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报道

又有大利好!外资,突传重磅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8 16:42:29

市场全天探底回升,三大指数缩量上涨,沪指涨0.34%,深成指涨0.5%,创业板指涨0.7%。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京三市超4100股飘红,今日成交近1.6万亿。

11月收官,沪指本月累计跌1.67%,月中续创十年新高后震荡回落,终结月线六连阳。创业板指本月累计跌4.23%,创业板指、深成指呈现“先抑后扬”的整体格局,随着11月下旬算力硬件概念的带动下,逐步小幅修复前期跌幅。

本月热点轮动加快,市场热点主要集中在电池产业链、海南、福建、算力硬件等方向。电池板块中涌现出国晟科技、华盛锂电、海科新源等多只翻倍股;海峡两岸概念中,平潭发展、合富中国大涨。算力硬件概念股本月中下旬线轴走强,中富电路、赛微电子、中际旭创等均创历史新高。

三大利好因素推动市场反弹

今日A股市场探底回升,三大指数全线翻红,热点呈现快速轮动态势。综合来看,政策与产业层面利好密集释放、外部环境出现边际缓和、市场存在超跌反弹的内在需求,或是本周市场反弹的三重主因。

热点方向上,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等板块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卫星板块主要有三大利好。其一,北京蓝箭航天朱雀三号运载火箭首飞计划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计划于本周六即11月29日首飞。其二,我国新一代太空感知星座发布,在未来,太空“星眼”将为卫星运行保驾护航。拟从明年上半年开始,陆续发射156颗卫星。其三,北京加速布局太空数据中心,太空算力将成未来算力产业重要方向。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随着我国可回收火箭逐渐成熟,发射运力提升的同时带来发射成本持续下降,有利于卫星公司提升产能进而加速组网进度,缩短卫星的生产和发射入轨周期,因此卫星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

海南、新疆、福建、湖北等多个地域板块表现活跃。

消息面上,各地“十五五”规划建议陆续发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词。经梳理,各地普遍立足自身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通过差异化布局与区域联动,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此外,锂矿、大消费、军工等方向同样大涨。

锂矿方向,中信证券预计,在储能电池需求持续强劲的拉动下,锂产业链有望延续去库态势,锂价或超预期上涨,上调锂价预测区间上限至12万元/吨,建议关注在锂价反弹过程中的低成本标的以及具有资源端增产预期的公司。

大消费方向,工信部副部长谢远生表示,可以预见,多点开花、分层推进的消费热点格局,能够显著增强国内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但需注意的是,量能较之昨日进一步萎缩逾1000亿元,处于阶段低位,量能未能有效配合反弹。并且虽然短线情绪回暖,但事实上盘面缺乏明确的领涨核心。整体市场仍以轮动为主,静待后市的方向选择。

外资重磅发声!“超配”A股

近日,外资分析师密集唱多,认为中国股市后续大概率继续上涨。

摩根大通策略师指出,中国股市明年实现大幅上涨的概率高于遭遇重挫的风险,因为“多重增量驱动因素正转向积极”。其指出,明年将迎来多项增量支撑因素,例如人工智能的更广泛应用及刺激消费措施,因此将A股评级上调至“超配”。

摩根大通还表示,受政策支持、宽松流动性及治理改革等因素推动,亚洲股市最可能实现温和至强劲的涨幅。对中国内地/中国香港评级均上调为超配;东盟市场为低配。

瑞银同样看好中国股市。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大中华区股票主管李智颖认为,由于在AI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科技公司明年的盈利增幅或高达37%,她补充称,中国科技股“仍不贵”。

具体涨幅预测上,瑞银将恒生科技指数2026年底目标价设定在7100点的水平,较目前位置高出约27%。就更广泛的市场而言,瑞银预计MSCI中国指数明年有望触及100点,较目前位置高出约19%。

富达国际全球多元资产主管Matthew Quaife同样看好中国科技股。其预计,全球基金经理明年将把更多资金投入亚洲。首席投资官(股票投资)Niamh Brodie-Machura表示,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中国越来越接近美国,两国之间的差距正迅速缩小,但中国科技公司的估值仍然很低。

A股慢牛格局不会改变

面对近期的震荡调整,内资机构同样普遍看好后市,认为A股有望跨越过往4000点的“魔咒”,延续上涨行情。

乐观预期的背后,是多重支撑因素的坚实托底。从资金面来看,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表示,低利率背景下,增量资金进入股市的趋势尚未改变。低利率环境将长期维持,对股市估值形成有利支撑。

从产业基本面来看,中国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产业门类齐全的规模优势与强大的工程师红利,使得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出海热情高涨,成为支撑股市的核心产业动力。

从政策面来看,支持股市投资与融资并重仍是政策鼓励方向,上市公司重视股东回报的意愿持续提升,叠加消费、红利等大量“滞涨”板块的存在,为市场提供了下行缓冲,降低了系统性风险。

对于后市风格与行情展望,机构普遍认为市场将从前期科技“一枝独秀”转向更为均衡的格局。

弘毅远方甄选混合基金经理王哲宇判断,A股“科技为矛,价值为盾”的慢牛格局不会改变,市场在阶段性盘整后仍将拾阶而上。跨年行情往往聚焦于当年业绩增长较快、来年订单可见度高的板块,当前科技相关行业符合这一特征,随着市场企稳有望迎来估值切换行情。

在投资方向上,国金资管建议关注“杠铃型”结构:一端是代表产业升级、有业绩支撑的科技成长股,如AI应用、高端制造等;另一端是具备防御属性和估值优势的低位价值板块,如高股息资产、部分周期和消费板块。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1

证券时报网

2025-11-2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