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手机厂商涌入新赛道 竞逐人机交互下半场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8-26 02:29:28

(原标题:手机厂商涌入新赛道 竞逐人机交互下半场)

继苹果推出MR(混合现实)头显后,vivo也进军MR领域,荣耀也正加紧研发中,小米前不久则推出首款AI眼镜,华为、OPPO也都已涉足AR眼镜、AI眼镜。

不过,苹果首款头显曾经销量遇冷,目前已停产,小米AI眼镜也曾遭遇一波退货潮。多位专业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手机行业纷纷押注新赛道背后,是在原手机业务基础上的顺势而为,旨在提前布局人机交互下半场机遇,同时也折射出行业整体增长焦虑。

MR尚处早期阶段

近日,vivo官宣推出旗下首款MR头显vivo Vision探索版,该产品为当前市场最轻MR头显,仅398g,采用自然眼手交互设计,但仅开放预约体验,也未公布售价。

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去年底曾透露,vivo MR团队已达500人。他近日表示,MR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长远来看,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MR可以攻克家庭这一非结构化场景下的‘感知—决策’难题,搭建未来家庭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的桥梁。

“未来家庭机器人是vivo要做的,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十五年。”胡柏山说。

苹果已于2024年推出首款MR头显Vision Pro,当时该产品引发用户抢购,二手平台最高价格曾飙升至9万元/台,官方售价则为29999元起。但好景不长,因售价较高、生态匮乏等原因,Vision Pro销售遇冷。公开消息显示,截至2024年末,苹果Vision Pro销量不足50万台,未达苹果预期。目前,苹果已停止了这一版本产品的生产及二代产品的研发。

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XR设备市场(包括虚拟现实VR、MR和增强现实AR)全渠道零售量为30.7万台,同比增长17.6%。其中,中国VR/MR设备市场全渠道零售量同比下降25.6%,从2024年上半年的15.1万台降至11.2万台,延续2023年以来颓势。

分析人士认为,VR设备销量下滑,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一方面,消费级VR市场长期面临“内容荒”问题,多数产品仍聚焦于游戏、观影等娱乐场景,缺乏能打动大众用户的杀手级应用。

“苹果MR销量一般,vivo产品暂不对外销售,反映出MR仍处于早期阶段。”行业分析人士梁振鹏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成熟的普及型MR产品可能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轻便舒适的硬件设计、高分辨率和低延迟的显示效果、强大的计算与续航能力、丰富的应用生态、亲民的价格以及直观易用的交互方式,预计还需5~10年时间。随着技术迭代和成本下降,MR才可能真正走向大众市场。

胡柏山坦言:“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太着急,要循序渐进。有了好的硬件体验基础,生态才会形成正循环,产业就会起来。”

“第二曲线”焦虑

对于为何押注MR,胡柏山强调,“它并不是一次追逐风口的尝试,而是vivo顺势走出的下一步。”

“尽管目前在技术和成本的平衡上还存在比较大的挑战,但长期来看VR/MR成长空间仍较大。手机厂商在发展MR方面具有供应链整合及管理优势,再加上生态构建和软硬件组合工艺上的经验积累,包括在算法和系统上的投入,都能更好地推动VR/MR在成本和市场规模上进一步发展。”TrendForce集邦咨询万雯对记者表示。

据万雯介绍,目前全球VR/MR出货主力为Meta、Sony、苹果,2025年全球VR/MR销量预计为560万台,“2030年有可能增长至1440万台”。

“手机企业在光学、显示等核心技术上积累深厚,MR设备核心组件与手机技术高度相关,可实现技术协同。”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智能手机市场饱和,入局MR能拓展业务边界,构建涵盖手机、MR等多终端的生态;消费者对沉浸式、交互式体验需求增长,MR在教育、医疗、娱乐、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顺应趋势可抢占先机。

“手机厂抢滩MR,本质是‘第二曲线’焦虑。硬件销量见顶,AR/VR与手机在芯片、传感器、供应链高度重叠,技术复用成本低;同时MR被视为下一代计算平台,提前占位可锁定生态入口。”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说。

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同比增长,出货量6896万部,同比下降4%。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1.4亿台,同比下降0.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小米近日调整全年手机销售目标。“去年底、今年初,行业对整个手机市场增长抱有乐观态度,但打完半年市场后发现,增长并未达到预期。在这样的判断下,小米集团将今年手机销量目标修正为1.75亿部左右。”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说。

多重瓶颈待解

机器人领域专家、艾欧智能IO-Al.tech创始人陈相羽认为,当前机器人面临两个痛点,一方面,机器人没有类似AI大模型那样很丰富的训练数据;另一方面,现在机器人往往都需要一个人拿着遥控器来操作。但人们戴着MR就可以让机器人从中获得很多数据,MR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器人操控交互式设备。

“头显就是‘眼睛+遥控器’。它能帮机器人看清环境,也能用手势或眼神给机器人‘下命令’,但机器人还是得靠自己的‘小脑’完成精细动作,目前还不能完全‘指哪打哪’。MR与机器人关联度大,数据闭环中,MR头显相当于一个全天候的空间数据采集器,提供稀缺、高质量的对齐数据(手—眼睛—环境)。”萨摩耶云科技AI机器人研究员郑扬洋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MR与机器人关联度较高,尤其在感知、交互和智能控制方面。MR可以为机器人提供更直观的环境感知和操作界面,而机器人技术也能增强MR的物理交互能力。企业要从MR切入机器人领域,需突破几个行业瓶颈:一是高性能传感器和实时数据处理技术,二是低延迟的通信与协同控制,三是人工智能算法的成熟度,四是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五是安全性与可靠性标准的确立。

卢克林对记者表示,MR是空间感知与人机交互的“上半局”,机器人是“下半局”,两者共享CV(计算机视觉)、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手势识别、数字孪生引擎,但机器人还需机电一体化、运动控制、安全合规与场景数据闭环。从MR切入机器人,企业必须突破三大瓶颈:一是供应链从消费电子级跃迁到车规级可靠度;二是建立真实场景的机器人数据集;三是补齐整机系统能力,把“显示+交互”延伸到“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

目前,除vivo外,消费电子产业链华为、荣耀、小米、OPPO、中兴通讯以及领益智造、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瑞声科技等供应链企业均已涉足机器人领域。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