对立统一

在用友和金蝶两家企业身上,我们能看到太多对立与统一的结合。

从对立性上看,双方是绝对的竞争对手。这从一个近期发生的小故事上可见一斑。

2025年8月15日至17日,用友2025全球商业创新大会在深圳举行。但是很多来参加大会的业内人士走出深圳机场,映入眼帘的却是金蝶硕大的广告招牌。金蝶非常“巧合”地在深圳机场醒目位置全面覆盖广告推广,“用友开会、金蝶刷屏”成了行业里的一个谈资。

实际上,用友与金蝶的竞争史,就是一部跨越三十余年的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史。两家公司从财务软件起步,一路缠斗至ERP、云服务时代,乃至于如今的全球化时代,仍难分胜负。

在资本市场上,双方的纠葛也一直不断。甚至上市时间上,双方都像是在互相较劲。

2001年2月15日,金蝶国际登陆港交所创业板,成为内地第一家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民营软件企业。仅仅过去三个月,2001年5月18日,用友网络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王文京也成为当时的“中国软件首富”。

此后,双方在市值规模的比较中长期相距不大,很难真正分出胜负。

整体来看,用友凭借大型企业客户的优势,在业务规模总量上领先。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用友网络的营收为35.8亿元。其中,大型企业客户业务收入23.18亿元,累计签约一级央企46家,累计服务中国500强客户382家,占比达76.4%。

同期,金蝶营收约为31.92亿元。面向大客户的金蝶云·星瀚和金蝶云·苍穹合计实现收入约人民币8.45亿元,是用友的三分之一。

金蝶在中小企业、标准化产品等领域则持续保持着优势,两者形成了某种错位竞争的格局。

但两家企业、两个创始人更多还是体现出了统一性。

双方都成立于1990年前后(用友1988年,金蝶1993年)。双方创始人经历相似,都是辞去公职下海创业的代表。

而且两家的发展路径也基本相同。它们都曾从财务软件起步。用友最初的产品是报表编制软件——UFO,金蝶最初的产品是财务软件——金蝶。

在完成了资本积累后,双方不约而同地转向了ERP布局。两家公司齐头并进,差不多的方向,差不多的节奏,差不多的市占率,让ERP市场上有了“北用友,南金蝶”的说法。

两家企业的带动之下,中国ERP软件市场也加速发展。智研咨询《2025—2031年中国ERP软件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ERP软件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09.7亿元增长至505.3亿元,复合增速为11.62%。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行业产值将达391.3亿元,需求量将达139.48万套,市场规模将升至545.3亿元。

2012年时,两家又齐齐开始了云转型。2014年,徐少春还上演了一场“破釜沉舟”,在公司周年庆上亲手砸掉客户的服务器,以表示全面向云端转型的决心。

但在这次转型的过程中,两家企业开始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

 

02 艰难转型

传统本地服务时代,企业购买软件服务需一次性支付高额永久授权费(如传统ERP软件动辄百万),且后续维护升级均需企业负责。对许多中小企业而言,这样的成本支出并不友好。

因此,更加灵活的云服务需求开始兴起。

云端服务指的是将软件应用程序和相关资源部署在云平台上,通过云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和资源进行开发和运行。这样一来,企业不需要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也不需要雇用专业的运维人员。且云服务一般采用订阅模式,按月或者按年付费的方式,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

从效果来看,这样的转型确实迎合了市场需求。近五年来,用友和金蝶的云服务在其业务构成中,逐渐占据了主角的地位。其中,金蝶国际从不足四成比重飙升至超过八成,而用友网络也从两成多激增至超过七成。

但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业绩数字——特别是盈利情况并没有反映出转型效果。

云转型较为激进的金蝶,从全面转向后就开始亏损。2020年—2024年已连续亏损四年。加上今年上半年又继续亏损的9773.8万元,近五年半金蝶国际累计亏损金额超过14亿元。

用友的情况也是类似。虽然其亏损年度数量比较少,但去年一年亏损了20亿元以上。加上今年上半年亏损的9.45亿元,两年半下来亏损金额将近40亿元。

为什么转型越成功,亏损数字越大?这其实是转型导致的一种财务数据变化。在本地化服务时代,销售收入是一次性的。而在云服务时代,相当于是把原本一次性的收入分摊到每年或者每月上来,造成短期收入承压。

也就是说,不是云业务不赚钱,而是用友和金蝶在财务上正在将原本大量短期的一次性收入,逐步转化为更长周期的延伸性收入。

同时,云业务在研发和销售费用上的投入还会加大,尤其是研发和销售费用。2024年,用友和金蝶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1.22亿元和15.14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26.22亿元和21.85亿元,不降反增。这就导致企业在整体收入承压的同时,毛利率也随之下滑。

这种财务上的变化,意味着企业必须走长期主义路线,尽全力将绝大多数客户长期留存在自己的服务体系中。其核心就是需要不断增强的产品力,吸引客户持续续费,续费率成为企业经营的关键指标。

今年上半年,用友网络大型企业客户(核心产品 YonBIP)续费率为95.4%,中型企业客户(YonSuite):续费率为94%;金蝶国际面向大型企业的金蝶云苍穹和金蝶云星瀚实现云订阅净金额续费率为108%,面向中型企业的金蝶云星空的云订阅净金额续费率为94%。

两家的续费率都持续处于高位,这意味着其产品力完全能够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

 

03 AI+出海

如今,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云转型已经部署完毕,种子已经种下。但两家企业并不愿坐等结果。

今年3月18日,在金蝶国际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徐少春高调宣布“金蝶云转型已经成功,下一个目标是AI转型”。到5月份,金蝶正式宣布将全面转型为“企业管理AI公司”

用友的企业战略也已经向AI推进。2025年7月4日,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第四届全国企业数字化转型高层论坛上,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表示:中国企业软件与中国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创新,会加快助力企业落地应用AI。


在AI时代全面深化之际,两家公司同频升级,一起布局了AI产品和出海业务。

根据公开资料的介绍,今年上半年,用友已经签约了AI项目的首批客户,其中包括了鞍山钢铁、佰工钢铁、港华集团、中油燃气等知名企业。此外,用友和双良集团、中国中化、巴斯夫(中国)、柳工机械、上海吉祥航空、清华大学等多家客户合作的 AI 项目也成功上线。

金蝶则推出了“苍穹 AI Agent平台2.0”,以及金钥财报、ChatBI(问数智能体)、差旅智能体、招聘智能体、BOSS助理、报价智能体等AI化产品。今年上半年,其AI合同金额累计已超人民币1.5亿元,AI助手的活跃用户数17万家。

可以看出,两家的AI战略都已经启动并向前推进,两家企业的竞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站在中国企业软件行业的角度看,两家公司的存在,让国外软件巨头始终无法在中国市场取得预期的效果。两家企业不仅能在中国市场保持优势,也有机会角逐全球市场。

自2003年开始,用友就在香港设立了海外总部。近年来,其“全球化2.0”战略已经在加快实施。除了深耕亚太地区,还积极拓展了美洲、欧洲及中东市场。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24.9%,海外业务签约金额同比增长42.5%。


金蝶的海外主要拓展方向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尤其是中国企业向外走出去的客户,是金蝶重点关注的。今年上半年,其共计签约了259家中企出海和海外本土企业。

2025年2月,金蝶设立了金蝶卡塔尔公司,正式进军中东市场。徐少春表示,将以卡塔尔为桥头堡,拓展在中东和北非市场的业务,推动当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04 写在最后

竞争,是所有企业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商业机构之间的竞争烈度远远超过欧美国家。但是关于什么样的竞争是健康的、积极的,却一直没有太多的讨论和定义。

从结果观察,有些行业的竞争和博弈,最终的结果是整个行业的产品都陷入到低价、低质的原子化竞争格局之中,类似于家居、家装、餐饮、各类小型制造业等等,最终的结果是消费者和用户难以体验到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更好的服务,而在竞争中挣扎的中国企业,也往往难以做大,被海外巨头企业压得抬不起头。

甚至,一些剧烈的竞争最终导致整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濒临崩溃、全行业亏损的情况,如煤炭、钢铁、服装等等例子在中国屡见不鲜。这些激烈而复杂的竞争,最终的结果通常都是多方共输,甚至被海外资本通过原材料、供应链或者网络平台“吸干榨净”。

幸运的是,在中国企业管理软件这个行业中,恶性竞争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用友和金蝶两家公司虽然彼此竞争,但始终共同横在海外软件巨头的面前。大大小小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企、央企的数据安全,也因此得以更大程度的保全。这对于整个中国商界来说意义重大。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