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8家银行密集发行科创债,950亿元资金加速注入硬核科技赛道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思文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是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重大举措。近期,银行发行的金融类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加速扩容。截至5月13日,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8家银行率先发布科创债发行公告,发行规模攀升至950亿元,助力债券市场“科技板”和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 除了发行科创债,银行还通过积极承销首批科创债,以基石投资人身份参与投资科创债等方式,响应债券市场“科技板”和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
精准支持硬核科技 8家银行发行规模达950亿元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创债,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亮相。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发行科创债有关事宜的公告精神,自上周四(5月8日)以来,主要银行第一时间启动科创债发行工作,公布了首批科创债发行的相关情况并取得一定进展,部分已落地项目获得广大投资者的踊跃认购。 在宣布发行的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和工商银行率先完成首批科创债的发行工作,实际发行规模均达200亿元;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拟发行的科创债基本发行规模均为100亿元。 而在股份制银行中,兴业银行率先完成首批科创债的发行工作,实际发行规模为100亿元;浦发银行簿记发行的第一期科创债规模为不超过150亿元。另外,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为50亿元。 总体来看,目前上述8家银行发行的科创债规模合计达950亿元,这些资金将通过贷款、债券、基金投资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以实际行动助力债券市场“科技板”和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
银行发行科创债认购踊跃 有债券认购倍数达5倍 债券市场“科创板”的推出,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加速推进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是银行发行金融类科创债、承销与投资科创债的重要目标。 据记者观察,在募集资金的投向上,上述银行发行科创债的资金主要投向支持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企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等。 银行发行的科创债获得了广大投资人的踊跃认购,个别发行完毕的债券认购倍数达5倍以上。 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招标发行2年期DR浮息债60亿元,在上海清算所招标发行3年期固息债100亿元,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面向投资人创新直接发行182天贴现债40亿元,发行利率分别为1.47%、1.35%、1.17%,认购倍数分别为4.51倍、4倍、5.04倍。 从当前银行披露的债券条例及发行方式上看,各家银行灵活选择了发行方式和融资期限,创新设置了债券条例,发行项目各具特色。 如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科创债,以同时发行“固息债+浮息债”“招标发行+直接发行”“中期+短期”的组合债券形式,满足投资人多元化投资需求,更好匹配资金使用特点和融资需求。 另如交通银行发行两类债券品种,品种一的期限为3年期,品种二的期限为5年期,基本发行规模各为50亿元。品种一和品种二的合计增发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业内人士透露,多家机构正在积极筹备科创债发行工作,主动丰富科创债产品体系,今年科创债项目有望加速落地。
多家银行积极参与科创债承销 债券市场“科技板”亮相后,多家银行纷纷发布首批科创债项目的承销与投资进展工作,包括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渤海银行等10余家银行。 建设银行介绍,此次最先落地的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中,该行成功承销其中8期债券,引导市场资金流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涉及的企业涵盖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科技型企业,以及成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股权投资机构。 中国银行表示,该行协助立讯精密、吉利控股、牧原股份、上海新微等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以及部分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完成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发行,规模共计385亿元。 邮储银行介绍,由该行承销的全国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涵盖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同时覆盖了四川、天津、陕西和浙江的发行人,有效拓宽了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向“硬科技”领域。 兴业银行透露,截至5月9日,已助力11家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完成首批科技创新债券的挂网发行工作,发行金额合计87亿元。另外,该行已累计储备超30个科技创新债券项目,资金用途涵盖科技企业股权融资、并购重组、研发投入等多个领域。 上海银行表示,该行第一时间组织团队研究政策,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助力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270天,票面利率1.71%,该行结合立讯精密的业务发展需求,针对科技创新债券资金用途灵活的特点,制定专项方案。
提升科创债发行质量 降低交易摩擦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科创债发行主体从科技企业扩容至银行等金融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周沅帆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首先,科创债发行主体从科技企业扩容至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了债市‘科技板’的发行主体范围,给投资者更多选择;其次,这有利于提高债市‘科技板’发行主体信用等级的区分度,降低债市‘科技板’的一级利差;再次,这有利于调整市场预期,构建更加完善的债市‘科技板’收益率曲线;最后,这有利于风险偏好互容,提高债市‘科技板’二级市场的换手率,让其成为中国债市的一条‘鲶鱼’,激发整个债市更大的活力和潜力。”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认为,通过建立做市机制、引导各类机构参与、创设指数工具等措施,提升科创债的市场流动性和吸引力。激励中介机构参与科创债做市并建立评价体系,提出“建立科创债专项承销评价体系和做市机制,建立承销、做市联动机制”,促进承销商更充分地调研项目、精准定价,提升科创债发行质量与后续市场表现,增强投资者对科创债的信心和交易意愿,提升科创债二级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摩擦成本。 编辑:赵新亮 校对:乔伊 制作: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