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2025西部地区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来源:新华网

2025-08-20 11:58:00

(以下内容从新华网《2025西部地区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1.1背景概况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极,是新质生产力在立体空间领域的集中体现。其核心空域范围划定为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在应急救援、跨区域物流等特殊场景中可延伸至3000米低空空域。这一经济形态以民用有人驾驶航空器(如直升机、通用飞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各类无人机)为核心载体,通过载人通勤、物资运输、专业作业等多元化低空飞行活动,串联起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综合保障等全产业链环节,形成兼具技术突破性与场景创新性的经济生态。其显著特征包括:产业链覆盖“研发—制造—应用—服务”全链条,涉及航空航天、新材料、人工智能等20余个关联产业;技术密集度高,融合了空气动力学、智能控制、5G通信等跨学科技术;服务场景覆盖城市交通、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30余个领域,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系数可达1:10以上。
从全球发展脉络看,低空经济经历了从工具应用到生态构建的演进历程。1920年代农业航空作业开启产业化序幕,1950年代直升机投入海上石油服务标志着多元化应用起步,1980年代公务航空普及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当前,在碳中和与智能化浪潮驱动下,全球低空经济进入“绿色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期。美国通过“先进空中交通(AAM)”战略构建了完整政策体系,其《先进空中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法案》明确2025年前建成10个城市空中交通试点枢纽,JobyAviation等企业已完成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千架级生产线建设。欧盟依托“创新空中交通(IAM)”框架,在德国慕尼黑、荷兰鹿特丹等城市开展空中出租车常态化运营试点,2024年欧洲无人机物流市场规模突破80亿欧元。巴西在农业航空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全国70%的农药喷洒通过无人机完成,单架农业无人机年均作业面积达3万亩。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呈现“政策驱动—技术突破—场景爆发”的递进态势。2010年安阳作为首个低空开放试点城市,开启地方探索;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交通网络体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志着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形成“顶层设计+专项法规+地方细则”的三级架构:2024年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建立了分类分级管控体系,明确120米以下空域无需审批的便民规则;《低空空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在安徽、湖南等7省开展“分类划设、动态调整”空域管理改革。同时,标志性项目也在加速落地:2024年8月开通的沪苏跨省低空航线采用“直升机+固定时刻”模式,单程耗时仅18分钟,较地面交通缩短75%;11月投入使用的珠三角阶梯式空域,通过“100米以下自由飞、100-300米报备飞、300-1000米审批飞”的分层管理模式,使无人机物流配送效率提升3倍。这些进展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不足千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6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