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日息1%!130亿元稳定币骗局,鑫慷嘉庞氏崩塌敲响警钟

来源:理财周刊

媒体

2025-07-11 18:13:48

(原标题:日息1%!130亿元稳定币骗局,鑫慷嘉庞氏崩塌敲响警钟)



在各路资本大佬纷纷争抢稳定币牌照之际,竟有非法投资理财平台借着稳定币的名号大肆实施诈骗行径。

近日,“鑫慷嘉”平台突然暴雷,令人震惊。该平台涉案资金规模庞大,高达130亿-180亿元,波及会员人数多达200多万。该平台打着国际原油期货交易的幌子,采取庞氏骗局与传销相结合的模式,疯狂聚敛钱财。

数百万投资者惊觉,原本在APP上不断跳动的财富数字,一夜之间竟化为永远无法兑现的虚拟符号。这一事件,无疑给众多投资者带来毁灭性打击,同时也为整个金融市场敲响了沉重的警钟。

鑫慷嘉的华丽伪装

“鑫慷嘉”自现身伊始,就处心积虑地塑造高端、专业且拥有强大背景的形象。它将总部设于贵阳CBD的国际金融中心25层,堂而皇之地挂起迪拜黄金交易所中国分站这块金字招牌。那豪华的装修,墙上所挂与“迪拜政要”的合影,无一不在竭力彰显其所谓的“雄厚实力”。

此平台的三位创始人——黄鑫、邵馨慷、王彦嘉,巧妙地将名字拼凑成“鑫慷嘉”,而后通过“碰瓷”国际金融机构与央企,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做虚假包装。

对外,“鑫慷嘉”大言不惭号称是“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DGCX)中国分站”,还宣扬运用大数据技术在中东开展黄金、石油、外汇的期货交易,并许以最高日息2厘(0.2%),甚至在部分宣传中给出日化收益率达1%这般离谱的超高回报,换算下来年化收益超300%。这意味着短短3个月本金就能翻倍,一年便能赚得3倍之多。凭借如此诱人的说辞,吸引公众纷纷入局投资。此外,它还宣称与中石油达成了五年战略合作。然而,经媒体深入调查,却发现所谓合作不过只是一笔区区20万元的油品过滤设备买卖而已。

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在今年4月8日已公开发出警示,明确表明其在中国并未设立任何合作伙伴关系或关联机构,任何宣称与DGCX存在此类联系的实体或个人,均未获官方授权,就连网络上流传的DGCX应用程序也并非由其授权或开发。即便如此,这些确凿的澄清声明,也未能阻挡“鑫慷嘉”肆无忌惮地继续招摇撞骗。

传销式扩张:兵团架构下的疯狂拉人

为达成快速扩张与资金疯狂聚拢的目的,“鑫慷嘉”精心炮制了一套酷似传销的“军事化”9级架构制度。该平台把战区划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区域,设置7000元的入门费(他们所谓的一手),并以直推奖励、团队佣金等作为诱饵。

从底层的“班长”层级说起,参与者缴纳规定费用成为会员后,需成功实现3个直接推荐,方可晋级为“班长”,每直推1人就能获得10USDT。随着级别逐层向上攀升,晋升条件变得愈发严苛,相应的奖励也水涨船高。例如,“司令员”级别要求团队规模达到19683人且直推人数达50人,此时直推1人便可获得150USDT,还有12000USDT的保底薪酬。更具蛊惑性的是,若能拉到500人,就承诺赠送保时捷,可实际上只是每日租用的道具车辆罢了。

这分明就是一场军事化传销与虚拟赌场的双重危害行径。在如此极具诱惑的激励机制驱动下,会员们被高额回报冲昏头脑,竞相发展下线,从而构建起一个庞大无比的金字塔式结构。这种恶劣模式让“鑫慷嘉”在极短时间内如雪球般迅速积累起数量惊人的会员,多达200万之众,无情地将更多人拖入这场可怕的骗局漩涡之中。



稳定币作掩护:资金跨境转移的黑幕

与传统非法集资有所差异,“鑫慷嘉”在资金运作层面引入稳定币USDT,这不仅是其诈骗手法的核心要点,更是监管工作面临的棘手难题。

在整个投资流程里,该平台规定所有会员在“入金”之前,必须先将人民币兑换成USDT;而且内部计价、利润回报以及“出金”也都统一以USDT作为单位。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USDT由于具备与美元挂钩的特点,表面上仿佛给投资赋予了国际化与安全性的表象,可实际上却沦为不法分子作恶的“帮凶”。在传统非法集资案件中,资金在银行账户之间流转时很容易触动反洗钱系统。然而,“鑫慷嘉”通过USDT这一手段,把人民币兑换环节甩给投资者,让他们在OTC市场自行操作,如此一来平台自身便巧妙避开了资金募集环节的监管风险。

区块链数据表明,今年6月25日,“鑫慷嘉”平台出现无法提现的状况。就在平台濒临崩盘之时,高达18亿枚USDT(按照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129亿元)被分批次从多个用户资金池中,火速转移到3个新创建的钱包地址,紧接着借助“混币器”等方式迅速完成资金“洗白”。如此操作之下,资金近乎不可能被追回,调查部门也难以对资金的流向展开有效追踪,链上追踪的难度堪称巨大。

崩盘前后:收割与嘲讽的丑陋行径

今年6月25日,“鑫慷嘉”平台终于难以为继,投资者的本金已无法正常提现,而平台还通过设置诸如高额“手续费”等重重条件,限制利润提现。当投资者对此提出质疑时,平台给出的荒谬解释竟是“公司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偷税漏税,账户资金已被全部冻结,故而无法提现”。

更离谱的是,平台还要求用户若想提现,需按照持仓金额的10%进行缴税,且依旧要求通过充值USDT的方式将资金转入平台。平台承诺纳税后每日可产生1%的收益,累计达到100枚USDT后才可以提现,并且提现手续费高达50%。这显然是对投资者的又一次残酷收割,可许多投资者仍抱着拿回本金的一线希望,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投入资金。

仅仅一天之后,即6月26日,平台彻底崩盘,令人咋舌的是,48小时内,129亿元资金就被转移至开曼群岛。

6月底,“鑫慷嘉”创始人之一的黄鑫在投资人群聊中的言论,彻底撕开了他们的丑恶面具。黄鑫公然声称投资者财富与智商不相匹配,大放厥词道“自己人在国外,我只是拿走了你们不属于符合你们智商的财富”。这般嚣张至极且充满嘲讽的话语,令众多血本无归的投资者怒不可遏。

而更让人愤慨的是,部分团长为虎作伥,竟开始诱导受害者陷入新的骗局。平台以补交50%的税费、解冻资金为借口,哄骗受害者再次转账。在一些维权群中,就有受害者不幸二次受骗,被骗走38万元。

好在7月初,多地警方及时介入此案,目前已抓捕37名团长,并冻结了1.2亿元资金。然而,可惜的是,大部分资金已然无法追回,众多投资者遭受的巨大损失难以弥补。

监管警示与投资者的执迷不悟

实际上,在“鑫慷嘉”暴雷前,监管部门便已敏锐察觉到风险,并多次发出警示信号。

自2024年10月起,四川、湖南、广东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就陆续发布风险预警,明确点明“鑫慷嘉”有非法集资与传销的嫌疑。今年4月10日,宜宾市珙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发出的风险提示提到,“DGCX鑫慷嘉数据”交易平台最初名称为“中国石油”,于2023年5月起盘,同年9月10日数据迁移至当前平台,其网站IP地址位于美国。该平台还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战区,通过线下发展会员等形式进行推广,潜藏着巨大风险。6月3日,湖南省委金融办同样发布提示,指出“鑫慷嘉”存在严重的非法集资风险。

但遗憾的是,在“鑫慷嘉”制造的高收益狂热氛围笼罩下,众多投资者对这些官方警告选择视而不见。在投资者社群中,这些预警竟被曲解为“项目过于火爆,招致同行眼红嫉妒”,以及“政府在为项目正式落地实施压力测试”。投资者们被眼前看似唾手可得的丰厚回报冲昏头脑,心存侥幸心理,笃定自己不会沦为最后接盘的倒霉蛋,最终一步步深陷这场无力回天的骗局。

背后操盘手:惯犯的“进化”之路

鑫慷嘉背后的操控者黄鑫,绝非金融界的“新手”,相反,黄鑫是个屡犯诈骗罪行的“惯犯”。

据公开信息表明,远在2016年,黄鑫就因疑似涉足“云联惠”传销骗局而获刑。“云联惠”曾打着“消费返利”的幌子大肆敛财,涉案金额竟高达3300亿元,吸引会员数量超过500万之多,直至2018年,终被广东警方判定为特大非法传销案件。

然而,出狱后的黄鑫并未痛改前非,反而改头换面,凭借“华尔街金融博士”“中石油高管”等虚假头衔,投身于“扶贫养殖”等项目,持续实施诈骗行径。到了2020年,他更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在一次次的行骗“实践”中,黄鑫不断革新骗术。他擅长追随时代潮流,把诈骗项目巧妙包装成各类新兴概念,从早期的“消费返利”,演进到“金融扶贫”,直至当下打着“迪拜黄金+原油期货”名号的稳定币欺诈。不仅如此,在应对监管问题上,他也费尽心思布局。2024年10月,国内多个地区警方发布风险预警后,黄鑫马上通过投资移民手段,取得了加勒比岛国圣基茨的护照。此护照享有160多个国家的免签待遇,为他日后在案发后逃避司法追究、逍遥法外创造了有利条件。

反思与警示

投资者角度:广大投资者务必时刻铭记,高收益与高风险向来如影随形,那些信誓旦旦承诺“稳赚不赔”,甚至宣扬“年化300%”的投资项目,大概率只是精心伪装的陷阱。当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以及看似诱人的投资机遇时,务必保持理性与冷静。要下功夫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切不可盲目跟风,绝不能被天花乱坠的虚假宣传牵着鼻子走。与此同时,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清醒认识到财富的稳健积累,应当依托于合法合规、安全稳健的投资路径,切莫因一时贪婪而深陷非法集资的泥潭无法自拔。

监管层面审视:伴随金融创新的浪潮汹涌向前,各类新颖的金融概念与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无疑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此次骗局中,稳定币等数字货币被不法分子恶意利用,淋漓尽致地凸显出监管在新兴领域存在的滞后性弊端。因此,监管部门亟待进一步加大对新兴金融业态的钻研与监测力度,加速完善监管规则体系,全力填补监管漏洞。不仅如此,还需大力加强国际间的监管合作交流,协同一致打击跨境金融犯罪行为,全面提升对非法金融活动的精准识别及有力打击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捍卫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

金融安全教育启示:这起令人震惊的惊天骗局,为整个社会敲响了金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金融知识的普及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媒体以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奋进。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向社会公众传播金融知识以及风险防范意识,全方位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与明辨是非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人清晰洞察非法集资的真实本质及潜在危害,从根源上大幅减少此类悲剧的再度上演。(《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天眼查

2025-07-1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