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11-28 19:40:59
(原标题:鱼子酱龙头鲟龙科技转战港股:鱼子酱国外遭疯抢,国内却“遇冷”)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希波
编辑 | 王亚静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食材界的“爱马仕”要冲击港股了。
近日,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鲟龙科技”)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鲟龙科技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拥有自有品牌卡露伽(KALUGA QUEEN)。头顶“全球销量第一”的光环,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其中鱼子酱毛利率超70%。
只是,公司超九成收入依赖单一产品鱼子酱,而鱼子酱在国内销售显露疲态。
此次赴港IPO,鲟龙科技能否讲好新的资本市场故事?
1、折戟创业板,曾与股东对簿公堂
鲟龙科技成立于2003年4月,创始人是王斌。
在创办鲟龙科技之前,王斌曾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任职,历任人事处科员、开发处副处长等职。此外,在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期间,王斌曾担任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总经理。
以销量计,从2015年开始,公司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公司。虽然头顶“全球第一”的光环,鲟龙科技在资本市场仍不顺利。
早在2011年,鲟龙科技就曾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由于公司与股东资兴良美的关联交易合规性问题,证监会在2012年8月发文,不予核准鲟龙科技在创业板上市。
(图 / 证监会官网)
鲟龙科技在创业板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0年10月,资兴良美以每股3.9元的价格认购鲟龙科技新增股份305万股。增资完成后,资兴良美持有鲟龙科技4.99%股份。
(图 / 鲟龙科技申报创业板IPO招股书)
此外,鲟龙科技向资兴良美采购7至8龄雌性西伯利亚鲟、杂交鲟和史氏鲟。不料,这种股东与供应商身份重叠的合作模式,很快出现了“裂痕”。
具体而言,2012年6月,双方签署了《收购协议书》,鲟龙科技在2011年至2013年分别收购资兴良美于2008年至2010年在湖南养殖的低龄鲟鱼,并明确了收购的质量条件。
然而,由于双方对鲟鱼的质量条件存在分歧,鲟龙科技与资兴良美对簿公堂。鲟龙科技在2016年发布的创业板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鲟龙科技将资兴良美诉至浙江淳安法院,请求解除协议并要求资兴良美双倍返还定金94万元。2013年6月,淳安法院判决解除协议,资兴良美返还定金47万元。
此后,资兴良美上诉至杭州中院后被驳回,又向浙江高院申请再审、向杭州检察院申请监督也均被驳回。截至该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资兴良美未返还上述47万元定金,此后双方不再履行该协议及发生其他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资兴良美在向浙江省高院申请再审时,曝光了鲟龙科技IPO数据涉嫌造假。法院判决书显示,资兴良美提交证据证明2012年鲟龙科技IPO时,曾帮助造假以应付证监会。
随着资兴良美与鲟龙科技关系的“破裂”,鲟龙科技的A股IPO征程也随之搁浅。
不过,资兴良美并没有退出鲟龙科技股东行列。根据最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资兴良美仍然持有鲟龙科技2.88%的股份。
2、约八成收入来自海外,国内销售疲软
松露(Truffle)、鱼子酱(Caviar)和鹅肝(Foie Gras),被欧洲人誉为“世界三大美食”,代表着烹饪艺术的极致奢华。
(图 / 豆包AI生成)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鱼子酱特指取自成熟雌性鲟鱼,并经加工处理后以少量盐腌制保存的鱼。鱼子酱颗粒饱满圆润、口感细腻、入口即化,带有微妙的海洋风味和淡淡的咸香,又被称为“黑色黄金”。
鱼子酱的珍贵与野生鲟鱼极度稀缺有关。例如,中华鲟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种群数量稀少且野生中华鲟及其制品被禁止商业贸易。此外,达氏鲟等因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等濒临枯竭。
不过,鱼子酱价格带跨度极大,市场上既有每公斤几百元的普通替代品,也有每公斤18万元的顶级欧洲鳇鱼子酱,价格跨度可达数千倍。
而鲟龙科技主要致力于生产人工养殖鱼子酱,包含杂交鲟、俄罗斯鲟、达氏鳇和欧洲鳇等市场主流品种的原料鲟鱼。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活鱼总量约1.4万吨。
鲟鱼的养殖周期较长,通常需要7至15年才可以成长为可用于鱼子酱生产的成熟鲟鱼。不过,市场需求依旧旺盛。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鲟龙科技的鱼子酱销售量分别为195.9吨、219.9吨、258.3吨和141.1吨。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鲟龙科技自2015年以来连续10年实现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2024年,鲟龙科技鱼子酱销量占全球市场的比例高达35.4%。
(图 / 鲟龙科技招股书)
这也撑起了鲟龙科技的规模。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分别为4.91亿元、5.77亿元、6.69亿元和3.02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2.33亿元、2.73亿元、3.24亿元和1.76亿元。
(图 / 鲟龙科技招股书)
只是,作为高端稀缺食材,鱼子酱主要的消费市场集中在欧美地区,鲟龙科技的产品则以出口为主。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产品出口至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报告期内,鲟龙科技八成左右的收入都来自海外。
(图 / 鲟龙科技招股书)
在国内,鲟龙科技主要通过其自有品牌“卡露伽”进行销售,但在国内的销售稍显疲软。
报告期内,鲟龙科技在国内的销售金额分别为9938.6万元、1.35亿元、1.33亿元和5753.3万元。2024年,国内销售额出现下滑;到了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已经同比下滑约10.3%。
卡露伽天猫旗舰店显示,此平台销量最高的一款鱼子酱是7年的入门级鲟鱼子酱,10g的价格达到87元,已售8000+。
(图 / 卡露伽天猫旗舰店)
而国内销量下滑可能与有关,消费者会更注重性价比,对非必需奢侈品支出更加谨慎。
此外,国内消费者对鱼子酱的认知仍停留在这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阶段,相比其他高端食材,鱼子酱在国内尚未形成稳定的饮食文化认同。
尽管手握全球鱼子酱销量第一的龙头地位,鲟龙科技仍需破解国内消费认知不足、市场渗透乏力的难题。
3、产品结构单一,多元化布局未见成效
作为食品界的“爱马仕”,鱼子酱的毛利率极高。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计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前的毛利率分别为65.6%、70.1%、66.3%和71.3%。其中,鱼子酱的毛利率分别为70.4%、75.1%、70.7%和75.2%。
(图 / 鲟龙科技招股书)
而鱼子酱正是公司的核心盈利支柱,也是驱动业绩增长的绝对主力,超九成收入来自鱼子酱。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鱼子酱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90.6%、91.8%和92.4%,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图 / 鲟龙科技招股书)
截至2025年6月30日,鲟龙科技共有8个养殖基地,分布在浙江千岛湖和乌溪江、江西柘林湖、辽宁青山湖、湖南沩水河流域以及四川荥经河流域等水域。
报告期内,这八个养殖基地的平均养殖利用率分别为91.3%、92%、91.0%和90.9%。其中,山东泗水基地的设计养殖量为100吨,报告期内养殖利用率分别为60.7%、81.2%、11.6%和22.9%,2024年出现“断崖式”下滑。
(图 / 鲟龙科技招股书)
在现有养殖资源利用率尚未饱和,且山东泗水基地大多闲置的背景下,鲟龙科技却仍在大幅扩产。
截至2025年6月30日,鲟龙科技计划在已有的湖北保康养殖基地增加1500吨产能,预计投资1.8亿元,将于2027年第三季度完工,完工后预计产能将达到2500吨。
此外,公司拟投资2亿元,在四川荥经养殖基地旁新建一个加工基地。该新建基地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完工,将增加220吨产能。
(图 / 鲟龙科技招股书)
鲟龙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上述两个新建基地的资金主要由营运产生的现金拨付。
除了继续扩张鱼子酱产能外,鲟龙科技也在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拓展食品和护肤品等产品。
在食品领域,鲟龙科技开发了“鱼子酱+”产品,包括鱼子酱冰激凌、巧克力、咖啡、蛋糕和月饼等。
卡露伽天猫旗舰店显示,一款81g*3盒标准的鱼子酱冰激凌,价格约217元,平均每盒单价高达72元,而这款冰激淋的累计销量不足百件。
(图 / 卡露伽天猫旗舰店)
此外,鲟龙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正探索鱼子酱在护肤品类的应用,并已启动鱼子酱面膜、精华液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不过,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尚未有该系列产品落地。
目前,鲟龙科技这种尝试尚未明显见效。2024年,公司其他类产品(包括活鲟鱼销售及鱼子酱衍生品销售)的收入仅有77.1万元,规模甚微。
但值得注意的是,护肤品赛道中,鱼子酱相关细分品类已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一众美妆品牌扎堆涌入这一领域。
例如,作为鱼子酱护肤领域的开创者,La Prairie(莱珀妮)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推出经典的鱼子精华琼贵面霜,此后逐步拓展产品线,陆续延伸出眼霜、精华、乳液等全系列鱼子酱护肤单品,成为奢华抗老赛道的代表性产品之一。
国产美妆龙头毛戈平则精准锚定高端护肤市场,推出鱼子酱涂抹面膜,以抗老修护为核心卖点,聚焦熟龄肌紧致淡纹、熬夜肌急救焕活等核心需求。
反观尚处研发阶段、尚未有落地产品的鲟龙科技,进军鱼子酱护肤赛道的步伐有些滞后。作为“后来者”,鲟龙科技想要在这片红海市场中突围,无疑面临着不小的时间差与竞争压力。
回头来看,虽然手握全球鱼子酱销量桂冠,鲟龙科技目前仍深陷国内市场疲软、产品结构单一的困境。尽管尝试“鱼子酱+”的多元化布局,但衍生品表现平平、护肤赛道布局滞后。
未来,鲟龙科技能否破解增长瓶颈、打开国内市场,仍需时间检验。
*注:文中题图来自鲟龙科技官网。
格隆汇
2025-11-28
格隆汇
2025-11-28
格隆汇
2025-11-28
格隆汇
2025-11-28
格隆汇
2025-11-28
格隆汇
2025-11-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