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豪华车专题报告:传统燃油向新能源过渡,关注品牌溢价&设计溢价两大主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复盘燃油豪华车:追求溢价的市场,具备品牌溢价、设计溢价、技术溢价三大属性。
回顾传统燃油豪华车(高端车),我们认为,豪华车是追求溢价的市场,其核心溢价在在于品牌溢价、设计溢价、技术溢价三种:1)品牌溢价:豪华车品牌所带来的品牌力上的溢价,并由此在国内将燃油豪华车拆解为一线豪华、二线豪华和其他豪华品牌,在豪华车溢价体系中,品牌溢价最为重要;2)设计溢价,包括燃油车的产品精细化打造水平和车辆自身稀缺性,精细化打造即我们常说的“豪华感”,即更好的细节处理、更少的槽点和更优秀的产品体验;稀缺性则来自个性化和功能的稀缺性上,要求极致的堆料和对个性化的充份体现,并由此诞生了巴博斯、迈莎锐等豪车改装厂,法拉利、布加迪等超跑公司;3)技术溢价,来自于燃油车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三大件,技术溢价需来自于每辆车的必备品,同时技术上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如燃油车的发动机,大马力便是燃油车体系内的溢价核心。
新能源时代豪华车竞争的变化:技术属性削弱、部分品牌仍在确立期,核心仍是品牌和设计。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在价值体系上出现巨大差异。这主要来自新能源车时代大马力廉价化,平替发动机、变速箱的电机、电驱又转为供应链主导,形成如华为等供应链公司,相应技术壁垒大大下降,而电车时代的智能驾驶等技术要么壁垒较低、要么并非车辆必需品,由此原有的技术溢价体系被削弱。我们认为,电车时代的溢价主要由品牌和设计溢价所决定,复盘电车时代的高端车超爆款,如华为问界M7/M8/M9,小米SU7,理想L系列,不难发现华为系及小米主要依靠品牌力取胜,甚至相对同级别竞品拥有较高溢价;理想L系列则依靠产品设计取胜,在产品体验上相对竞对更胜一筹。但是,由于技术溢价体系的削弱,国产电车无法将价格触及到超150万元的超豪华市场,甚至在80万元以上的超豪华市场亦布局寥寥。
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不易受市场价格战影响,品牌力要求下竞争格局注定优良,目前系增量需求与国产替代共存。
在当前背景下,电车市场价格战仍在加剧,同时电车销量增速逐渐放缓,叠加26-28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逐渐退坡,大众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已成定局。与之相对的,由于高端市场消费者消费能力更强,对购置税敏感性较弱;同时,品牌力要求下高端车市场:1)不可发动价格战,降价对品牌力具有巨大损害;2)部分公司品牌力仍在培育期,因而高端市场虽然尊重个性化需求,但在电车时代的国产车市场注定将集中化,格局注定优良。目前看,自主车企的高端化已初见成效,部分市场仍处起步阶段,其中销量来源系增量需求与国产替代共存,伴随后续车型开发自主电车高端化仍有潜力,奔驰、宝马、奥迪销量仍在下滑。
品牌溢价&设计溢价两大主线下,推荐产品打造能力强劲、品牌力卓越的公司。
因而我们提出,新能源时代的高端市场豪华车主要看品牌溢价&设计溢价两大主线。其中:1)品牌溢价角度,目前在市场中品牌力明显胜出、且已经拥有明显溢价的国产品牌是华为系和小米。燃油车的品牌力来自百年汽车工业中的长期口碑和技术积累,但由于电车出现时间相对较短,因而品牌力主要来自其跨界造车带来的、雄厚的用户基础,同时其营销能力远强于普通车企;2)产品打造能力角度,当前产品打造能力较强的是理想汽车,所出品的增程L系列产品力大获成功,MEGAHOME版亦获得成功。资议
投资建议
高端市场是追求溢价的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进军高端化需要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力和产品细节打造能力。我们持续看好拥有品牌溢价和产品细节打造能力出色的公司:1)品牌溢价板块,推荐品牌力强劲、用户基础庞大的【小米集团】,边际关注同样具备强大品牌力的【华为智选】,尤其关注华为系新车周期;2)产品打造角度:边际关注产品打造能力强劲的【理想汽车】纯电新车周期、【吉利汽车】等。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汽车与电动车产销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