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刊财经
2025-04-30 14:05:20
(原标题:去金融化玩跨界惨败!51信用卡盈利曙光何时能现?)
事实上,51信用卡原本是一家互联网金融明星公司,但随着监管趋严,便开始弱化金融业务,一路寻找转型方向,然而,连金融放贷都赚不到钱的企业,转型到其他行业赚钱又谈何容易?
4月29日,51信用卡有限公司(股票简称:51信用卡,股票代码:2051.HK)正式披露2024年报告,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0.69亿元,同比下降2092.44%。营业收入虽同比有所增加,但净利润亏损较2023年再次扩大,扭亏为盈的曙光再次泯灭。
数据来源:Wind
实际上,自2018年之后,51信用卡一直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并在此过程中多次尝试转型。从最初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到SaaS业务、再到跨界露营业务、露营车业务以及儿童游艺业务,是离金融越来越远了,但是从经营业绩来看,51信用卡的转型之路的终点仍遥遥无期。
营收构成变动巨大
51信用卡成立于2012年,核心业务是一款可以智能管理信用卡账单的APP——51信用卡管家。如今,51信用卡已发展成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信贷撮合服务、SaaS服务、Valalife业务、儿童游艺业务等多个板块。
从2024年的营业收入构成来看,信贷撮合及服务费收入为0.59亿元,占比26.1%;SaaS服务费收入为0.75亿元,占比33.4%;Valalife业务收入为0.16亿元,占比7.3%;儿童游艺业务收入为0.31亿元,占比14.0%;信用卡科技服务及介绍服务费收入为0.02亿元,占比0.7%;其他收入为0.42亿元,占比18.5%。显然,信贷撮合及服务和SaaS服务仍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横向对比来看,信贷撮合与服务费收入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同比下降38.3%和16.5%。这一变化源于公司在业务策略上的调整,导致信贷撮合业务量有所减少,因此该业务呈现收缩态势。
同样,信用卡科技服务及介绍服务费收入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同比下降20.8%和92.7%。公司评估后决定减少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尤其是在与金融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业务方面,投入大幅减少。
此外,Valalife业务在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206%,但2024年却出现了51.8%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疫情结束后,大众对露营活动的兴趣减退,公司因此调整了业务策略,退出了部分表现不佳的营地,并减少了对露营业务的投入。相较之下,SaaS服务收入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13.2%和29.7%。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小蓝本订阅收入的显著提升,在用户需求增加的背景下,SaaS服务已成为公司较为稳定的营收增长点。
儿童游艺业务作为2024年的新业务,虽然已经实现了稳定的收入,但由于运营时间较短,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其他业务收入在2024年同比增长了25.4%,主要来自于公司与第三方合作所产生的贷款转介服务收入的大幅增加。
总体来看,51信用卡在业务结构上的调整较为迅速。虽然信贷撮合及服务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在营收中的占比逐渐下降。信用卡科技服务及介绍服务和露营业务则是公司计划逐步放弃的方向,尤其是露营业务转型受挫。相较之下,SaaS服务业务增长稳定,成为公司未来营收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期间费用激增
51信用卡2024年的经营支出为2.86亿元,同比增加46.67%。其中,期间费用和预期信用损失净额的增加是导致公司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具体来看,2024年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支出为0.41亿元,同比增长127.78%。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露营业务受挫后,51信用卡将业务重心转向了露营车业务,并对该业务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其中露营车业务的研发支出就占到了0.20亿元。
在销售及营销方面,2024年的支出为0.51亿元,同比增长88.89%。随着露营车业务进入投产及后期营销阶段,公司在该业务的推广上加大了投入,露营车的营销推广费用达到了0.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84.4%。
此外,预期信用损失净额也出现了大幅增长,达到0.41亿元,同比增长82.61%。这一增幅的主要原因是信贷撮合业务回款减少,导致质量保证金及合约资产相关的预期信用损失大幅上升。
显然,51信用卡在2024年转型到露营车业务,导致研发支出和销售及营销费用支出激增,进一步侵蚀了公司利润,导致净利润同比骤降,然而,鉴于露营业务已遭遇挫折,能否通过露营车业务实现真正的营收增长值得质疑。
事实上,51信用卡原本是一家互联网金融明星公司,但随着监管趋严,便开始弱化金融业务,一路寻找转型方向,然而,连金融放贷都赚不到钱的企业,转型到其他行业赚钱又谈何容易?
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同样不会为公司的试错买单,纷纷抛售股票。51信用卡上市之初股价最高达到9.55港元/每股,市值超百亿,如今每股0.245港元/每股,市值仅4亿人民币。黄粱一梦,令人嘘唏!
图片来源:Wind
作者 | 姚文溪
编辑 | 吴雪
证券市场周刊
2025-04-3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30
证券市场周刊
2025-04-30
WEMONEY研究室
2025-04-3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30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