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钢铁板块异动频频 业绩扭亏透露反转信号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媒体

2025-07-17 08:58:00

(原标题:钢铁板块异动频频 业绩扭亏透露反转信号)

受铁矿石、焦煤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因素影响,上半年,钢铁行业经营业绩持续修复;全年来看,供给端产能优化力度将成为决定行业复苏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7月初以来,钢铁板块频频异动拉升。7月2日,重庆钢铁股份(1053.HK)单日一度大涨逾120%,鞍钢股份(0347.HK)单日涨逾30%;A股钢铁板块中,柳钢股份(601003.SH)走出4连板,公司截至7月9日区间累计涨幅达51.99%,首钢股份(000959.SZ)、宝钢股份(600019.SH)等亦取得不同程度上涨。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年初以来,钢铁价格持续下行,并创下近5年价格新低。但一季度,A股钢铁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7.3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多家券商分析指出,一季度,铁矿石和焦煤等原材料价格回落为钢铁行业修复提供有力支撑。展望全年,供给端的产能优化将成为决定本轮钢铁行业复苏能否持续的关键着力点。

成本下降业绩回暖 

7月2日,A股钢铁板块整体走高,板块单日整体涨幅达‌4.22%‌,位居行业涨幅首位。统计数据显示,7月1日至7月9日,A股钢铁(申万)板块区间累计涨幅达6.22%,跑赢同期上证指数4.68个百分点;其中,特钢(申万)板块上涨4.92%,板材(申万)板块上涨8.65%。

从产品价格来看,受春节淡季、低温天气和地产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年初以来,国内建筑用钢量同比下滑,钢铁价格持续探底。其中,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由年初3357元/吨高点跌至2928元/吨低点,年内跌幅达12.78%,创下近5年来新低。同期,螺纹钢现货市场同步走弱,由3348元/吨降至3072元/吨低点,降幅8.24%;冷压板卷价格由4227元/吨降至3690元/吨低点,区间最大跌幅达12.7%。

进入7月,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迎来反弹,重新站上3000元关口,报收3003元/吨;截至7月9日收盘,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进一步升至3063元/吨。

与上半年的价格走势相对,2025年一季度,钢铁行业经营情况“逆势”复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0.8%。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75.1亿元,实现了自2022年以来首次一季度盈利。钢铁企业效益逐步改善,重点钢铁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9.6%,钢材产品平均销售利润率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

东财Choice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一季度,A股36家钢铁上市公司中,共有27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其中16家公司同比增幅超过40%;36家钢铁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5.7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7亿元大幅扭亏转正。

以利润规模计,宝钢股份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34亿元,位列行业第一,同比增长26.37%;华菱钢铁实现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43.55%。以业绩增速计,首钢股份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1449.36%;柳钢股份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594.66%。

7月8日,山东钢铁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利润总额2.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利约13.5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利约9.81亿元,透露行业复苏信号。

山东钢铁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强化算账经营,吨钢降本60元以上;同时,公司强化产品经营,购销两端持续发力,购销差价较去年提升200元/吨以上。

以成本构成计,钢材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铁矿石和焦煤,分别占生产成本的47%和29%。年初以来,铁矿石和焦煤价格持续回落,为钢铁公司利润修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一季度,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62%Fe:CFR:青岛港)月均价位102.37美元/吨,环比下降3.98%;国内铁矿石进口市场均价为725.05元/吨,环比下跌4.6%,同比下跌9.29%;铁矿石期货合约收盘价平均值为775.2元/吨,环比下跌4.85%,同比下跌7.2%。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为96.3美元/吨,同比降幅扩大至15.53%。

同时,焦煤价格同步走弱。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山西吕梁主焦煤市场报价1150元/吨,较年初下降250元/吨,降幅17.86%;较去年同期价格下降600元/吨,降幅34.28%。 

根据测算,每生产一吨钢大约需要500-700kg的煤以及1.5吨的铁矿。在此情况下,焦煤价格每下跌100元/吨,预计可以为钢材生产带来50元至70元的成本降幅;而铁矿每降低100元/吨,预计可以为钢材带来150元的成本缩减。因此,尽管面临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但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直接缓解了此前高价原料带来的亏损压力。

聚焦供给侧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指出,6月,国内钢价进入震荡阶段,上海地区螺纹和热卷价格分别在3100元/吨、3200元/吨附近波动。尽管需求端受制于地产疲软和雨季施工受限,但政策预期支撑价格形成底部区间。当前,市场处于“低库存、低价格、低需求、高供应弹性”的弱平衡状态,后续走势取决于减产力度与政策落地速度的博弈。

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经历了5轮周期,最近一次周期始于2016年。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从 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钢铁行业迎来供给端改革拐点。2017年,工信部发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25:1,其他地区实施减量置换。至2017年年末,伴随1.4亿吨地条钢的出清,钢铁行业全年实现净利润3419亿元,同比增长177.8%。2018年,钢铁行业利润进一步提升至4029亿元,此后,随着铁矿价格快速攀升侵蚀了钢材利润,导致行业利润回落至2020年的2465亿元。2021年,工信部发布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提高置换比例,扩大应用范围,其中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置换比例不低于1.5:1,其他地区置换比例不低于 1.25:1。

2024年8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自 2021 年《钢铁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实施以来,仍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督落实机制不完善、与行业发展形势和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工信部于2024 年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工作,并会同有关方修订完善产能置换政策措施,坚持“控总量、优存量、促升级”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完善差别化产能置换政策。2024年11月,工信部发布《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4 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 年修订)》和《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长江证券分析指出,工信部修订完善产能置换政策措施,预计新版置换政策有望改善去产能效果。在此背景下,产能的优化仍将成为本轮钢铁行业复苏的关键着力点,而合规、环保和能效或成为产能优化的重要抓手。

在合规层面,长江证券表示,前期产能置换过程中的违建产能后续或逐步出清;同时,停止产能置换后退出的钢铁企业,由于产能指标后续或无法转换为合规指标,或造成产能的实质性灭失;在环保层面,标准明确合规产能需满足“2026 年起须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存量产能,后续或逐步面临产量压减甚至出清;在能耗层面,合规产能标准明确2025年底前须达到《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中规定的“基准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5月,国内粗钢产量达8655万吨,同比下降6.9%;1-5月,国内粗钢累计产量为4.32亿吨,同比下降1.7%;钢筋产量为1688.4万吨,同比下降6%;1-5月,钢筋累计产量为8228.3万吨,同比下降1.6%;生铁产量7411万吨,同比下降3.3%;1-5月,国内生铁产量3.63亿吨,同比下降0.1%;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指出,粗钢压减政策严格落地、基建资金加速传导,叠加焦煤价格反弹的成本支撑,钢铁行业有望在三季度迎来修复。但如果减产政策执行不严,产量仍与上年持平,则螺纹钢及热卷价格或将探底至3000元/吨以下,行业利润仍将恶化。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测算,在全年减产5000万吨基准上,全年粗钢产量预计约为9.55亿吨,对应6-12月累计减产4400万吨,单月减产700万吨以上,行业将由亏损转盈利,吨毛利有望修复至400元/吨;若实际减产2000万吨,则全年粗钢产量预计约为9.85亿吨,行业预计小幅改善,利润略有扩张,吨毛利有望维持在100-200元左右。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确保2030年完成钢铁行业碳达峰,是钢铁产量调控的中长期约束。伴随产量调控政策实施后,月度粗钢产量压减力度将更为明显,预计2025全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将下降2%。

制造业用钢占比提升 出口维持增长

自2020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表观消费呈现逐步走弱趋势。2024年,国内粗钢表观需求约为8.92亿吨,低于同期粗钢供给约1.13亿吨。但分板块看,用钢需求结构化趋势明显提升。

受房地产行业下滑影响,建筑用钢消费持续下降。根据Mysteel数据统计,2023年以前,粗钢耗用量排名第一均为为房地产业,其用钢占比达32.2%,其次为基建和机械,占比分别为18.68%和 14.49%。

2021-2023年,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由17.94亿平方米降至11.17亿平方米,降幅37.74%;同期,房屋新开工面积由19.89亿平方米降至9.54亿平方米,降幅52.04%;房屋施工面积97.54亿平方米降至83.84亿平方米,降幅14.04%;房屋竣工面积由10.14亿平方米降至9.98亿平方米,降幅1.58%。2024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滑10.6%。期间,基建用钢占比反超地产,用钢量达2.37亿吨,地产用钢降至1.86亿吨。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 1-5 月,国内房地产新开工和施工面积仍在继续萎缩。其中,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5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2.9%;新开工面积2.3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22.8%;施工面积为 43.5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9.6%;竣工面积为18.3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17.3%。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3.62万亿元,同比下降 10.7%;其中,住宅投资 2.77万亿元,下降 10%。根据地产相关指标推算,1-5月,地产用钢需求同比下降 14%。

但与此同时,制造用钢需求稳增,有效缓解地产用钢带来的下行压力。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前,制造业用钢量稳定在钢铁总消费的40%左右,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则蓬勃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核电、造船等制造业尤为突出,产需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稳中向好的态势为钢需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根据Mysteel数据统计,2024年,制造业内需用钢达3.99亿吨,占比提升至36%;同期,制造业间接出口和制造业直接净出口用钢分别为1.08和1.67亿吨,占比分别为15%和10%。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5月,国内钢材产量为1.27亿吨,同比增长3.4%。1-5月,国内钢材累计产量为6.06亿吨,同比增长5.2%。其中,中厚宽钢累计产量为9469.4万吨,同比增长4.8%;线材(盘条)产量为5619.3万吨,同比增长2.3%。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指出,钢材消费结构变化,带动不同产品类型的钢企盈利能力出现分化。2010年至2024年,典型板带材公司的盈利稳定性优于典型长材公司。如以板带材为主的宝钢股份、以特钢为主的中信特钢和以宽厚板为主的南钢股份毛利率波动显著低于其他长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预计,2025 年制造业用钢量为 4.4 亿吨,继续维持增长。

此外,年初以来,钢材出口稳定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释了内需不足的压力。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指出,尽管2025年钢材出口面临美国关税上调和东南亚反倾销调查等挑战,但出口仍保持了一定韧性。1-5月钢材出口量同比增加8.6%,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的供需压力。根据海关数据,2025年1-5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4846.9万吨,同比增长8.9%,其中5月单月,中国出口钢材1057.8万吨,同比增长9.8%。

中信建投表示,出口数据增长既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钢铁消费潜力释放,也得益于中国钢材内卷下的低价竞争。数据显示,1-5月,热轧卷板出口报价(FOB)平均价约为445 美元/吨,较印度、土耳其等主要出口国低10-115美元/吨,价格优势显著。展望全年,中信建投证券预计,受贸易摩擦及外需疲软影响,全年钢材直接出口或下滑,但间接出口仍乐观,预计全年钢材间接出口用钢需求总量约在 1.31 亿吨,同比增长4%以上。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