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31省份经济半年报:多省增长超预期,京沪消费增速垫底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29 16:45:43

(原标题:31省份经济半年报:多省增长超预期,京沪消费增速垫底)

截至7月28日,31省份(不含港、澳、台)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经济大省在成功挑起经济增长大梁的同时,个别省份的经济数据也出现了波动。

前八大经济省份中,除广东外,其余七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速(5.3%),且均在5.6%及以上。在31省份中,上半年广东GDP增速为4.2%,与海南并列倒数第三。

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二、第三的江苏和山东,年初将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今年上半年江苏的GDP增速达5.7%,山东达5.6%,彰显出经济大省的增长韧性。

整体而言,不少省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2025年上半年,有21个省份的GDP增速高于年初设立的全年GDP增速目标,为实现本省全年GDP增速目标筑牢了基础。而在2023和2024年,分别有17个和23个省份未能完成年初设立的全年GDP增速目标。

但个别省份的数据变动仍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京津沪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称“社零”)增速在全国排名倒数后三位;二季度,北京的就业满意指数创过去13年新低,且自2022年一季度起呈逐步下滑趋势;前四大经济省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处于深度负增长阶段。

多省经济超预期增长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多个省份的经济表现同样亮眼。

具体来看,上半年有20个省份的GDP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速。其中,西藏、甘肃、湖北的GDP增速位居全国前三,且均在6%以上。

上半年,湖北GDP总量位于全国第七,增速达6.2%,较全国高出0.9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也超出了湖北过去三年的全年GDP增速。

湖北统计局在解读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时称,上半年湖北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这是在二季度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得来不易,需要倍加珍惜。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成为多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2025年上半年,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

上半年,有19个省份的社零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5%)。其中,河南、湖北两个经济大省的社零增速分别达到7.2%和6.9%,位列全国第四、第五位。

包括广东、江苏、河南在内的十余个省份,在解读本省上半年经济增长时均提到,“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了相关消费的大幅增长。例如,上半年河南省限额以上单位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通讯器材、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85%。

展望下半年,多名宏观经济专家在采访时表示,受消费增速可能放缓等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GDP增速会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有望实现。

就2025年上半年四川经济形势答记者问时,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杨治刚表示,下半年,四川省消费市场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居民消费信心仍待提升,部分领域恢复仍然乏力,要加快推出超常规举措对冲下行压力,落地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消费政策还会继续加力。大家担心消费补贴政策的一些问题,有关方面已经对外宣布,下半年刺激消费补贴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各地也会继续出台相关措施促消费。下半年的消费,我们仍然充满乐观预期。”

京沪消费增速垫底

今年上半年,京沪两地消费增长出现一定波动。31个省份中,上半年仅有北京、天津的社零同比负增长,上海社零则同比增长1.7%,增速位列全国倒数第三。

具体来看,上半年北京社零同比下降3.8%。其中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下降20.0%和24.0%,对社零形成较大下拉作用。2024年,北京社零同比下降2.7%。

7月17日,北京统计局发文解释称,上半年,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降幅仍较深,主要由于企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跨区域设立经营主体明显增加,对部分单位在京实现的零售额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受北京传统优势领域的燃油车市场需求不足影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与此相关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也呈现降势。

除社零同比负增长外,上半年北京部分与消费相关的数据也出现了一定波动。

居民消费方面,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847元,同比增长2.8%。2022—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分别为-2.2%、11.5%、4.5%。

此外,北京统计局发文提出,2025年二季度,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5.3,较上季度下降3.8点,这主要受就业预期指数影响,其中二季度就业满意指数为75.2,就业预期指数为82.3。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包含就业满意指数、收入预期指数等五项,取值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强弱临界点。指数小于100时,表明消费者信心处于弱信心区,数值越趋近0,消费者信心越弱。

近四个季度,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在100以下。

自2013年一季度起,北京统计局稳定公布每个季度的就业满意指数,今年二季度75.2的数值创下历史新低。2013年—2021年,该数据一直在115—140之间波动。

如图一红色曲线所示,2022年一季度至2022年三季度,北京就业满意指数首次出现较大幅度持续下跌,此后在100—110之间震荡。2024年三季度,该指数首次跌破100,标志着就业满意度由“强”转“弱”,随后再次开启大幅度下跌。

如图一黑色曲线所示,近四年就业预期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23年一、二季度及2025年一季度曾出现回暖迹象,之后再次回落。

 

图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上半年全国消费呈现回升的趋势,但当前回升基础不稳、后劲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对就业和收入的信心不足。尽管许多政策提前释放了消费需求,但如果没有就业和收入的支撑,消费增长可能会趋缓。 

7月17日,北京统计局发文提出,总体上看,北京消费市场保持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没有改变。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有待提升,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下阶段,要落实落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持续加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不断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市场向好向新发展。 

与北京情况类似,2024年以来上海消费增速整体较为低迷。2024年上海社零增速为-3.1%;2025年一季度、2025年上半年的社零增速分别为-1.1%、1.7%。

与此同时,上海与北京均受到餐饮业负增长的影响。上半年,上海餐饮业收入同比下降2.6%,北京餐饮收入同比下降3.6%,而同期全国餐饮业收入增速为4.3%。其中,上海上半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等于200万元)营业收入为825.03亿元,营业利润为12.55亿元,利润率仅1.5%。

部分省份固投增速走低

2025年上半年,部分经济大省在经济增长取得不少亮眼成绩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下称“固投”)增速却较为低迷。 

包括广东、江苏在内,上半年共有8个省份固投呈负增长。其中,广东的固投增速位列全国倒数第一,同比下降9.7%;江苏固投增速位列全国倒数第三,同比下降3.9%。 

从影响因素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大幅下跌是拖累经济大省固投增长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3%。分区域看,珠三角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359.86亿元,同比下降15.7%;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房地产投资615.17亿元,同比下降20.7%。

自2021年以来,广东房地产销售持续萎缩。2020年,广东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7%,增幅超过2018、2019年;但2021年起,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转向下行,进入负增长区间,其中2024年为同比下降21.8%,2025年上半年降幅收窄为-10.6%。

类似地,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固投同比下降3.9%,相比1—5月扩大2.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0%。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江苏投资数据下滑尤为明显——前5个月,江苏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8.7%、4.1%,而到上半年,这两项增速分别滑落至6.9%、0.5%。

7月22日,江苏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处长马丽发文解读称,当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承压波动。下阶段,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狠抓政策落地见效,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聚力激发活力,拓展民间投资空间,强化项目支撑,推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合理增长。

尽管经济大省上半年投资增速出现一定波动,但部分省份的投资表现颇为亮眼。

首先,北京上半年社零同比负增长,但固投同比增速达14.1%,在31省份中位列第三,仅次于西藏、内蒙古。

北京统计局发文提出,上半年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99.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其次,上半年河北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较去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河北统计局发文称,石家庄市受“三大工程”项目带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快速推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8.3%,在40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一,拉动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1个百分点。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下半年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扩大有效投资依然是重要抓手。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资本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地方财政承压导致基建项目推进迟缓,为此需要多措并举强化投资拉动效应。





经济观察报

2025-07-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