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08-30 20:11:43
(原标题:威高血净上市后首份财报:一场21年的“膜”法革命)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张晶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中国国家疾控局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尿毒症患者已突破300万。数字背后,是每周有数百万人走进透析室3次,连上机器,让血液在体外循环4小时。他们躺在病床上,手臂插着管子,生命被维系在一台台“人工肾”之上。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而决定这场战斗结果的,往往不是医生,也不是药物,极有可能是一根管、一个器、一张膜。这张膜正是血液透析的核心——中空纤维膜,它由成千上万根细如发丝的中空纤维组成,每根纤维壁上分布着纳米级的微孔,用于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同时保留蛋白质等有益成分。
过去,这一材料90%以上依赖进口,技术被欧美日垄断,价格居高不下,国产替代难。
直到一家名叫威高血净的企业,用21年时间完成了一场“膜”法革命。自成立起,其便主攻中空纤维膜材料与制膜工艺,目标是实现膜材料的自主可控,并在清除率、超滤系数、生物相容性等关键指标上对标国际一流。
今年5月19日,威高血净(603014.SH)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首家独立上市的血液净化企业。8月28日,其上市后首份半年报发布:营收17.65亿元,同比增长8.52%;净利润2.2亿元,增长10.11%。
表面看,是稳健增长。而深挖一层会发现,这是一场持续21年的技术长征的胜利,也是一次对“进口依赖”的精准突围,一次中国医疗器械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
此时,业界更想知道的是,威高血净是如何做到的?
1、32.5%的市占率,是国产替代的“战果”
终末期肾病(ESRD),也就是俗称的“尿毒症”,是慢性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一旦确诊,患者要么做肾移植,要么依赖血液净化来维持生命。透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每周数次前往医院进行血液透析,二是居家使用腹膜透析液。这不光让患者受到生理上的折磨,随之而来的是经济与心理的双重负担。
“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8.2%,据此推算,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约有1亿人。在中国,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攀升,加上早期筛查不足,ESRD患者数据还在持续上升。
这是一个刚性、高频、终身依赖的医疗需求。按每位患者每周需透析2~3次来估算,那么每个患者一年的治疗费用大约在6万至10万元之间。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将血液透析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多地实现95%以上的报销比例,治疗门槛被大幅降低。这不仅降低了患者负担,也打开了市场的巨大空间。
在这片蓝海中,威高血净不是后来者,而是长期耕耘的破局者。自2004年成立以来,它便专注于血液净化耗材与设备的研发生产,已构建起覆盖血液透析器、透析管路、透析机及腹膜透析液的全链条产品矩阵。
更关键的是,它已深度渗透全国医疗体系,产品销往超6000家医院与透析中心,其中三级医院超1000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从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到偏远乡镇卫生院,皆可见其身影。
真正令人震撼的,是它的市场份额。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威高血净在国内血液透析器市场的份额高达32.5%,位居行业第一;在血液透析管路领域,市场份额为31.8%,同样位列榜首。这意味着,每三台透析机中,就有一台使用的是威高生产的透析器或管路。
很明显,这是国产替代的重要里程碑。
过去,血液透析核心耗材长期被费森尤斯、百特、尼普洛等外资品牌垄断,尤其是中空纤维膜技术,曾是“卡脖子”环节。威高血净凭借对中空纤维膜纳米级侧壁孔结构测定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国产透析器性能的全面追赶甚至超越。产品在清除率、超滤系数等关键指标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真正让中国患者用上了“中国膜”。
更值得称道的是,威高血净与国际血液净化知名企业泰尔茂合作推出的国内首款中性腹膜透析液,显著降低了腹膜损伤风险,提升了患者居家治疗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可以说,威高血净已完成了从“市场参与者”到“行业定义者”的转型。它的存在,让高质量的透析治疗不再局限于大城市、大医院,而是真正走向基层、走向普惠。
而这些,正是支持其业绩持续增长的根本。
2、技术、管理与资本的“三重护城河”还在加宽加固
在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高值耗材领域,技术往往是企业的第一道护城河。但仅有技术,却不足以支撑长期增长,尤其是在带量采购背景下,企业必须构建更立体的竞争体系。
威高血净的真正优势,在于它打造了一套“技术+管理+资本”的三重护城河。
以研发驱动,威高血净打造“永不停歇”的产品迭代引擎。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威高血净研发投入达7017.87万元,占营收比重3.98%;过去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5亿元,占总营收4.76%。这一比例在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中堪称“高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入并非“撒胡椒面”,而是精准聚焦核心领域。
聚焦的策略也带来了显著的成果。目前,威高血净已掌握血液透析器关键制膜技术,是国内最早突破中空纤维膜技术瓶颈的厂商之一。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威高血净拥有257项境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5项,构筑起坚实的技术壁垒。目前,威高血净不仅持续优化成熟产品,更在推进第四代、第五代乃至第六代透析器的研发。如此,“以研发引领产品,以产品反哺研发”的正向循环,使得威高血净始终站在技术前沿。
流程治理与数字化转型,锻造“高效敏捷”的组织能力。在带量采购压缩利润空间、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企业的运营效率直接决定生死。为此,威高血净持续推进合规管理体系迭代,同时,大力推动流程治理,覆盖战略规划、投资决策、生产运营、风险管控等全链条,通过数据分析识别瓶颈,实现精细化管理。
尤为关键的是,其正加速“从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通数据流与业务流,串联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能力。
最后是资本赋能,威高血净进入“规模化+智能化”新阶段。2025年5月,威高血净成功IPO,募资净额9.78亿元。这笔资金并非用于“烧钱扩张”,而是精准投向四大项目:智能化生产、透析器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等关键建设项目。由此,威高血净也从“技术领先”向“产能领先”和“智能领先”快速迈进。
3、写在最后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指引下,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政策鼓励、需求爆发、技术突破、资本助力,多重因素叠加,催生了一批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智造”代表。
威高血净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用二十余年的坚守打破了外资垄断,让“中国膜”成为透析领域的标配。它的国产替代和发展之路,不仅关乎企业利润,更关乎千万患者的生存质量。
未来,随着透析渗透率提升、居家透析普及、智能化设备发展,血液净化行业仍有巨大想象空间。从这个角度看,威高血净已站在新起点。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31
证券之星企业动态
2025-08-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