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向善财经
2025-05-20 19:11:05
(原标题:业绩增速被“统一”拉开,康师傅涨价失策了?)
$统一股份(SH600506)$$康师傅控股(HK|00322)$
文:向善财经
炎炎夏日来临,整个快消品饮品行业也迎来了年内最重要的消费市场大考。
为此,康师傅先是宣布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的合作,想要用“国际乐园IP”来引爆年轻消费潮流,然后又正式亮相了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靠着冷萃茶等诸多创新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一套连招下来,康师傅的品牌营销是打得酣畅淋漓。但问题是,消费者们愿不愿意买账呢?
要知道在过去一年,康师傅的销售费用也没少花,但最后全年营收也只有806.5亿元,同比仅增长0.3%,几乎是原地踏步。
而它的老对手统一企业中国(下称统一)报告期内却实现营收303.3亿元,同比增长6.09%,
不仅较2023年1.18%的同比增速实现了V字反弹,而且这还是统一首次突破300亿元营收大关。
那么两者的表现差距,为何会如此之大呢?
涨价一年多,康师傅喜忧参半?
欧洲管理学大师弗雷德蒙德·马利克在《战略:应对复杂新世界的导航仪》一书中指出,“增长不是目标,而是结果”,它是一项好的战略的产出。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企业不增长,是不是就是战略出了问题呢?
毕竟,现在康师傅和统一们面对的外部市场背景,是一样的。方便面、饮品等业务市场,整体都在遭受以外卖、新式茶饮为代表的玩家们的不断挤压。
所以反应到营收增速方面,天眼查APP显示:自2017年以来(剔除掉2020年——2022年的特殊时期),康师傅的为6.07%、2.94%、2.13%、2.16%和0.29%;统一的为1.48%、4.56%、1.14%、1.18%和6.09%。
很明显,在2024年之前,康师傅和统一的营收走势是相近的,甚至在增速表现上还略有领先,但是到了2024年,康师傅却突然被统一拉开了显著差距。
背后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离不开,近年来围绕在康师傅身上的“涨价”话题。
2023年年底,有多家媒体爆料称:康师傅的中包装茶/果汁系列建议零售价从3元/瓶涨到3.5元/瓶,涨幅比例为16.7%;1L装茶/果汁系列建议零售价从4元/瓶涨到5元/瓶,涨了25%。
去年5月份,康师傅的方便面也跟着选择了涨价,—袋装面的建议零售价由2.8元调整至3元,桶装面的建议零售价由4.5元调整至5元,康师傅方便面平均涨价8%。
这两次涨价,给康师傅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争议。
从好的一面看:靠着涨价,康师傅的毛利率和盈利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康师傅的方便面业务营收同比下滑了1.3%,但是对应的方便面业务毛利润却同比增长了4.7%至81.4亿元,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27.0攀升至了28.6%,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对于方便面业务毛利率的改善,康师傅给出的解释是“因售价及原材料价格有利“。
一边是方便面原材料成本价格的下降,一边是康师傅零售价的上涨,这乍一看怎么有点为了盈利而盈利的既视感呢?
再来看康师傅的饮品业务,营收同样是仅增长了1.3%,但毛利润却同比增长了11.5%,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32.1%升至了35.3%,提高了3.2个百分点。
对于饮品业务毛利率的改善,康师傅也将其归因为“售价有利”。
最后,在两次“售价有利”,且分销成本、行政费用和其他经营费用微增的背景下,2024年康师傅的归母净利润达到了37.34亿元,同比增长19.79%;净利率也从2023年的4.37%增长至现在的5.36%。
再来看涨价的不利一面,也就是康师傅销售量的“丢失”,以及品牌市场的被“蚕食”。
康师傅两次涨价都冲上了热搜,也都引发了品牌舆论的一边倒。比如“平民饮料以后也不平民了”“既然康师傅选择了涨价,那就别怪消费者转战统一冰红茶了”……
不过即便如此,网友们的吐槽抱怨也只是一方面推手,真正让消费者们用脚投票的是:
康师傅的方便面、饮品全都涨价了,但统一、农夫山泉们在茶/果汁系列的大部分产品至今还未公开宣布过跟涨。
这一下子就让康师傅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不仅独自一人扛起了涨价的全部舆论火力,而且还主动把核心消费人群推向了统一、农夫山泉们。
毕竟,无论是红烧牛肉面、老坛酸菜面,还是冰红茶等其他经典产品,康师傅和统一两家的口味差异并不大,所以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消费者们的最终选择。
而且在品牌形象方面,这几年的康师傅也可谓是频频翻车。315曝光的土坑酸菜就不说了,单看前段时间推出的新品“剁椒鱼片汤面”,康师傅靠着只有0.2/0.3克的脱水复合鱼片,以及Q版卡通小鱼儿造型,就一举收获了全网群嘲……
在这么一连串负面BUFF的叠加下,2024年,康师傅方便面、饮品业务增速,被统一们拉开差距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期,统一方便面业务实现营收98.49亿元,同比增长2.6%;饮品业务实现营收192.41亿元,同比增长8.2%,远超康师傅的业务表现。
另外具体来看,过去一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中除了“容器面”同比增长3.7%之外,剩下的高价袋面、中价袋面和“干脆面及其他”产品均出现了明显下滑。
至于饮品方面,同期,康师傅的茶和“碳酸及其他”两大板块,则是保持着8.2%和0.4%的营收增速,但剩下的水和果汁业务却同比下滑了6.7%和9.4%。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涨价对康师傅而言,除了能带来短期利润的增长外,对于长期的品牌市场扩张、以及消费者们的性价比体验和忠诚度维护等等,几乎都没有太多好处。这就像是一场拿未来换现在盈利的战略豪赌,成则再续辉煌,输则被步步蚕食……
内忧外患之下,经销商们苦涨价久亦?
要说,在当前外卖市场百亿补贴大战,5块钱就能点一杯咖啡,8块钱就能点一份卤肉饭的背景下,方便面和瓶装饮料行业,谁会最难受?
康师傅的经销商们绝对榜上有名。
外部的外卖大战就不说了,本来对整个方便面市场就一直在挤压,现在算是挤压地更狠了。
关键是内部,在总需求量收缩的情况下,康师傅还对方便面和瓶装饮料实施了涨价策略,结果就导致现在一份康师傅桶面,再加一份袋装方便面,合计就七八块钱,再加上根火腿肠,好像比很多外卖还要贵。
这无疑让消费者们更加地不能接受了,同时也把消费者们更进一步往外推了。
可如此一来,苦的就是康师傅们经销商们了。
向上,康师傅作为品牌厂商的销售任务没法打折扣,但向下,消费者们又不接受康师傅产品涨价,而且就算经销商和终端渠道把涨价落实到位了,最后也可能会影响销量不佳而被商超、便利店们“雪藏”或下架。
至于另一部分更小的夫妻店们,则就直接换成了统一。“反正喝着又差不多,没人非要喝康师傅的,而且统一还不涨价,消费者们也更能接受,我们也更能多赚一些”,一位开在小区的小卖铺老板十分干脆地说道。
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经销商们想要完成销售任务、想要赚钱,要么就是接受压货,或者主动压缩自身的渠道利润,靠销售返点维持生计。
要么就是被迫跨区域窜货、串货。
就像此前有不愿具名的康师傅东北经销商说得那样:我们区域窜货特别严重,二批商户非常多。最近茶饮价格降得厉害,窜货情况更糟了。公司根本没想过如何支持我们,而是把压力都转移到了经销商身上……
事实上,或许正是现在销售压力过大,所以2024年康师傅的经销商数量,一下子就从76875家降至了67215家,骤减近万家。
虽然官方声称这是优化渠道结构、转向直营模式的主动调整,通过减少销售通路的长度,以提升整体经营的控制力和毛利结构。
但问题是即便如此,直营渠道保障的是企业利益,所以搞降价促销也有利可挣。可经销商们拿到的批发价成本能和直营渠道一致吗?如果比直营渠道更高,那么康师傅的经销商们就还要在激烈的区域价格战中,和“队友”直营店正面竞争,对应的经销渠道利润也就可能会被进一步削薄……
无糖茶——战略后手?
回到业务增速上看,现在康师傅方便面的整体想象力似乎已经有点触顶了,而饮品业务中的“茶饮”还保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更具体点说是无糖即饮茶。
比如康师傅财报中就明确提到“饮品事业致力于加速建立规模优势,巩固核心品类,布局战略品类,紧密契合健康与功效,持续上新无糖产品,拓宽产品品类……”。
不过说起这个,虽然康师傅在2020年就曾推出过冷泡绿茶,2021年又推出了无糖冰红茶,此后还推出了纯粹零糖新品、改造茉莉绿茶等等。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康师傅好像也没能顺利打造出一款、像曾经的茉莉花蜜茶和冰红茶那样的无糖茶爆品。
整体颇有种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意味。
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现在无糖茶的消费群体更精准了,一线城市的渗透率更高,但这部分用户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冰红茶的用户群体。
同时,在过去饮料行业,康师傅的成功,其实是糖茶这一品类的成功。C端品牌认知已经固化了,提到冰红茶,首先想到的就是康师傅冰红茶,就像是可乐一样,大家潜意识认为就是可口可乐。
所以,此前康师傅推出的无糖冰红茶、改造茉莉绿茶,本质上走的是“改良路线”,对位市场群体并不完美匹配,自然也就很难打开更多的新增量空间。
另一方面,一般来说,消费领域推出新品牌,或者冲击新的成长业务,是需要大量的营销费用去做市场品牌的。但此前,康师傅的费用率并不算高。比如2023年的财报数据来看,康师傅的营业费用(分销成本和行政费用)率为25.49%,农夫山泉为26.82%,统一企业中国为25.69%。
很明显,过去在经营策略上,康师傅可能还是偏保守了一些。
不过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从现在康师傅携冷萃茶“茶的传人”亮相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到2024年分销成本攀升至180.4亿元,对应的费用率为22.37%,超过了农夫山泉的21.38%和统一的22.22%来看,康师傅似乎已经醒悟了过来。
那么随着对品牌投入的进一步加码,再配合上庞大的渠道资源优势,康师傅的无糖茶未来一定是充满想象力的,也是能够跑出、足以媲美“冰红茶”“茉莉绿茶”那样的经典爆品的。这可能也是现在资本市场和不少投资者们,对康师傅依旧抱有无限期待和关注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中访网
2025-05-20
网易财经
2025-05-20
中访网
2025-05-20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5-20
中访网
2025-05-20
中访网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