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爱建证券《电子行业专题报告:全品类科技硬件产品的贸易风险分析》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特朗普自2025年1月20日就任后,在“美国优先”口号下,以保护本地产业,减少贸易逆差和巩固选举支持为借口,持续调整美国贸易关税政策。叠加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公布了对于中国出口管制新规,针对高算力芯片、超级计算、先进芯片制造、半导体设备领域对中国大陆的制裁再次升级。我们认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演绎以及美国对于中国半导体设备和高算力芯片的限制政策的不断翻新,全球科技硬件产品的产业格局将会发生深远的变化,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的进出口情况对于主要科技硬件产品的贸易风险进行系统化分析。
我们根据进出口金额比例将科技硬件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出口主导型--终端设备产品;进出口相当--PCB和被动元件;进口主导型--半导体设备和集成电路。以下是我们得到的基本结论:
出口主导型产品---终端设备产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下游终端设备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品,其出口金额远大于进口金额。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彩色电视机等产品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10-100倍。我们按照出口金额/进口金额(内循环能力),市场规模(规模能力),市场同比增速(成长能力),对美出口比例(避险能力)四个指标对九个设备终端产品进行排序打分。最终结果显示,服务器具备较强的成长和避险能力,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得分相对落后。
进出口相当--PCB和被动元件。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中国PCB(印刷电路板)和被动元件进出口金额基本相当。以PCB、铝电解电容、陶瓷电容为代表,其近三年平均出口金额/进口金额比值约为0.3-3倍。从2025年PCB进出口数据看,出口市场需求呈现显著回暖态势。1-6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7.7%,1-6月进口金额同比维持稳定,这表明PCB市场增量主要来源于出口市场,进出口剪刀差持续扩大。2025年1-6月陶瓷电容市场进口金额同比-4.5%,出口金额同比+15.8%,虽然目前进口金额约为出口金额的1.6倍,但是进出口金额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进口主导型-半导体设备和集成电路。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公布了对于中国出口管制新规,针对高算力芯片、超级计算、先进芯片制造、半导体设备领域对中国大陆的制裁再次升级。综合比较各类半导体设备,我们发现离子注入机是目前中国进口增速最快,且对美国依赖程度最高的半导体设备。2024年,离子注入机总进口金额为18.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速约为31.0%,进出口金额比值高达58.2。国内市场对于离子注入机的需求持续高增长,来源于国产半导体晶圆厂的持续扩产,同时也导致了对美国离子注入机产品的高度依赖。在集成电路各类芯片中,以高算力芯片为代表的处理器和控制器芯片是集成电路产品系列中国产替代的核心。不仅如此,高端算力芯片同时也是AI时代大模型训练的基础资源,决定着大模型性能和成本的竞争能力。
投资建议:综上所述,我们主要看好国产服务器设备,PCB,MLCC,离子注入机和高算力芯片等产品。这些产品兼具市场规模和成长性,既能够有效的规避中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受益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公布对于中国出口管制的持续加码。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及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升级进度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