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2025-04-30 11:09:00
(原标题:关乎民生福祉的改革中,优质医疗资源如何下沉?)
来源|中访网
作者|一杭工作室
在四川中江县广福中心卫生院,一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只需20分钟便能完成。73岁的谢奶奶术后住院三天,浑浊的视线逐渐清晰,她感叹道:“现在真方便啊,做手术离家也就十公里,不用去市里的大医院也能做了。”
这个场景背后,折射着中国基层医疗体系正在经历的变化——从“小弱散”的基层机构向现代化医疗节点的蜕变。
1
基层医疗的困境
近段时间,《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医院大动作!看病少花钱?》一文,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基层医疗的关注。
文章揭示了中国基层医疗长期面临的困境——资源错配与效能低下。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全国住院人次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从2009年的29.2%降到了2023年的15.1%。
以往的乡镇医院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既留不住病人,也留不住医生。医疗资源持续“向上走”,县级医院虹吸乡镇患者,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萎缩,形成患者流失、业务量下降、人才短缺的恶性循环。
这种层级间的错位,使得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满足乡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造成了“看病难”的问题。在偏远地区,镇与镇之间距离较远,医疗资源分散,进一步加剧了基层医疗的脆弱性。
为打破这一局面,“强基层医疗”的战略从2009年就开始起步,但想真正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
2
破局之道: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制度的突破往往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此后,这一说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再次强调,将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向快车道。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提到,“今年要进一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90%以上的县域达到紧密型标准,到2027年底,争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
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三级医院要去帮扶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要去带动一级、带动基层。
在这样的生态再造中,基层医疗正在形成纵横交织的服务网络。比如,据《四川在线》报道,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推动下,次中心内上级专家下沉、驻点帮扶,本院人员定期进修培训等成为常态。
北川县陈家坝镇的7支家庭医生服务队,由医师、护士、村医、网格员构成,每月入户开展健康管理,免费为村民测血压和血糖,这种“移动医疗哨点”模式,将服务直接延伸到村民家中。
人才生态的重塑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江县广福镇通过“小团队、大能量”模式打造眼科专科,旺苍县每年外派医务人员进修的培养机制,展现着基层人才培育的新路径。
然而,改革也面临诸多挑战:利益调整触及各方核心权益,县级医院对资源下沉存在顾虑,医保基金分配易引发矛盾等,均考验着改革的智慧。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场深刻的基层医疗变革,它不仅需要解决当下的机制矛盾,更要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下沉?
在这场关乎民生福祉的改革中,AI赋能正在催生基层医疗的范式革命。雷海潮主任在发言中便提到:要积极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比如,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公司研发的经口手术机器人,此前已经成功地跨越5000公里,完成全球首例AI+机器人远程头颈外科无创手术。
据公开信息,这款“成都造”的手术机器人,填补了喉部声门区机器人手术的技术空白,但成本远低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平价”手术机器人的存在,让基层医院的医生也能开展高难度手术,普惠患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中访网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中国网财经
2025-04-30
中国产经观察
2025-04-30
阿尔法工场
2025-04-30
阿尔法工场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