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2025年6月CPI、PPI数据点评——基数效应叠加外贸预期不稳,PPI降幅扩张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23 17:04:37

(原标题:2025年6月CPI、PPI数据点评——基数效应叠加外贸预期不稳,PPI降幅扩张)

要点:

●供给充足,CPI增速继续低位前行

●基数效应叠加外贸预期不稳,PPI降幅扩大

●需求不足问题仍需重视,未来价格表现或有改善

内容提要

2025年6月,CPI同比增长0.1%,较前月上涨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1%,较前月上涨0.1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0.1%,较2024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受供给充足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增速继续低位前行,但存在价格增速触底反弹的迹象。“促消费”政策效应显现,部分消费品消费额增速上涨明显,居民消费需求逐渐修复,本月食品、非食品价格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且大多数消费品价格同比增速普遍上行。

2025年6月,PPI同比下跌3.6%,降幅较前月扩张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降幅与前月持平。2025年上半年,PPI同比增长-2.8%,较2024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高基数效应促使PPI降幅进一步扩大,外部环境压力与国内高温雨水天气共同影响,工业品需求相对不足,叠加国内经济结构调整,PPI增速持续底部徘徊。

正文

供给充足,CPI增速继续低位前行

2025年6月,CPI同比增长0.1%,较前月上涨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1%,较前月上涨0.1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0.1%,较2024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居民有效消费需求相对不足,CPI增速持续底部徘徊。

受供给充足影响,CPI增速继续低位前行,但存在价格增速触底反弹的迹象。与此前不同,本月食品、非食品价格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且大多数消费品价格同比增速普遍上行,而非仅仅受猪肉、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受“促消费”政策推动,2024年四季度以来,部分消费品消费额增速上涨明显,居民消费需求逐渐修复,居民消费价基本触底。剔除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自2月份以来呈震荡上涨态势,6月核心CPI同比增长0.7%,较5月上涨0.1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0.4%,较一季度上涨0.1个百分点。

食品项中,从同比看,食品价格增长-0.3%,较前月上涨0.1个百分点,食品供给充足,食品价格同比低位前行。本月除了猪肉、蛋类、食用油价格同比下滑以外,其他食品价格同比均有所上行,其中猪肉价格同比较5月下降11.6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2024年同期存在明显的高基数效应。总体而言,食品项八大类价格同比分化(2涨、6跌、0持平),其中蛋类同比幅度最大(-7.7%);较上月同比变动分化(5正、3负、0不变),其中鲜菜同比变动最显著(7.9%)。

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环比增速增长-0.4%,较前月下降0.2个百分点。受季节因素影响,夏季果蔬大量上市,且为肉、蛋消费淡季,使得本月大部分食品的价格呈环比下降,但降幅不及去年同期。总体而言,食品八大类价格环比涨跌互现(3涨、4跌、0持平),其中鲜果环比幅度最高(-3.3%),较上月环比变动分化(3正5负0不变),其中鲜果环比变动幅度最大(-6.6%)。

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长0.1%,较前月上涨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触底小幅上涨,但整体仍处于底部区间,有待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带动价格增速上行。与2024年同期相比,非食品价格增速的下滑是拉低CPI增速的主要因素,也反映出当前非食品消费品供给充足,相对过剩的局面。本月服务价格同比增长0.5%,与前月持平。总体而言,非食品七大类价格同比普涨(6涨、1跌、0持平),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幅度最大(8.1%),较上月同比变动分化(6正0负1不变),其中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最明显(0.8%)。

从环比看,非食品价格环比增长0.0%,较前月上涨0.2个百分点。受居住及能源价格上涨带动,非食品价格止跌,一方面,毕业季房屋租赁需求增加,租金价格季节性上涨;另一方面,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本月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由上月的环比下降3.7%转为上涨0.3%。总体而言,非食品项七大类价格环比分化(4正、2负、1持平),其中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幅度最高(-0.8%),较上月环比变动分化(1正、5负、1不变),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最显著(-1.7%)。

基数效应叠加外贸预期不稳,PPI降幅扩

2025年6月,PPI同比下跌3.6%,降幅较前月扩张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降幅与前月持平。2025年上半年,PPI同比增长-2.8%,较2024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高基数效应促使PPI降幅进一步扩大,外部环境压力与国内高温雨水天气共同影响,工业品需求相对不足,叠加国内经济结构调整,PPI增速持续底部徘徊。

2024年6月,PPI同比增长-0.8%,较2024年5月上涨0.6个百分点,对本月形成了高基数效应。受美国高关税冲击,全球贸易阶段性收缩,经济增速下滑,总需求收缩,工业生产阶段性下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受输入性传导影响,国内部分工业品价格下降。6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受其影响国内煤炭开采业价格环比下降3.4%;受贸易不确定性影响,出口占比相对较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环比下降0.4%。

另外,国内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叠加国内高温雨水天气,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产能去化继续,叠加高温雨水天气,企业开工减少,受其影响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需求相对收缩,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持续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传统产能去化的同时,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使得有色、黑色金属相关价格走势相反。6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1.3%,与之相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则同比增长0.9%,反映出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走势分化。

从同比看,6月PPI下跌3.6%,降幅较前月扩张0.3个百分点。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输入性及高温雨水天气影响,本月工业品价格增速进一步下降。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较前月扩张0.4个百分点,其中采掘业、原材料、加工业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上涨-1.3、-0.1、-0.4个百分点;受国内反“内卷”式竞争调整影响,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与前月持平,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2.7%,降幅收缩0.6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6月PPI环比增长-0.4%,降幅与前月持平。外部环境趋紧叠加经济结构调整,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增长-0.6%,降幅与前月持平,其中采掘业价格环比波幅最为明显。受外贸预期不稳影响,生活资料价格环比增长-0.1%,较前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继续下降;衣着价格虽然未变,但也依然位于底部;耐用品价格再次下降。

需求不足问题仍需重视,未来价格表现或有改善

CPI方面,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影响,叠加2024年低基数效应,或推动2025年CPI增速上行,但外部趋紧的国际环境依然没有改变,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国内经济压力依然较大,就业、收入预期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居民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掣肘,使得未来居民消费价格难以快速大幅上涨,2025年CPI增速或小幅上涨,但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PPI方面,2025年全球或迎降息潮,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叠加低基数效应,或推动2025年PPI增速上行,但中国国内经济压力犹存,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工业有效需求有待刺激,房地产市场产能去化犹在,经济结构调整继续,2025年PPI增速或小幅上涨。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8)北京地铁补贴机制研究。2008年,本课题组受北京市财政局委托设计了北京市地铁运营的补贴机制。该机制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被使用,直到现在。

中心出版物有:(1)《原富》杂志。《原富》是一个月度电子刊物,由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目的是以最及时、最专业、最全面的方式呈现本月国内外主要宏观经济大事并对重点事件进行专业解读。(2)《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年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中长期问题,从2003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14期,是相关年度报告中连续出版年限最长的一本,被教育部列入其年度报告资助计划。(3)系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报告。本中心定期发布关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分析和预测报告,尤其是本中心的预测报告在预测精度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属学术机构,本报告仅供学术交流使用,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观点仅供参考,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研究中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2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