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2025-05-28 10:44:00
(原标题:分期乐母公司乐信集团利润狂飙 巨量投诉之下存合规之忧)
在宏观经济承压之下,助贷机构业绩却逆势狂飙。今年一季度,乐信、信也科技、奇富科技三大助贷巨头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其中,乐信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1.04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同期的32.42亿元下降4.25%;但其利润创三年来新高,实现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13.43%,经调整后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104.91%。
这一系列反经济周期的现象表明,经济越是不景气,借网贷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作为助贷机构,乐信通过撮合贷款交易,并从中赚取了巨额服务费用。然而,这种“雁过拔毛”式的盈利模式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诉。
1
从校园贷起家的助贷巨头
乐信是踩着互联网金融风口而生的平台,2013年10月通过深圳市分期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起家,并开始运营分期乐商城。
在P2P巨头林立的当年,分期乐通过瞄准大学生群体借贷需求异军突起,并获得京东的战略投资。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4年12月,分期乐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并已布局全国99%的高校。2016年10月,分期乐宣布升级为乐信集团。
不过,在行业荒蛮时期,校园高利贷、暴力催收盛行,并引发了一系列极端事件。最终,监管“利剑”落下。2017年,原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
与此同时,2018年以来,P2P平台也遭遇了大规模清退,乐信由此转型为助贷机构。据年报披露,乐信目前业务包括面向C端消费者的以撮合信贷为主的分期零售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以及普惠信贷业务。此外,乐信还通过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并与其他第三方融担/保险公司合作,为借款人提供担保与保险服务。
虽然P2P业务受挫,但是乐信凭借助贷业务实现了转型。到2024年末,乐信已经成为拥有注册用户2.8亿的助贷巨头,去年全年促成借款金额2120亿元,今年一季度交易额516.2亿元,管理在贷余额1073.3亿元。
2
巨量投诉之下的合规之忧
转型助贷后,乐信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往发放贷款收取利息变为以撮合贷款并收取服务费为主。除此之外,乐信还通过提供担保收取增信服务费。
作为助贷机构,乐信主要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小贷公司提供导流服务,这可以说是一门“旱涝保收”的中介生意。然而,乐信却因其收取服务费虚高的问题,遭到投资者巨量投诉。据消费者反映,在分期乐上借款后,综合借款成本可高达36%。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目前已收录了108680条对分期乐的投诉。比如,今年5月19日,有消费者投诉称,其在分期乐APP借款15000元,每月还款1474.73共还12期,综合利率高达31.68%。
另有消费者在消费保上投诉称,其在贷款中介的推荐下,被贷款9万元,后在乐信惠普APP上查看才发现,这笔借款综合年利率高达36%,超过了国家规定最高24%年利率,于是立刻把9万元还回去,结果被告知不能提前还款。
此外,在监管三令五申之下,分期乐似乎还在向大学生放贷。今年3月31日,有位家长投诉称,其孩子在国外上学,并于2025年1月下旬借了1万多分期乐利息高达36%(自动放款,捆绑保险)。获悉孩子借款后,该家长曾向平台联系禁止放款,但是平台在不核实身份和无任何担保的情况下继续放贷。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高息贷款主要与助贷机构收取的咨询服务费和担保费有关。此前,助贷机构通过“双融担”模式,绕开常规的24%的利率定价,将借款人的综合融资成本被推高至36%以上。
3
助贷新规冲击行业盈利模式
针对助贷行业乱象,今年4月初,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并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助贷新规还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完整、准确掌握增信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情况,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也即24%利率红线。
除此之外,助贷新规明确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意味着,助贷机构收取的“会员权益”费用可能不再合规。随着助贷新规落地,助贷行业或将不得不重构盈利模式。(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